男女主角分别是林小满张凤霞的其他类型小说《齿轮坟场林小满张凤霞小说》,由网络作家“杜小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还没配枪。铁门“吱呀”一声全开了,穿堂风卷起煤灰,吹得他睁不开眼。等视线清晰时,铁门上用煤灰画着个巨大的“∞”,中间嵌着枚带血的齿轮模具,编号“0731”——和1975年事故现场遗留的一模一样。口袋里的匿名信突然被风吹走,信纸飘向煤灰堆,露出背面的字迹:“下一个是0730”。陈建军猛地想起父亲钥匙上的编号“0730”,而周明远厂长的安全帽编号,正是“0729”。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他转身看见传达室老周举着手电筒跑来,气喘吁吁地喊:“小陈!周厂长……周厂长从办公楼摔下来了!”陈建军的后背撞上冰冷的锅炉,手中的齿轮钥匙“当啷”落地。锅炉房的深处,某个巨大的齿轮似乎在缓缓转动,带着decades前的铁锈味,和从未冷却的血腥气。第二章:锈...
《齿轮坟场林小满张凤霞小说》精彩片段
还没配枪。
铁门“吱呀”一声全开了,穿堂风卷起煤灰,吹得他睁不开眼。
等视线清晰时,铁门上用煤灰画着个巨大的“∞”,中间嵌着枚带血的齿轮模具,编号“0731”——和1975年事故现场遗留的一模一样。
口袋里的匿名信突然被风吹走,信纸飘向煤灰堆,露出背面的字迹:“下一个是0730”。
陈建军猛地想起父亲钥匙上的编号“0730”,而周明远厂长的安全帽编号,正是“0729”。
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他转身看见传达室老周举着手电筒跑来,气喘吁吁地喊:“小陈!
周厂长……周厂长从办公楼摔下来了!”
陈建军的后背撞上冰冷的锅炉,手中的齿轮钥匙“当啷”落地。
锅炉房的深处,某个巨大的齿轮似乎在缓缓转动,带着 decades前的铁锈味,和从未冷却的血腥气。
第二章:锈蚀的证词1980年9月13日卯时厂办公楼天台露水凝结在周明远的中山装领口,陈建军蹲下身,手电筒光束扫过死者后颈的淤青——铜钱大小,边缘整齐,像是被齿轮模具击打所致。
法医老吴摇摇头:“坠落前就死了,致命伤在这儿。”
他指向死者右手,掌心攥着半张粮票,编号“0731”,正是1975年事故现场齿轮的编号。
陈建军的指甲掐进掌心。
周明远是父亲当年的上级,三天前还在厂庆上讲话,如今却坠楼身亡,衣袋里空空如也,唯独这张粮票像是刻意留下的线索。
他想起锅炉房铁门上的“∞”符号,和林小满失踪时的铁皮盒如出一辙。
“小陈,周厂长办公室的保险柜被撬了。”
保卫科干事小李气喘吁吁跑来,“1975年的技改文件不见了,就剩这个。”
他递过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半本烧剩的笔记本,扉页上“李建国”三个字被烧得焦黑——正是1975年的副厂长,事故后升任厂长,去年调往南方某市。
1980年9月13日巳时职工家属区王师傅的窑洞门口晒着靛蓝色工装,门楣上还贴着1976年的“抓革命促生产”春联,边角已被雨水洇黄。
陈建军敲门时,听见屋里传来瓷器碎裂的声音,推开门,看见老人蹲在地上捡碎成三片的搪瓷缸,缸
着七枚齿轮钥匙,编号从0728到0734,唯独缺了0731和0735。
陈建军想起在锅炉房找到的“0730”钥匙,正是父亲留给他的那枚。
木箱底层的笔记本里,1968年3月12日的日记写着:“明远让我在调令上盖章,说沈若兰泄露机密。
可若兰是清白的,她手里有扩建工程的账本……”字迹在“账本”二字上洇开,像是被泪水打湿。
下一页贴着张照片,年轻的陈永年和沈若兰站在齿轮机前,沈若兰手中举着个铁皮盒,盒盖上正是“∞”符号。
“原来你早就知道,”陈建军对着空气低语,“1968年的贪腐,1975年的灭口,你都参与了——却又留着这些证据,是想让我来揭开吗?”
窗外传来自行车铃铛声,张桂兰的身影出现在巷口,手腕的齿轮手链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陈建军数了数,手链上共有五枚齿轮,对应着周明远、王师傅、沈若兰、林小满,还有一个空位——像是在等待第六枚齿轮归位。
1980年9月14日戌时厂史展览馆陈建军的手电筒光束扫过“三线建设英雄榜”,周明远的照片被划上红叉,旁边是沈若兰的简介,“失踪”二字被红笔圈住。
展柜里,1968年的齿轮模具旁摆着林小满的上海牌手表,表链上缠着半截齿轮手链,正是沈若兰的那条。
“陈干事对历史很感兴趣?”
张桂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端着搪瓷盘,上面放着两杯浓茶,“1968年,若兰姐和林工程师想揭露贪腐,结果一个‘失踪’,一个‘意外’,多可惜啊。”
她放下茶杯,手链轻触展柜玻璃,“不过齿轮会记住一切,就像若兰姐的手链,小满的铁皮盒,还有你父亲的钥匙。”
陈建军注意到她今天换了条手链,六枚齿轮在灯光下闪着微光,空位已经补上。
他的手按在装着沈若兰调令的信封上,突然问:“张会计,1968年你调入红星厂,真的是支援三线,还是为了掩盖沈若兰的死?”
张桂兰的笑容凝固了,指尖划过茶杯边缘:“陈干事知道吗?
若兰姐是我亲姐姐,她死的时候,手里还攥着半枚齿轮,编号0731。
后来我在锅炉房找到了她的日记本,才知道周明远
尔斯电码译出的“锅炉房 0731”仍在掌心发烫。
父亲的日记里,1968年3月15日那页写着:“若兰被带走时,喊着‘0731在齿轮机轴承里’,可我不敢说,轴承早被周明远换成了次品。”
1980年9月15日巳时锅炉房密道生锈的铁梯通向地下三米,陈建军的胶鞋踩过积水,手电筒照亮墙壁上的红色标语:“三线建设要抓紧”,落款是1968年4月。
墙角的焚烧坑边缘,残留着布料纤维和齿状金属片——与1975年事故现场的齿轮碎片成分相同。
“陈哥,看这个!”
小李用铁钩扒开灰烬,露出半本碳化的账本,纸页上“1968.3.12赵大海周明远李建国私分技改资金”的字样虽已模糊,却能辨清金额:叁拾万元。
账本最后一页画着七个齿轮,前六个编号已确认,第七个标着“0728赵大海”。
密道尽头的混凝土墙前,蜷缩着一具白骨,手腕戴着完整的齿轮手链,编号0731——与沈若兰的调令、林小满的铁皮盒完全对应。
白骨左手握着半张车票,日期是1975年9月12日,目的地“上海”,正是林小满失踪当天应寄出的返乡车票。
“牙齿填充物符合林小满的记录,”法医老吴蹲下身,“但耻骨联合显示死者年龄在30岁以上,而林小满失踪时只有21岁。”
他突然指向白骨后颈,“这里有齿轮模具的凹痕,和周明远、王师傅的致命伤一致。”
陈建军的后背撞上潮湿的墙壁。
白骨不是林小满,而是30岁的沈若兰,那林小满去了哪里?
他想起张桂兰在展览馆的话:“小满发现了同样的秘密,他们故技重施”——所谓“故技”,正是用齿轮模具制造“意外”,再伪造失踪。
1980年9月15日申时保卫科办公室电报机“滴滴答答”响个不停,陈建军盯着刚收到的上海回电:“林小满母亲证实,1975年9月后未收到女儿信件,其上海户籍始终未迁出。”
这意味着,林小满从未离开红星机械厂,她的“失踪”和沈若兰一样,都是人为制造的死亡。
他翻开父亲的工作笔记,1975年9月12日新增内容:“李建国让我在‘林小满擅自离岗’证明上
木箱底层发现了张泛黄的合影,1968年三线建设开工典礼,父亲站在最前排,旁边是时任厂长周明远,两人身后是堆成小山的齿轮模具,其中一枚编号“0731”。
1980年9月12日酉时职工食堂搪瓷饭盒碰撞声中,陈建军坐在角落,听着周围工人的闲聊。
“听说保卫科在查75年的事故?”
打菜的王师傅压低声音,“当年要不是周厂长压着,这事早该查了。”
“嘘——”对面的老工人用筷子敲了敲饭盒,“周厂长现在是市轻工局的领导,惹不起。”
他突然看向陈建军,“小伙子,你爸当年在保卫科,没少帮周厂长‘擦屁股’吧?”
陈建军的筷子停在半空。
父亲退休前是保卫科副科长,1976年突然病退,临终前反复念叨“齿轮、0731”,却没说清是什么意思。
他咽下嘴里的萝卜炖肉,想起档案里的考勤表——事故当天缺席的五人,除了林小满,还有副厂长李建国、采购员老赵、会计张桂兰,以及他的父亲陈永年。
食堂广播突然响起,先是刺耳的电流声,接着传来女声:“下面播放革命样板戏《红灯记》……”他站起身,帆布包碰到旁边的铝饭盒,里面的红烧肉汁溅在地上,引来几只苍蝇。
路过泔水桶时,他看见桶里漂着个铁皮盒,盒盖上的“∞”符号有些眼熟——和林小满档案里记载的失踪现场遗留物一模一样。
1980年9月12日戌时锅炉房铁锈色的月光透过气窗,照在锅炉房的煤灰堆上。
陈建军握着父亲的齿轮钥匙,沿着墙根摸索,直到指尖触到凸起的砖缝——第三块青砖,逆时针旋转半圈,“咔嗒”一声,砖缝里露出个铁盒。
盒盖内侧刻着“林小满 1975.9.12”,里面是半张照片,边角烧焦,只能看见两个穿工装的女人,其中一个手腕戴着齿轮手链,另一个拿着本带锁的日记——正是档案里记载的林小满遗物。
他突然听见身后传来齿轮转动的咔嗒声,像是某种机械装置启动的声音。
转身时,看见锅炉房的铁门缓缓打开,门缝里漏出昏黄的灯光,地上有串模糊的脚印,鞋印边缘沾着齿轮状的铁屑。
“谁在那儿?”
他摸向腰间的警棍,却想起保卫科
的编号0735,正排在第七枚之后。
电报机再次响起,这次的消息来自南方:“李建国突发心脏病,临终前说‘齿轮机轴承里有账本’。”
陈建军盯着墙上的三线建设地图,突然发现所有贪腐资金的流向,都指向地图上的“齿轮坟场”——那个废弃的三线工厂,正是一切开始的地方。
齿轮机的轰鸣再次响起,比昨夜更清晰,更刺耳。
陈建军握紧0728的钥匙,知道当第七枚齿轮开始转动,不仅会碾碎赵大海的秘密,更会揭开父亲当年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将像齿轮上的铁锈,永远刻在他的生命里。
第五章:终章:锈色黎明1980年9月16日卯时齿轮坟场晨雾笼罩着废弃的三线工厂,锈迹斑斑的铁门上书“红星机械厂二分厂”,这是1968年扩建时的秘密厂址,如今只剩断壁残垣。
陈建军握着编号0728的齿轮钥匙,踩过丛生的野草,门上的“备战备荒为人民”标语已被爬山虎覆盖,露出“齿轮坟场”四个歪扭的刻字——不知哪位工人留下的隐喻。
齿轮机的轰鸣比昨夜更清晰,他顺着声音走进车间,看见赵大海正蹲在中央齿轮机前,手中握着撬棍,轴承处的铁皮盒敞着,1968年的原始账本散落一地。
老人的中山装沾满油污,手腕的齿轮状伤疤在晨光中泛着青白。
“赵局长来得比我早。”
陈建军的手电筒照亮账本上的“0728赵大海 10万元”。
赵大海猛地转身,撬棍“当啷”落地:“你父亲没告诉你,当年我们是为了让工厂活下去?
三线建设要保密,没有资金只能……”他突然指向账本最后一页,“看看吧,1975年事故后,李建国把小满的‘失踪’报成‘擅自离岗’,你父亲签了字,拿了五万元——那是给你当兵的路费!”
陈建军的指尖划过父亲的签名,墨迹新鲜得反常。
他突然想起周明远的遗书日期是9月13日,而父亲的退伍证正是那天签发——原来周明远坠楼前,就已准备好让赵大海用父亲的秘密来威胁他。
“所以你杀了周明远、王师傅,”陈建军握紧警棍,“就为了阻止他们说出1968年的账本?”
赵大海惨笑:“杀他们的是张桂兰!
她戴着沈若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