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酒花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我在明末守边关精选篇章

我在明末守边关精选篇章

王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目前已经全面完结,王动谢秀娘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王动”创作的主要内容有: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主角:王动谢秀娘   更新:2024-03-24 06:5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精选篇章》,由网络作家“王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目前已经全面完结,王动谢秀娘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王动”创作的主要内容有: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我在明末守边关精选篇章》精彩片段


谢秀娘与王动都到了完婚的年龄,不过以前王家连个正式成亲的钱财都没有,钟氏是个要强的人,自然不希望家内唯一男丁成亲时被人说闲话,眼下条件已是非常成熟了。

听钟氏这样说,她旁边的谢秀娘立时红了小脸,不过却又支起耳朵仔细地听着。

钟氏笑道:“为娘早查过日子了,十月初九,这是个好日子,到时请亲家母来,我们一起好好商议商议,总不能让人看轻了我们王家才是。”

此时是崇祯八年的七月中,到十月初九还有几个月,是可以仔细操备一番。

钟调阳也是笑道:“表弟成亲,这是大事,是得好好操办。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喝喜酒了。”

谢秀娘终于忍不住羞红小脸去了。

看着她的背影,王动微笑道:“一切就由母亲作主吧。”

王动的婚期定下后,自然有钟氏张罗,消息传出后,靖边堡人人欢喜。

眼下堡内军户皆视王动为主,古时极重血源存续,等王动成了亲,有了子嗣传承,各人才是真正放心。

当天晚上,王动为王天学、郑经纶等人接风洗尘。

见到宴中有酒有肉,王天学自然是大喜,当晚他喝得酩酊大醉,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

当王动遣人唤他来时,他还是半醒不醒的。王动对他的安排是平日为堡内军户治病,战时随军。此外在靖边堡建个草药铺,将来培养一些采药制药的医士学徒。

现在明军中普遍有使用一些治伤疗伤之药,不过王动更向往后世的云南白药,此外他还希望能研究出一些医学酒精与军用纱布之类的。这些当然要慢慢来,王动先让王天学让堡内选用一些伶俐的年轻人,先将草药铺开起来再说。

对于郑经纶,王动挽留他在堡内住了两天,等他回去时,随行的还有堡内的一个夜不收。

这些时间韩朝在训练着几个夜不收,正好选一个聪明机智的前往。以后这个夜不收便专门驻扎在万胜和探听州城各地动静。韩朝也会经常借买米之名前往州城与这个人联络。

对于郑经纶,王动并不急于加深彼此间的关系,他要先看看此人能不能用,能不能扶持。如能用,以后他将有大规模的计划,不过现在条件不许可罢了,具体来说,就是财力不足。

处理完这些事后,王动便发布命令,正式禁止堡内军户们的私斗,如有违背,将严厉处罚。同时王动还在酝酿以后军户出外作战的相关待遇,他希望以后自己治地形成尚公战,怯私斗,闻战相贺的淳朴民风。

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创下丰功伟绩,很大原因就是当初商鞅制定的各项条文,禁私斗,禁私议,行政透明化,壹民于战以强兵。正因为这一系列制度造就秦国普遍的王者之民,古之良吏,才使得大秦最终取得天下。

大明之所以灭亡,其实也有一个重要原因,明末官员与民众言论过于自由与混乱,特别是民间士子的清议,造就无尽的内耗。王动宁愿自己治下百姓皆成沉默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也不要他们嘴巴呱呱呱的拖了无数的后腿。

以后如有可能的话,王动也会仿效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来增强与提高自己治下军队的战斗力。

相信将来自己治下有军户制,军功爵位制,闻战相贺的渴战民众,未来在这个天下,自己非但可以生存,也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王动在靖边堡内有决对的权力与威严,对于王动的禁令,堡内军户是凛然而遵。

同时王动也对堡内各个军官管事的职务进行细化。

齐天良管理辎兵,并负责屯堡的屯田水利。钟荣管理堡内文书,管理堡内粮草仓库,并负责处理堡内军户的纠纷。杨通管理一队战兵,又负责堡内公共建筑道路等杂事。韩朝专门训练夜不收,负责各种情报的侦察与收集。

韩仲与高史银各领一队战兵,平时也加以训练各队军士。由于堡内多事,王动无暇带领他那队兵,钟调阳其实算是领两队战兵,如高史银、韩仲有事,他也要负责训练各队军士。在管理士卒上,他的能力并不差于韩朝。

王天学自然管理他的军医药铺了,李茂森管他的工匠。此外对堡内妇人的管理,王动也略为调整,陶氏性情泼辣,做事麻利,王动让她管理出外劳作的一干妇人。刘氏则是管理堡内一干做饭,清洗,打扫等妇人。

职务细化后,以后各司其职。

这些管理人员大部分以前都是低层的小卒,小吏,没管过什么人,难免能力不足,不过王动手上能用的人就是这些,只能让他们慢慢提高了。

……

在四月份的时候,王动曾要求李茂森打制一批盔甲,当时王动从舜乡堡运来四百多斤铁料,都是立时可以打制盔甲兵器的好铁。

有了这批铁料,到了这七月中,李茂森已经带领堡内铁匠们打制出了十二副铁甲。

明初一副青布铁甲需用铁五十斤八两,弘治九年后,大明对盔甲进行改革,减轻了盔甲的重量,一副盔甲约重三十五斤。制这一副铁甲,也要用去铁料好几十斤。

李茂森他们制作盔甲的方法用料会省了一些,不过打制了这十二副铁甲后,从舜乡堡运来的那批好铁已是用完,连剩下的一些边角料也是仔细收好,将来用来打制长枪的枪头。

王动检查过这批铁甲,确实算是坚固厚实,精良实用。

李茂森很遗憾,自己手上原料不多,不能大规模打制盔甲兵器,眼前这样只算是小打小闹。

王动眼下的库存,从后金军缴获来的,连眼前这十二副铁甲,共有二十副铁甲。此外还有几副绵甲与皮甲。

从后金军那里缴获的刀枪盾牌有三十余把,步弓,角弓十几副。又从董家庄买了三十根长枪与十把三眼铳。从李茂森他们加入后,共打制了鸟铳四十一门,腰刀十五把,长枪七十四根。又从四倾梁匪寨那边缴获分来了刀枪十几把。

王动的家底就是这些了。

眼下王动有战兵五队,辎兵两队,夜不收一队,有兵八十多人的样子。

靖边堡居民百户,男子两百多口,一百多的壮年男子,作为一个屯堡,这军力的使用,已经是极限了。这也是靖边堡是个军堡,所以可以耕战结合,有这个动员优势。

这些军士中,每队战兵有刀盾兵两个,同时又是伍长,鸟铳兵四个,余者都是长枪兵。辎重队更是一色的长枪兵。夜不收队则是武器使用杂一些,视各人自己的爱好习惯。

每队军士武器各发一把后,库存的武器更是无几。

对于一个屯堡来说有这样的军力武器足用,不过对王动来说远远不够。

原料的问题困惑着王动,铁料的来源少,每一斤的铁都要盘算再盘算后再用,特别是打制盔甲与火器腰刀更是耗铁。

或许自己可以多打制一些长枪,削木为杆,一炉铁可以轻松出来几十个枪头,以后给堡内的军户妇女每人也发根长枪。只要有源源不断的人力,让这些长枪兵训练三个月,就可上战场作战。

不过没有远程火器与盾牌遮掩,这些长枪兵上了战场,将来与清兵作战中却有成为靶子的危险。毕竟枪弹射来看不见,但游牧民族射来的箭只却是看得见,傻呵呵的站在那里被射,这太考验人的心理压力了。

……

要多造火器,多造刀枪,专靠买铁不是办法,最好自己开矿练铁。

王动后世对明末历史较为了解,对河北与山西的地理研究也是颇深,依他的了解,保安州这个地方,后世称为涿鹿县的,矿产资源还是很丰富的,煤、铁、锰、金、银、铅、锌都有,石灰石、大理石、石膏储量也很丰富,还有各样的硫铁矿、磷矿,沸石、海泡石等。

练铁需要煤,保安州的煤主要分布在后世武家沟、胡庄等地,有储量两千多万吨的样子。

铁矿在保安许多地方也有,后世涿鹿县共有铁的储量三亿多吨,如开采起来,够王动用几百年了。不过这些地方暂时不是自己控制,要到当地开矿很有难度。

只有辉耀堡某地有一个赤铁矿,后世探明储量有二百多万吨,含铁量中下,眼下钟大用在那儿做辉耀堡的管队官。这是王动目前唯一能想办法的地方。

还有石灰石,后世涿鹿县太平堡一带有石灰石储量三亿多吨,且矿体大部分裸露,剥采比小,易露天开采。自己以后如要建窑烧制红砖与石灰,那里也是一个资源。

造火器,将来还需要使用大量的火药硝土,从五月份时,王动从堡内选用了一批人手帮助李茂森制造定装纸筒弹药,纸筒弹药是分制了不少,只是从外面购买来的火药硝石消耗大,保安州没有硝矿,靠收集人畜粪便等土法是可以积一些硝,将来肯定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如何找到这硝石的来源,也是一个问题。

不过目前对王动来说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堡内所留的钱粮又不多了。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辛庄离董家庄并不远,往南行了数里,庄堡己是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来到东面的迎恩门前,一些出堡劳作的军民百姓看到王动等人,一些人认出王动等,立时惊讶的指点与议论声不断传来。

“看啊,那几人不就是那日在堡内夸功游街的几位好汉?”

“对极对极,就是他们!听说他们几人就杀了十个鞑子,连我们的管队大人都是赞叹不己,真乃豪杰啊。”

“可不是?看他们身下的马匹,就是从鞑子那边夺来的,那么好的马,真是让人看得羡慕。”

“这是他们该得的,如果你有本事杀鞑子,也一样可以骑这么好的马儿。”

“看!最前面那人就是王动,听说他一人就杀了五个鞑子,果然是长得凶恶无比……”

“那王动身后公然载着一个女子,这是不是有点那个……”

“你管得太多了吧?”

众人指指点点中,王动等人昂然来到堡门前,守门几个军士显然见过王动几人,都是亲热打起招呼,更是眼热地看着几人身下那剽肥的马匹。其中一人问了王动等人进堡的缘由,王动说了,几位军士眼中那种羡慕更是怎么也遮掩不了,这王动原先与他们一样都是军士,眼见就升为总旗了,看看自己,唉,这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啊。

王动与几位军士客气几句,又塞给每人一些银钱,众兵神情更为亲热,连王动等人的随身腰牌都免去验看了,直接就让几人进了堡。

韩仲得意地道:“看来我们兄弟真是在堡内大大有名,连这些守兵都是给我们脸面。”

后面几人笑了起来,王动却是在思索,由这堡门守卫就可以看出该地守备松懈,如果是自己手下这样,那是决对不行的。

一路进堡而去,所见都是各色的目光与议论,到了东大街的百户官厅面前,几人下了马,王动正要去让门前守卫通报,这时张贵手下家丁队头张堂功走了出来。

见到王动,张堂功哈哈大笑地迎了上来,他道:“还真是巧,我们刚提起王兄弟,王兄弟就来了,你在此稍等,等哥哥去通报管队大人。”

王动深施一礼:“有劳张大哥了。”

张堂功指着王动佯怒道:“你我如亲生骨肉一般,说这话就是见外了。”

他大步进去,很快,便听到张贵爽朗的声音传来,接着见张贵大步出来,他哈哈大笑道:“正说到王老弟,就见老弟来了。”

他今天穿了一身副千户的官衣,腰间配着铜制的狮形腰牌,人显得非常精神,看来他真是升官了。

王动忙领着几人上前向他参拜行礼,张贵呵呵笑着上前扶起王动:“老弟不必多礼,不必多礼。”

他精神非常好,看到王动身后的韩朝等人时,也是点头道:“几个好汉也一齐同来了,很好!”

王动向他恭喜高升,张贵眉欢眼笑地道:“这也是托了王老弟的福啊!”

二人说了几句,在王动示意下,谢秀娘有些紧张地上前向张贵裣衽行礼,张贵看着她笑道:“这位就是尊夫人?果然是秀外慧中,我家那婆娘早就念着你呢。”

他难道说了一句斯文话,然后又叫出一个丫头带谢秀娘去后院。

那丫头恭敬地道:“夫人,请随奴婢来。”

这声称呼让谢秀娘怔了一怔,感觉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向她打开,想以前自己只是与这丫头一样,现在这丫头却是恭恭敬敬地叫自己夫人……她有些紧张地看了王动一眼,王动给了她一个安慰的眼神,谢秀娘整了整自己的花衣裳,拿出一种如上刀山,下火海般的神情随那丫头去了。

谢秀娘去了后,张贵亲热地对王动道:“王老弟,我们进屋去吧。”

他毫不避嫌地拉起王动的手,一起往内院而去,余者各人都是跟在二人的身后。

张贵一边走着,一边向王动笑道:“老弟你的面子真大,新任防守许大人到了庄后,第一个点名就是要见你啊。”

王动忙道:“这都是管队大人抬爱,才让王动有了这次机会。”

张贵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小子还是知情识趣的,确实可以好好拉拢。

……

众人到了大厅前,就见厅堂内两个武官正坐着说话,见张贵,王动等人进来,二人目光都向各人看来。

王动看去,只见正中坐着一个武官,年在四十多岁,穿着一身的千户官服,上有正五品武官的熊罴绣纹,腰间佩着一块精美的麒麟铜牌,目光沉稳柔和。旁边那人年近四十,则是穿了一身副千户的服饰。

见众人进来,那千户含笑地站了起来,旁边那副千户也随之站了起来。

张贵急行几步,他完全没有了在王动等人面前的威压,脸上笑得似乎根根短须都在抖动,他冲那千户恭敬行礼道:“许大人,王动等几位好汉己是到了。”

那千户微笑点头,张贵又回头对王动等人道:“王老弟,这位就是舜乡堡新任防守许忠俊大人,这位是杜真大人。许大人与杜大人百忙之中来到我们庄内,这是董家庄上下的荣幸,你们快快过来参拜。”

王动不敢怠慢,连忙上前依军士礼给许忠俊叩头作揖。韩朝几人同样也是非常激动,紧跟在王动身后参拜。

许忠俊柔声道:“你们起来吧。”

他伸手虚引,如气功一样,王动等人顺势站了起来。

许忠俊仔细端详王动几人,见几人都是虎背熊腰,神情彪悍,不由连连赞叹:“果是英雄了得,不愧为抗击鞑虏的好汉!”

他语声柔和,举止间颇为儒雅,腰间悬悬挂着一柄利剑,不过自有一股凛然而威的气势,那是久居上位而带来的权利威严。他旁边那位副千户杜真则是满脸的傲气,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看着王动等人。

张贵接口道:“这都是徐大人与许大人指挥若定,我们董家庄才有此等大捷。”

许忠俊含笑道:“张贵你越来越会说话了。”

张贵裂开大嘴笑起来,王动抱拳朗声道:“防守大人过誉了,鞑虏荼毒乡里,此值国家多难之秋,王动等身为大明官军,惟有以死报效国恩,纵使战死沙场,也不过马革裹尸而已!”

张贵等人都是点头,许忠俊看着王动也是现出惊讶的神情,王动气度沉稳,举止得体己是让他满意,此时再听到王动慷慨激昂的话,真看不出他只是底层粗野小军出身。

他与杜真互视一眼,沉吟道:“王动你可有家学传承,可有读书识字?”

王动抱拳大声道:“先祖王虎曾是戚帅麾下,当年随戚家军南征北战,后隐居乡里。王动自小便与家人习武练字,一身所学,都是传自家尊先祖!”

许忠俊不由动容:“原来是忠良之后!”

他上下打量王动,脸上己是现出热切之意,家学渊源,又有一身好武艺,此等人才如能招揽麾下,足以让自己如虎添翼。不过……这王动是自己属下张贵的直领官军,直接向他要人不妥,不用急于一时。

他心中沉吟,而韩朝等人此时才明白,原来王动先祖曾跟随过戚爷爷,怪不得他见识武艺都如此出众!想到这里,几人跟随王动的心思更为热切。

……

许忠俊含笑勉励了王动几句,然后他脸容一正,唤随从过来,捧着官衣告身等物。

王动等人知道正戏来了,一时有些紧张,个个站得笔直,连张贵也是正襟危坐下来。

许忠俊来到王动面前,温和地道:“王动,你斩获东奴有功,功实可嘉!本官奉上令厚赏以励士气,王动你斩获首级三名颗,缴获无算,着升实授两级,赏银六十两,紵丝一表里,今后你仍需尽心戮力,不负委任才是!”

王动大声答应,他跪下一一接过许忠俊交来的腰牌告身,官服印鉴,赏银紵丝等物,心下欢喜非常。

看手中各物,这升职了就是不一样,那总旗腰牌用上好铜木所制,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信鉴铜印也是制作精良,还有那紵丝布匹,摸上去是那么的舒服。

还有拿到手上的赏银,也是那种上好细腻的金花银,二十五两一锭,弧首束腰,锭中钤有两个戳记。这种银子一向是上解国库,所以铸造得极为完好,铭文,时间、地点、重量、银匠、监铸官员等一应俱全,所谓雪花银就是这种了。

不过此时王动拿到手的赏银是六十两银子,原先他报斩三级,按理说应该拿到赏银九十两才是,不过大明旧例经手的银子都要克扣,而且此次军功上下高兴,己经算是克扣得少了,九十两银子他拿到手的足有六十两之多,己经算是非常难得了。

看向韩朝等人那边,他们也是一一有赏,各人都是非常高兴,不管是手上的腰牌告身,还是官服印鉴等物,都是翻来覆去的看个不停,特别是齐天良,裂开大嘴傻笑个不停,连道我老齐也有这一天。

看到王动等人的样子,许忠俊与张贵几人都是相视而笑,王动几人的心情他们可以理解,想在几天前,当他们得知自己升官时,那举止也比王动等人好不到哪里去。

许忠俊呵呵笑道:“好,各赏己毕,看时候也不早了,张大人,是不是该开席设宴了?”

张贵忙道:“不错不错,是该开席设宴了,来人,给我摆酒,给众好汉夸功庆酒!”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