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酒花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品文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品文

山泽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是由作者“山泽”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他,一个历史的狂热分子,尤其钟爱明朝的历史。可哥正为了朱元璋和网友线上对骂时,意外穿越到了明朝,还成了朱元璋的儿子!面对历史中的明君,他感慨自己终于可以面对面指出朱元璋的错误了。于是乎,他怒喷朱元璋的不足之举,一不小心喷得朱元璋自行惭愧,退位让贤了。这下子他也体验体验做皇帝的滋味……...

主角:朱标朱元璋   更新:2024-02-15 12:0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品文》,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是由作者“山泽”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他,一个历史的狂热分子,尤其钟爱明朝的历史。可哥正为了朱元璋和网友线上对骂时,意外穿越到了明朝,还成了朱元璋的儿子!面对历史中的明君,他感慨自己终于可以面对面指出朱元璋的错误了。于是乎,他怒喷朱元璋的不足之举,一不小心喷得朱元璋自行惭愧,退位让贤了。这下子他也体验体验做皇帝的滋味……...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品文》精彩片段


此话一出,老朱瞳孔微缩,盯着常氏连忙说道:

“丫头,你说清楚些。”

“是!”

常氏深吸口气,继续说道:

“兄长监国理政多年,深知勋贵武将多有不法。”

“兄长也多次告诫过他们,可这些人不过是安生个十天半个月,之后便又为非作歹起来。”

“对于这点,兄长很是头疼,有时甚至还打算杀一两个人,以正视听。”

“所以兄长认为父皇会斩杀功臣勋贵,并非兄长认为父皇乃是过河拆桥的无义君王,实在是兄长认为这些勋贵武将逼的父皇不得不严惩。”

此时朱元璋心头陡然一惊。

他自然清楚大明开国以来,勋贵部旧多有不法。

特别是洪武三年,赏赐给他们丹书铁券之后,这些勋贵部旧愈发无法无天。

譬如强占百姓农田,欺压良民,甚至劫掠民女的事都时有发生。

因此在洪武五年。

老朱亲自撰写《申诫公侯文》,还命刑部打造铁榜,上书九条严惩之法,为的便是敲打那些勋贵部旧。

可是老朱也很清楚。

无论是他亲自撰写的《申诫公侯文》,还是打造的铁榜,最终都是收效甚微.....

“丫头,你刚刚说老大也想找出一两个典型出来,杀一儆百?”

“是!”常氏郑重点头,“太子也对勋贵部旧多有不满,太子也认为应该杀一儆百,震慑其他勋贵部旧。”

“父皇,勋贵不法,臣妾也有所耳闻。”

“难道按我大明律法,严惩勋贵部旧,也能算是兔死狗烹吗?”

“难不成那些开国功臣犯我大明律法,也要姑息不惩吗?”

“臣妾虽不懂什么朝政大事,可臣妾父亲在时治军极严,若有违法军法者,哪怕是副将亲信也要依照军法论处。”

“难道仅凭这点,就能说臣妾的父亲也是过河拆桥之人吗?”

常氏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杀勋贵武将,那是这些勋贵武将自己作死,逼得老朱不得不动刀。

和什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没有半毛钱关系。

最起码。

在马皇后未死之前,朱元璋所杀的那些勋贵武将,都是他们乱法害民自己作死。

见常氏说得有理有据,朱元璋眼前一亮。

对自己这个儿媳也是愈发喜欢了起来。

“看吧,老大监国多年,又怎会不懂你的心思?”

“老大又怎会认为你是兔死狗烹的无义君王。”

被马皇后这么一说,朱元璋有些尴尬的点了点头。

不过见常氏还在,老朱忙躲开话题,继续问道:

“丫头,那你可知老大准备拿谁开刀?”

“这....”常氏眉头微皱,想了好大一会儿后这才说道:

“兄长对永嘉侯朱亮祖、德庆侯廖永忠似乎多有不满。”

“臣妾也不敢断言,只是听兄长的意思,好像这二人做事最为荒唐。”

“廖永忠吗?”

老朱低声喃喃,当即便明白朱标此举的弦外之音。

无论朱亮祖、廖永忠,还是其他开国功臣,但凡朝廷要追究,他们哪一个都有杀头的罪过。

朱亮祖自然不必多说,为人鲁莽、蛮横,在天下未定之前是个悍将,可在大明建立之后便是个祸害。

至于廖永忠....

老朱相信,朱标拿他开刀定然有别有深意。

毕竟当年正是廖永忠护送小明王韩林儿,后来什么样的结果所有人都知道。

船只沉江,韩林儿溺水,廖永忠精通水性,安然无恙。

甚至老朱还曾听闻。

一次酒醉,廖永忠竟说是他朱元璋下令溺死了韩林儿....

“嗯,回去告诉老大,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而且不必考虑的太过周全,就算他把天捅出个窟窿,咱也能帮他补上!”

朱元璋面沉似铁,当即冷声喝道。

只不过下一秒。

当注意到马皇后和常氏都用奇怪的眼神看向自己时。

老朱顿时感觉有些难堪。

“咳咳,咱不是要屠戮功臣,咱也没想过卸磨杀驴,要处置跟咱南征北战的开国功臣。”

“常丫头刚刚不是说了吗。”

“是那些勋贵武将自己乱法害民,理应被国法绳之。”

“咱总不能为了保全自己善待功臣的名声,就姑息养奸,纵然这些勋贵武将继续祸害咱大明的百姓吧。”

“是呢,陛下!”

马皇后拖长嗓子,故作调侃道:“现在陛下不生太子的气了吧。”

“那是那是!老大说得没错,不是咱要杀功臣,是这些功臣自己犯法。”

“大明律法只惩处那些欺压百姓的人,和他们是否是开国功臣没有关系。”

语罢,老朱看向常氏振奋说道:

“常丫头,你回去告诉标儿,让他继续帮咱理政。”

“这....”

当看到常氏有些犹豫,朱元璋当即拿出长辈的姿态,故作威严道:

“怎么?丫头你不愿意?”

“不是不是!”

常氏连忙摇头否认,“臣妾没有不愿,只是臣妾以为,父皇应该当面和兄长说清楚。”

“兄长还有.....”

“对!”

不等常氏说完,旁边的马皇后也跟着说道:

“就应该你自己过去。”

“你也不想想,本来你去太子府是为了什么?”

“怎么事儿没办成,反而给标儿头上开了个洞!”

被马皇后这么一说。

老朱自觉理亏,起身慢悠悠朝殿外走去。

“咱.....咱当老子的,怎么能给儿子赔不是。”

“咱告诉你们哈,咱不会去给找老大赔不是。”

当走到殿门口,老朱转头看向马皇后道:

“妹子,你刚才不是说想吃碗白粥吗?咱现在命人去给你做。”

尽管老朱的借口很是蹩脚,但马皇后还是笑着点头道:

“是呢,多谢陛下了。”

闻言。

老朱大步流星便朝门外走去。

毕竟是他对不住朱标,上午还着剑追看朱标不说,晚上还给朱标头上砸了个洞。

就算不是去给朱标道歉,老朱也想看看朱标头上的伤是否有大碍。

而等老朱走后,马皇后看了眼老朱离开的方向,对着常氏出言调侃道:

“你们这位父皇就是爱面子,这不,去找老大赔不是,还要找个借口。”

“父皇要给兄长赔不是?”

见常氏一脸诧异的盯着自己,马皇后也不由一愣。

“不是你刚才说,要让你们父皇去找太子吗?”

“是啊.....”

常氏愣了一会儿,随即连忙摇头道:

“娘,儿媳怎么敢让父皇给太子赔不是啊!”

“儿媳刚才是想说,兄长正在寻找新的制度,好取代丞相制。”

“让父皇亲自去找兄长,也是觉得父皇和兄长有事要商议!”

被常氏这么一说,马皇后微微一愣,随即便直接笑出了声。

“不管他们,让这爷俩自己操心去吧。”

“丫头,你已经有三个月的身孕了吧。”

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兄长所言极是,雄英尚未出世,刘先生便愿意收雄英为徒,臣妾自然要替雄英行拜师礼。”

常氏说着,竟直接半跪在刘伯温跟前。

见此一幕。

刘伯温连忙跪在地上,不敢受礼。

“太子妃身份贵胄,臣怎能受的起啊。”

“无妨无妨,这是常氏替雄英行的拜师礼。”

朱标说着便将刘伯温搀扶了起来。

可即便如此,刘伯温依旧不敢受礼。

惶恐之下,刘伯温忙用求助的目光看向一旁闭口不言的朱元璋。

“既然是老大两口子的意思,那你就受了吧。”

即便老朱也这么说。

可刘伯温依旧侧着身子,不敢正面接受常氏的三拜。

也是在常氏刚起身的瞬间。

刘伯温表情严肃,庄重整理完衣袍后,冲朱标、常氏恭敬一拜。

“殿下,娘娘,臣刘伯温肝脑涂地,也要拖着这副残躯病体,直到皇孙殿下蒙学的年纪。”

“若天不假年,老臣福德浅薄没有荣幸亲自为皇孙蒙学。”

“臣也愿将毕生心血录之成册,敬献给皇孙殿下。”

“如此便有劳先生了。”

朱标说完看向一旁的太医。

“从今以后,你便留在刘先生府上,一应开销由东宫支应。”

“臣遵旨。”

面对刘伯温那一副受尽礼遇,诚惶诚恐的感激模样。

朱标亲自将他送出了东宫。

可直到走出太子东宫,刘伯温却依旧觉得方才发生的一切有些不太真实。

他本以为召他前来东宫,朱标和朱元璋会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强迫他担任中书丞相,去制衡胡惟庸。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

朱标仅仅是让他给尚未出世的皇孙当老师。

听说过指腹为婚,定下娃娃亲的。

可刘伯温还从未听说过,指腹为师,提前预定好老师的。

和刘伯温一样。

目睹方才发生的一切,老朱虽然不理解朱标为何如此。

但老朱能够确定,朱标这么做,定然有他的理由。

“说说吧,你们两口子打的什么算盘!”

听到老朱的话,朱标轻笑一声,很是坦然说道:

“如父皇所见,拉拢刘伯温。”

“拉拢刘伯温?”

对于朱标这个回答,老朱很是不满。

心中不悦甚至已经写在了脸上。

“臭小子,你是太子,是咱大明将来的皇帝。”

“刘伯温仅仅是个臣子,值得你如此拉拢?”

“你还让常家丫头给刘伯温行拜师礼!”

看着极为不满的朱元璋,朱标轻笑一声,道:

“父皇所言极是,儿子身为太子,自然不需如此拉拢一个臣子。”

“可儿臣真正想要拉拢的,是天下士子之心!”

朱标神情一凛,严肃说道:

“父皇,自从洪武二年的科举之后,朝廷便没有再设恩科。”

“如今我朝中官员的选拔,甚至还沿用先前的察举制。”

“对此,民间早有微词。”

“世家之人更是诽谤父皇您这位朱皇帝轻视文人士子。”

“而那些文人士子没有接触朝堂的资格,自然偏听偏信,听信世家传出的谣言,对您敬而远之。”

听到朱标这话。

老朱冷哼一声,不置可否。

对待读书人,老朱倒是没有太大的偏见。

可对于那些世家大族,老朱是打心底里厌恶。

至于世家大族诽谤自己轻视读书人,老朱自然也是知道的。

之所以没处置他们,只不过是现在还没腾出手罢了。

“所以呢?世家诋毁咱,咱就要给他们让步,求他们不要继续诋毁咱?”

此时老朱眉头紧皱,眼眸之中满是不容置疑的骇人杀意。

“当然不是。”

“给世家让步,他们也配!”

“父皇您应当清楚,刘伯温在士林之中的威望,甚至可以说,刘伯温是天下读书人的精神领袖。”

“儿臣方才如此礼遇刘伯温,正是为了告诉天下士子,朝廷、父皇您,以及儿臣这个太子,对待天下读书人都是格外的优待。”

见老朱眉头微皱,低眸沉思。

朱标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今日朝会时的情形您也看到了。”

“如今我大明朝堂少有敢说真话的正臣,不少官员甚至紧紧抱住胡惟庸这根大树不愿松手。”

“纵然刘伯温的品性世人皆知,可朝堂之上竟无一人敢为刘伯温仗义执言。”

“甚至可以说,你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而胡惟庸则是站在百官跟前的皇帝!”

“砰~”

被朱标这么一说。

老朱怒火攻心,一拳狠狠砸在面前的案桌之上。

今日朝堂的景象,老朱也感觉到自己皇帝的权力被胡惟庸这个丞相冒犯。

对朱元璋来说,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的确,如今我大明的官场着实晦暗沉闷了些,所以你打算如何改变?”

见老朱认同,朱标跟着说道:

“官场晦暗,究其根本便是如今沿用察举制推选官员。”

“察举制是不错,将地方有名望、德才兼备的人推举上来,入朝为官。”

“可这些人恰恰是被名声所累,没有锐意进取之精神。”

“他们只有名声,因此他们最在乎的也就只是名声。”

“为了保留这点可怜的名声,这些人便抱团取暖,相互勾结,没有半点锐意姿态。”

“然而科举却是不同,科举上来的学子大多年少,意气风发。”

“凌然少年气,更不愿同官场黑暗同流合污。”

“如今我大明的官场,就是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

对于朱标所言,老朱也很是认同。

“你这是打算重设恩科?”

“不错,儿臣打算今年便重设恩科,举行秋试。”

“一方面,是整顿眼下朝堂晦暗的官场。另一方面,则是为我大明储备官员。”

“储备官员?”朱元璋有些疑惑,低声喃喃。

“父皇,丞相制传承千年之久,你不会觉得只杀一个胡惟庸便能顺利裁撤丞相制了吧。”

“嗯.....”

就在老朱犹豫之际,朱标眼神一凛,沉声说道:

“丞相制传承千年,突然裁撤势必反对声一片。”

“所以儿臣以为,既然要办,索性就办的惊天动地。”

“将来把胡惟庸连同其党羽门客,一并揪出来尽数斩首。”

“只有杀的人够多,才能证明胡惟庸罪孽滔天,才能证明朝廷震怒。”

“只有让天下人看到,胡惟庸这个丞相的党羽遍布朝野,天下人才能明白,父皇您裁撤丞相乃英明之举!”

“也是因此,到时候受胡惟庸牵连的官员定然不在少数。”

“将他们尽数斩首,朝廷官职必然出现空缺。”

“儿臣重开恩科,举行秋试,正是为大明储备人才,弥补官职的空缺!”

朱元璋闻言,心中陡然一惊。

不过让他高兴地是。

此时朱标眼中的果决杀意,竟和他年轻时一般无二。

朱元璋原本还担心朱标过于仁慈,将来恐怕会被朝中大臣欺瞒诓骗。

可现在看来。

朱元璋完全不用担心了。

凭朱标这份果决,就算借给那些大臣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诓骗朱标。

更重要的是。

饶是老朱也不得不承认,朱标的目光长远,比他尤甚。

他只想到裁撤丞相时,反对的声音自然不小。

为了平息这股反对的声音,老朱或许也会杀一大片官员。

可他却没考虑到屠杀官员过后,会给朝堂带来官职空缺的问题。

然而这一切朱标都考虑到了。

从方才朱标对刘伯温礼遇有加便能看出。

朱标从一开始,便已经计划好了一切!

“所以礼遇刘伯温,只是你向天下士子证明大明朝堂广纳贤才的手段?”

“正是。”朱标毫不掩饰,直接说道:“刘伯温虽然爵位不高,官位也不过正三品,可他在文人士子中的形象却异常高大。”

“方才儿臣所为,很快便会传遍整个大明。”

“大明太子未出世的孩子拜刘伯温为师,太子妃代为行拜师礼的消息,很快便会在士林之中传为美谈。”

“而儿臣这个太子在士子万民心中的形象,也自然成了礼贤下士,厚待读书人仁厚储君。”

“如此一来,重设恩科之时,前来应试的士子读书人定然再无顾虑,云集影从!”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