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酒花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只想做咸鱼的我,被朱元璋盯上了全集阅读

只想做咸鱼的我,被朱元璋盯上了全集阅读

关河万里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实力派作家“关河万里”又一新作《只想做咸鱼的我,被朱元璋盯上了》,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朱允熥朱元璋,小说简介:看到朱允熥来了,朱元璋高兴了。这个皇孙主动来找他,可是破天荒头一次。这小子天天就像躲瘟神一样躲着自己。“皇爷爷,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替我舅祖爷全家感谢您不杀之恩!”朱允熥说着就跪下了。朱元璋眼睛一转,这倒是个好方法。要想让朱允熥粘着自己,那就从蓝家、常家下手!“允熥,起来......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5-13 15:1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只想做咸鱼的我,被朱元璋盯上了全集阅读》,由网络作家“关河万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实力派作家“关河万里”又一新作《只想做咸鱼的我,被朱元璋盯上了》,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朱允熥朱元璋,小说简介:看到朱允熥来了,朱元璋高兴了。这个皇孙主动来找他,可是破天荒头一次。这小子天天就像躲瘟神一样躲着自己。“皇爷爷,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替我舅祖爷全家感谢您不杀之恩!”朱允熥说着就跪下了。朱元璋眼睛一转,这倒是个好方法。要想让朱允熥粘着自己,那就从蓝家、常家下手!“允熥,起来......

《只想做咸鱼的我,被朱元璋盯上了全集阅读》精彩片段


朱允熥今天主动进宫了。

直接到了养心殿,朱元璋埋在如山的奏折当中。

看到朱允熥来了,朱元璋高兴了。

这个皇孙主动来找他,可是破天荒头一次。

这小子天天就像躲瘟神一样躲着自己。

“皇爷爷,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替我舅祖爷全家感谢您不杀之恩!”

朱允熥说着就跪下了。

朱元璋眼睛一转,这倒是个好方法。

要想让朱允熥粘着自己,那就从蓝家、常家下手!

“允熥,起来说话。今后,蓝玉,要多敲打敲打。”

「老朱啊,我其实并不想来,皇宫太压抑,不自由。」

「别看你这里看起来雄伟壮观,哪里比得上我的院子?」

「老朱也真可怜,天天批这么多奏折,铁打的身子,也该累垮了。」

「这些文人的奏折也真罗嗦,之乎者也半天,也说不到正题上。」

「难怪,老朱提倡说短话,对那种又臭又长的奏折,不仅撕了,还会会打文官的板子。」

嗯?

朱元璋听到此,不禁奇怪了:咱什么时候因为奏折长,打过文官的板子?

不过,这话说到咱心坎里了!

这些个文官的奏折,拖泥带水的,一点都不爽利!

看半天,头晕眼花的,还不知道说些啥!

还时不时地整一些典故和怪词,这是欺负咱没文化吗?

这些酸里吧唧的文官,该打板子!

朱元璋挑了一个最长的奏折说道:“蒋瓛,送回去!”

蒋瓛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出现了,如同鬼魅一般。

“礼部侍郎,又臭又长!回去领二十杖责罚!”

“今后,凡奏折,不得超过三百字!”

「老朱,这一点,做得好!」

「国家治理,首先要治一治文山会海!一定要说管用的话。否则天天玩文字游戏,不干正事实事,不亡国才怪。」

朱元璋抚须点头,这个皇孙,真是说到自己的心里去了。

其他大臣,从来没有说过这些话。

一个个地都在奏折里卖弄自己的文采,累得自己起早摸黑、腰酸背痛。

再想想朱允炆,对自己很是孝顺。

隔几天就会亲自做饭,端着过来让他吃。

但是,朱允熥心疼咱,心疼得到位!

我每天批这么多折子,没人知道咱累。

他们一个个地都羡慕不已,都想过来批折子!

而朱允熥首先是想到了咱的劳累!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角度不同。

朱允炆总想当皇太孙,所以感到批折子是一种幸福。

而朱允熥总想离开皇宫,对批折子根本不感兴趣,所以认为这是一件辛苦事。

于是,朱允熥这个皇孙与自己就有了共情之处。

「不过,老朱废了丞相之位,处理奏折太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如果是我当皇帝,就不会这么累。」

「我会采取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可以高效处理政务,又可以抽空出去看看大好河山、体察一下民情民意。」

朱元璋心中一动,难道这个孙儿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既可以高效处理政务,还可以去民间探访民情民意?

朱元璋出身底层,对普通百姓十分关心。

但天天被这些奏折压着,不要说去民间探访疾苦,连出宫都没有时间。

就连在宫里散步的时间都没有!

“皇爷爷,我回去就传达您的旨意,让蓝家,还有常家改过自新。”

朱允熥说完就向后退出殿去。

朱元璋说道:“允熥,等一下,这个,批折子乏了,出去走走,你陪咱说说话。”

朱允熥心中那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朱元璋心里直痒痒。

不从他内心里套出来,朱元璋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干脆,到宫里散散步,对他进行旁敲侧击。

「老朱,有没有搞错?陪你出去走走?」

「我陪我的两个小宝贝不香吗?陪你压马路?」

压马路是什么?

这个皇孙天天想着他的梅儿、兰儿,身体受得了吗?

把梅儿、兰儿撵走?

也不太合适,这样一来就没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是不是给他再派两个太监去服侍?

有两个太监在,他每天与梅儿、兰儿的次数就会少很多。

祖孙二人漫无目的在宫中散步。

忽然,一个房间内传来怒吼声。

是朱允炆的声音!

马三保?小太监!

原来是他!

「原来是马三保,马三保就是郑和,郑和下西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伟大的郑和!」

「明军进攻云南,副统帅蓝玉把10岁的马三保掳到应天,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很多人认为郑和是大航海时代的开创者,却不知他实际上也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官!」

「在朱棣手下,马三保立下赫赫战功,被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

「历史好像有些偏差!」

「怎么现在进了皇宫,不在朱棣手下?」

「能人都让朱棣给挖走了!」

「朱允炆手下,都是一些酸文人,屁本事没有,就会整天BB,不败才怪。」

「老朱让朱允炆当皇太孙,继位之后杀掉了蓝玉等大将,没想到他的儿子朱棣会造反。」

「要不要给老朱说说,把现在的马三保赐给自己?」

朱元璋心中早已是惊涛骇浪!

之前,他多次从朱允熥心声中听到:朱允炆会继位,朱棣会造反!

看一看自己的儿子,就数朱棣的性格、能力与他最接近。

特别是在打仗方面,朱棣绝对是一把好手。

但打下江山之后就是守江山,朱允炆自幼聪慧且孝顺。

不指望朱允炆能开疆拓土,只希望他不要搞皇家内部清洗。

几个叔叔在边塞当王,为朱允炆守住国门,朱允炆在应天建设国家。

为了防止亲王日后造反,朱元璋还规定了每个亲王拥有的兵力。

其中朱棣的兵力最多,有6万人左右。

但6万人能起什么作用?

在应天的五军都督府,能调动五十万兵马,对付6万兵马绰绰有余。

朱棣能造反,凭什么?

但朱允熥能够知晓未来!到底朱棣怎么造反成功的?

是自己在藩王制度设计上有什么漏洞吗?

朱元璋强忍住自己的好奇没有问,等有机会了再套这个皇孙的话。

既然这个马三保这么厉害,皇孙如此看重,那就送给他好了。

朱允炆在屋里打得起劲,马三保的脸上都有了一道道血痕。

“你说不说,朱允熥到底给陛下灌了什么迷魂汤?”

吕氏尖声逼问着马三保。

忽然,朱允炆张大嘴巴。

扬起的鞭子,在半空中,停住了。

“陛下!”

吕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肩头不由自主地抖动不已。


事不宜迟,朱元璋直接宣布散朝!

同时让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开国公常升和朱允熥一起到养心殿议事。

朝堂一片哗然!

看来陛下是要小范围商讨蓝玉大军的进退问题。

兵部负责军事,户部负责粮草,开国公常升更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但朱允熥,凭什么?

今天朱允熥在朝堂上唯唯诺诺,也没有答出什么问题!

看今天常升满脸喜色、一路嘚瑟,难道朱允熥在陛下那里得到了某种认可?

太子朱标近来不在,听说陛下让他去选择新的都城。

要做好迁都准备!

迁都多大的事啊!

大臣们私下里分析,朱元璋老了,也折腾不动了。

迁都是借口,实际上是让朱标去各处散心、休养身体了。

今天的事情着实诡异,大明未来,风向要变了呀。

到养心殿,朱元璋让人掀开墙上的帘子。

一副巨大的地图显现在眼前。

铺满了整面墙壁!

“这是咱从元人手里夺得的,有了这个图,咱才知道世界之大,实在难以想象!”

朱元璋说到这里,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众人都上前观看。

「这个图,是传教士马可·波罗画的!他和忽必烈交好,所以画下这副地图送给忽必烈。」

「这图也算不错了,但是明显有很多错误之处啊。」

朱允熥的心声传到了朱元璋的脑海。

这个皇孙,居然说这地图有错误之处?

他四门不出、二门不迈,连应天都没有出去过,怎么能说这地图有错误之处?

这是他的心声,发自肺腑的,根本没必要说谎啊。

“你们给咱说说,元主有可能在哪里?”朱元璋刻意看向朱允熥:“你舅祖父出发前,夜不收带来消息,元主在宁城北百里。大军就从这里出发。”

朱元璋手持长竿,点向了宁城。

兵部尚书齐泰说道:“陛下,臣以为元主应该回到了老窝,毕竟这里最安全。”

户部尚书附和道:“元人的发家之地在斡难河,这里离我大明很远,蓝玉恐怕很难追到。”

常升也点点头:“八成就是在这里了。人家的发家之地,耳目众多、筹兵筹粮极为方便。”

朱元璋看了看距离,心中默然。

如果元主真的躲在这里,蓝玉的粮草根本不够!

就是筹粮,不可能的事!

此时是初春,在北地,那还是冰天雪地!

“可恨,脱古思帖木儿的胆子太小了!我真是小看他了!”

朱元璋说完,齐泰立马捧上了彩虹屁:“都是陛下英明神武,打得那北元胆小如鼠,望风而逃,逃得越远越好。”

「这货是谁?这马屁拍得溜啊。老朱啊,你小看元主,我小看你了!」

「黄金家族的后人岂能如此不堪?」

「还有,这个时候往斡难河跑?那里快到俄罗斯了!好几百公里,难道不吃不喝?」

「如果是我,和元主的选择一样。」

朱元璋听到这里,看向地图,皇孙说得有道理啊。

但,他的选择在哪里?

「这个地方,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有食物来源。就算没有粮草,也能支撑下去。这个地方,当然得有湖!」

「元人比较擅长在冬天捕鱼,在结冰上的湖面上随便挖个洞,就有鱼吃!」

「第二,必须是蓝玉大军找得到的地方。当蓝玉大军兜兜转转疲惫至极的时候,派出小股部队引其上勾。」

「第三,是有山包围的地方,等到蓝玉大军到此,元军从山上借着势能猛冲下来,明军就危险了。」

朱元璋征战多年,早就喜怒不形于色。

但此时,朱元璋真的惊了。

细汗从额头上渗出。

元主原来早有打算,在某个地方猫着,等蓝玉疲惫之时再亮出獠牙!

「距离不远不近,有利于藏,有利于攻,在湖边!」

「这个地图上标的有啊,就是捕鱼儿海,现在叫贝加湖。」

捕鱼儿海?

朱元璋的眼睛,立马锁定了西拉木河的上游、汗乌拉山的东麓。

那里,正是捕鱼儿海!

一个并不大的湖泊。

再一看大体距离和方位,朱元璋猛地拍了一下桌子。

“好,好!”朱元璋用长竿指向地图:“就是这里,捕鱼儿海,元主就藏在这里!”

常升看了好大一会,拊掌大笑:“果真如此,陛下多年不出征,眼光还是远远高出我等!就在这个地方,没跑了!”

「我靠,二舅,你也学会拍马屁了!不过讲真,老朱的本事真不是盖的!」

「老朱居然一眼看出来元主的藏身之处!」

「打服外族、从南打到北取得成功的,几千年,只有朱元璋一人!」

「老朱,我墙都不服,就服你!」

「千古一帝,真心佩服!」

得到皇孙发自内心的肯定,朱元璋居然有了一丝成就感!

不过,马上,朱元璋心里犯尬了。

如果不是皇孙的心声表露,自己哪儿会知道?

皇孙准确地料中南方战事,刚刚又指出北方战事的关键:元主藏身之处!

这说明,这个皇孙有大才!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不愿意亮出来!

难道他对皇太孙之位,不感兴趣?

天天就想着躲在外面的宅院子,和两个小侍女瞎混!

“八百里火票加急,给蓝玉说,让他按咱的意思,直扑捕鱼儿海!将北元一网打尽!”

朱元璋作完决定,又拿出一个密折让大家传看。

三人看完吓了一跳,南边居然有三十万大军虎视眈眈!

这三十万大军非同一般,其中有五千先锋军是象军!

此前,明军就曾遇到过象军。

这些将士虽然身材矮小,但他们骑在大象上作战。

大象训练有素,背上还安着舒适的坐椅,象军坐在里面,挥舞长矛大刀。

大象皮糙肉厚,几乎是刀枪不入!

敌军坐在大象背上,武器都够不着!

明军接触几次,都被象军冲了个七零八落。

那几次,象军也只有几百骑的规模。

而这次,居然有五千象军!

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看完南方军报,手都在发抖。

常升经常与元人打仗,没有与西南的蛮军交过手。

但也知道,西南的蛮军并不比元军好对付。

参照之一就是镇守云南的沐英。

沐英自八岁起就跟着朱元璋征战,因有勇有谋,被朱元璋收为义子。

洪武十四年,沐英率三十万大军出征云南。

云南平定后,沐英留下镇守。

十年之间,沐英又平定普定、广南、浪穹诸多蛮族。

论军事,沐英不比傅友德、蓝玉等人差。

但遇到象军,几次都吃了大亏。

这次,边境居然集结了五千象兵!

想想都头皮发麻!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