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酒花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优秀文集

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优秀文集

芙蓉树下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是作者“芙蓉树下”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江离嬴政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可以给平行世界不同历史朝代的古人直播后,我开始给他们直播历史了!秦始皇,朱元璋看到晚清臣民后怒了:“这些异端蛮夷,哪个不是卑躬屈膝顺从臣服?怎么到了你们当朝,连国门都被打开了?”“国不泰,民不安,枉为王朝!”随后看到辛苦的抗战,无数奋勇献身的英灵,大家都沉默了……“这巨龙终究是醒来了,我必不会在我统治下发生此等羞辱门楣,丧权辱国之事!”【以我满腹豪情染红满江红枯叶,以我满腔热血祭奠刀锋冷冽。】【问苍苍,生我欲为何,生当固国安邦,死亦魂佑炎黄。】...

主角:江离嬴政   更新:2024-05-12 13:4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江离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优秀文集》,由网络作家“芙蓉树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是作者“芙蓉树下”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江离嬴政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可以给平行世界不同历史朝代的古人直播后,我开始给他们直播历史了!秦始皇,朱元璋看到晚清臣民后怒了:“这些异端蛮夷,哪个不是卑躬屈膝顺从臣服?怎么到了你们当朝,连国门都被打开了?”“国不泰,民不安,枉为王朝!”随后看到辛苦的抗战,无数奋勇献身的英灵,大家都沉默了……“这巨龙终究是醒来了,我必不会在我统治下发生此等羞辱门楣,丧权辱国之事!”【以我满腹豪情染红满江红枯叶,以我满腔热血祭奠刀锋冷冽。】【问苍苍,生我欲为何,生当固国安邦,死亦魂佑炎黄。】...

《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优秀文集》精彩片段


此时此刻,看到此处的各朝帝王们,脑海里都浮现出了四个字:老奸巨猾!

袁项城其实明白谭嗣同夜会他的目的,可他不见兔子不撒鹰。

画面中,谭嗣同也明白了袁项城的意思,于是拿出了康有为撰写的光绪秘旨抄件递给他看。

谁知袁项城仅仅看了一眼,就笑着将抄件扔到了桌上。

他眼中露出轻蔑之色。

“这份诏书,是假的。”

袁项城淡淡看了谭嗣同一眼,说道:“诏书都是朱谕,这却是墨笔所书。”

假密件被袁项城洞悉,性格刚猛谭嗣同顿时怒目圆睁,不再和他客套:“皇上秘旨是何等的重要?岂能由我带在身旁?”

“再说就算这份密诏是假的,我这个军机章京的身份是真的吧?”

“康先生向皇上对你的举荐,更不是假的!如今袁大人的顶头上司荣禄已经上书太后要废皇帝,皇上当此大难,袁大人,岂可作壁上观?”

夜已深,整个法华寺,都回荡着谭嗣同那慷慨激昂之声。

可即便如此,袁项城依旧不为所动。

虽慈禧太后已放权给光绪九年,可仍然大权在握,朝中地位根深蒂固,而光绪帝虽有一帮书生前呼后拥,为其造势,终究是隔靴挠痒。

只要慈禧太后一声令下,所有书生都得人头落地!

“谭大人,即便你说的是真的,诏书之上,让你等军机四章京调解皇上与太后,你奉旨便是,找我袁世凯干什么?”

画面之中,文字出现。

【谭嗣同以为袁项城有所松动,便趁机向其袒露出来找他的目的。】

“不除慈禧太后,国不能保!”

殊不知,听到此话的袁项城竟吓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言辞犀利的说道:“这是谋反!”

“我袁某已上朝听政三十多年,我手下那一批弟兄都是以‘忠君爱国’为理念的,叫他们以上作乱谋反,恐怕无人敢响应。”

袁项城最终还是拒绝了谭嗣同围圆劫太后的建议。

可下一刻,谭嗣同却是猛地从怀里掏出一把枪,顶住了袁项城的脑袋。

“你的命在我手里,我的命也在你手里。你不答应,只有死路一条!”

画面放到这里,就渐渐变黑了。

各朝天空中,都有文字出现。

【谭嗣同把命由袁项城说了算,袁项城的命也由谭嗣同说了算。嗣同一生从不畏死,只怕无法死得其所,以命相逼,视死如归终于让袁项城产生了一丝忌惮。如果不答应,谭嗣同是真的会开枪的。】

【思考利弊关系的袁项城口头服软,答应了谭嗣同的请求,但又以人手、弹药不足,军心需要动员的理由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辞别袁项城,谭嗣同独自一人静静站在漆黑的夜幕之色。

天空依旧昏暗,乌云依旧浓郁,可天边的一角,流露出了一抹月光。

是月亮出来了。

他仰头,凝视着月亮,虽然袁项城答应出兵,可他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取而代之的是深邃。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文人主思想,平天下,治国安邦还得靠武力。这一场变法,我们已做到极致,接下来就看过程了……”

月光之下,谭嗣同喃喃自语,身影消失在黑暗中。

这一刻,文字再出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生大义!】

北宋。

王安石看着谭嗣同离去的背影,心里莫名心伤。

熙宁变法没能拯救北宋民不聊生的局面,他主动罢相。

自古变法者都无好下场,王安石是过来人,所以早已看出了。

这场变法,注定没有好结局。

“变法最重要的有当权者的支持,熙宁也好,戊戌也罢,四面楚歌,路布荆棘……”

“做人要看得出眉眼高低,不可做百无一用是书生……”

元朝。

一位位留着胡茬的粗犷壮汉忍不住嘲笑出声。

“这袁项城一看就是具有野心的人,当权为帅三十载,岂是你一个读了几年书的书生能比的?不可找袁项城,更不该将真实目的告之袁项城。”

游牧民族崇尚武力,本就看不起读书人,此刻看到这一幕,纷纷开口。

汉朝。

“这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犯错,又一次次在纠错的年代。”

汉武帝刘彻轻叹一口气。

看了这么久,他终于看明白了。

这国,希望不能当做希望,绝望也不能当做绝望。

黑暗腐败之中,生了太多想改变这个国家制度的人了。

可前路没有火把啊,一片漆黑。

他们只能做自己的先驱者,一步步试错,一步步犯错,又一步步纠错。

太平天国是这样,洋务运动是这样,如今,轮到戊戌变法了。

摸着石头过河,第一步,踩住了,可第二步却没踩住,一下子掉入深不见底的江底,不见尸骨。

汉武帝看明白了,始皇帝看明白了,李世民看明白了。

孔子看明白了,孟子看明白了,墨子看明白了,韩非子看明白了。

李白看明白了,杜甫也看明白了。

……

大家都看明白了。

甚至连各朝的黎明百姓,都看不明白了。

“何处是尽头?何处见光亮?”

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败,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一直期待着——

经历了无数次希望,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在废墟上开国的后世理想国,究竟是怎么样的?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何局面,大厦将倾也好,粉身碎骨也罢,我后世中华风骨还在,我大夏炎黄就在。”

“这就够了。”

金字再提。

【翌日,袁项城受光绪帝召见,前往朝廷。】

【庙堂之上,袁项城高声怒斥谭嗣同、康有为等维新党,并将谭嗣同谋划围园劫太后的事情告密太后,太后震怒。】

【1898年9月21日,本该在颐和园游玩的慈禧太后于凌晨时分赶回紫禁城,将光绪帝囚禁。】

【次日,以光绪帝之名发布诏书,正式临朝听政。】

【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失败!

这六个大字,无比的刺眼,烙印在一位位帝王眼中,如阴影般,久久挥之不去。

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我不自亡,人孰能亡我者,唯留学生而皆放纵卑劣,则中华真亡矣!”

陈天华声音喑哑。

茫然间,他过去的一幕幕,如走马观花般浮现在他眼前。

回首间,人母早逝,父为塾师。

虽然自幼清贫,却也坚持好学不辍,为了生活,他不得不提篮叫卖。

再回首,岳麓书院,才情惊艳,心有满腔报复,湘某令识其才,欲以女嫁之以妻,天华效仿霍去病“国不安,吾不娶!”拒之。

好不容易看到了一点希望,就这样破灭了吗?

陈天华眼里流下血泪,可他的脸上却扬起笑容,眼里爆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孙先生,新国当立!天华先去之!”

陈天华将手中的《绝命辞》用力一扬,接着趟着海浪,一步步走入深海之中。

大浪拍来,人早已不见踪影,只有一纸《绝命辞》,随风飘扬。

他到死都在期盼着。

画面随之变黑,天空中,文字出现。

【大森海湾,陈天华投海自尽,年仅三十一岁,于第二年尸体被运回故乡星城。】

这一日,天色阴沉沉的,下起了大雨。

陈天华尸体被运回国的消息传遍整个星城,全城轰动。

无数星城百姓争相奔走,自发结成队伍,要送先生最后一程。

每家每户门口都挂上了白色的招魂幡,抬棺队伍在暴雨中前行,一边走,一边大喊:“好男儿当以身殉国,天华先生不退不让,先生大义,下棺!”

暴雨,吓得更大了。

可前来吊唁的民众,没有一个退去的。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放声大哭。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十个,百个,千个。

到最后,满城悲哭。

这个年轻人,以自己的生命,唤醒了被蒙蔽的国人、同胞,舍生取义。

此时此刻。

南宋。

文天祥满身疲惫,但是他还在远征。

抗元救国大业未尽,自当肝胆相照。

可是这一刻,他看着天空中的画面,也不禁湿了眼眶。

“这个少年,以死唤醒了中华之魂!何等风骨?”

“异国他乡,他的死,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

与此同时,西汉。

匈奴北上,苏武正在牧羊。

看着此刻一幕,这位面对匈奴威逼利诱,仍拄着汉朝旄节,不屈节辱命的外交,此刻也终于身子颤抖起来,热泪盈眶。

“先生以命开路,大义也。”

“汝以命换来的大国,定如你所愿。”

苏武期待着。

大明。

刘伯温抬头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身为宰相,他看到的更多。

那是一个个风骨之人,站在民族变革时代的前沿,无惧生死,独对黑暗。

只要需要,人人都可献出生命,人人都甘之如始,为了心中模糊的‘大义’!

古有死者重于泰山,这一次,轮到了陈天华。

“唯死而已,有这等觉悟的,世上又有几人?”

“所谓的民国,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国……”

这位宰相低语着,看着天空中那黑漆漆的画面,仿佛看到了迂腐沼泽中第一道升起的光亮。

但不是唯一一道。

现在,各朝的帝王将相,圣贤诗人,乃至广大寒门百姓都全神贯注的这一幕。

陈天华以死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他们期待着。

崭新的一幕出现。

陈天华的葬礼虽然在国内举行,遗体厚葬于星城岳麓山上,但在东瀛东京,同样为其举行了葬礼。

一位留着短发的年轻人走出葬礼,深深吸了一口空气。

这时的东瀛天气稍微有些寒冷,年轻人不禁裹紧了身上的白大褂。

作为仙台医科学院的学生,周树人感觉自己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处。

小说《科技强国,给古人直播现代强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同年,暗杀团成员万华福、章士钊暗杀刺杀前广西巡抚失败,暗杀团暴露,遭清廷通缉查封,蔡元培成为头号通缉目标,光复会成员不得不躲避风声。】

【暗杀失败!】

暗杀失败!

看着天空上的这四个字,各朝代的帝王们都沉默了。

“朕预料到的结果。”

“暗杀,太难了!”

嬴政眼神复杂的看着上面的文字,他就曾经历过暗杀,所以知道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无论事先演练多少次,真正行动时,都会发生预想不到的意外。

大汉。

无数黎明百姓们同样看着。

看着这些一个个本该和他们都是出生布衣的人,却被迫走上了革命道路,甚至放弃大好前程,成为一名见不得光的暗杀者,露出了复杂的目光。

“唉,太难了!”

“内有忧,外有患,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希望啊?”

但是这次暗杀失败,也并未是坏事,至少,蔡元培、黄兴、陈天华等核心成员都没有被抓。

天空中,文字继续。

【暗杀团虽暗杀失败,但暗杀最让人忌惮的地方,在于带给目标的心理阴影。据悉,哪怕暗杀行动失败,但事情传入慈禧耳中时,还是让慈禧惊出了一身冷汗,立即下令,将朝廷城墙再铸三尺高。】

画面很快发生了变化。

暗杀团遣散之时,蔡元培让所有成员四处发展。

但是暗杀团虽散,但是初衷不变。

“自古暗杀皆以失败告终,一次失败,那就来第二次,第二次失败,那就来第三次,总有成功的时候……”

这一刻,每一位暗杀团的成员,都是神色凌厉,丝毫不受这次暗杀失败影响。

当中一位叫吴樾的,更是拳头紧攥,牙关紧咬,他欲明年卷土又重来!

【同年10月10日,慈禧七十大寿,上下庆贺,不吝重金,以博欢心。】

奢华的画面,落入各朝人士眼中,皆是气愤不已。

“国库空饷,百姓流离,朝廷已经够难了,这老妖婆还大张旗鼓庆生?”

然而,一份对联,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上联: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万万骨髓皆枯,只身一人何有幸?

下联: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太湾,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满朝大臣大惊失色!!!

在满朝的珍贵宝物,讨慈禧欢心之时,这条对联的出现,是那么的突兀,那么的刺眼。

每一个字,甚至一撇一捺,仿佛都燃烧着熊熊烈火,仿佛一位位读书人,就站在慈禧面前,对其强烈质问,字字直指本心!

慈禧怒不可遏,过寿辰的心情都没有了:“这是何人所著,这是何人所著?简直胆大包天!”

“哈哈哈哈……”

东晋,一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之中。

陶渊明坐在一叶扁舟之上,一边油然饮酒,一边肆意大笑。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太湾,七十又失东三省……下次八十,是不是国不再是国,万里疆土一寸都不再属于大清?”

“万寿无疆,果然是万寿无疆!点睛之笔!哈哈哈……”

陶渊明笑得眼泪都要出来了,整个桃花源中,都回荡着他那极具批判意味的大笑,形成回音,久久不散。

这副对联真正精彩的地方在于它的下半联——慈禧每次过整十大寿时,都会失一片疆土,五十是琉球,六十是太湾,七十又是东三省,偏偏笔者还用‘万寿无疆’来总结,真正的万寿,无疆域!


刘春霖气愤道。

原来和他一同参与科举的还有两位考生,一位名谭延闿,一位叫朱汝珍。

慈禧一看这两位考生的名字,眉头一皱。

分别想起了两位故人——

一位是掀起戊戌变法的谭嗣同;一位是当时和她争宠的珍妃,于是大手一挥,将两人的名字抹除,刘春霖才成为了状元。

“如此腐朽的制度,一如清朝之根基,早该废除!放到如今,只会徒增笑料。”

自嘲声中,刘春霖抬头看向天空,看到的,却是一片腐朽。

画面一变,中气十足,洪亮震耳的喝声,响彻云霄。

是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正在训练。

他们是北洋新军,于1895年组建完成。

如今十年过去,已经训练完成,是清廷如今的国家主力军。

训练场中,一位身着戎装,不怒自威的将军正在巡视,自成一派气势。

看着手中有兵初长成,袁项城不禁露出满意的笑容。

画面中,文字浮现。

【北洋新军共六镇,一镇由慈禧控制,另外五镇,全由袁项城牢牢把控在手里,成为其日后起家的重要资本。】

“大家看看吧,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画面骤然拉高,同盟会的三民思想已经传入国内,大街小巷,各大报刊亭,都有有志之士争相奔走,呐喊。

“孙先生成立了同盟会,未来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大清气数已经尽了!”

“我们终于熬出头了,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了!”

“这一天,不会太久的,这不是重点,而是一切的起点!”

……

大清之内,内有袁项城掌控北洋新军,养精蓄锐,外有孙先生组建同盟会,思想实践传入国内。

于是,大清末年,一个风起云涌的大世,即将拉开序幕!

这一刻,看着天空中此刻的画面与文字,众朝帝王默然。

大秦。

赵高上前一步,缓缓道:“陛下,臣,没说错吧?”

“有成帝王之资的,只有孙、袁两人,别人,一律为将才。”

顿了顿,赵高继续道:“且,这两人,臣更看好这袁项城。”

“哦?为何?”

嬴政眉毛一挑,饶有兴致的问道。

看到这里,他终于看明白了,大清之朝之气数终将走向尽头。

而覆灭大清之人,也越发明显,就在孙、袁二人中。

“时代大世中的明君与枭雄,陛下以为,最终谁会笑到最后?”

赵高,此时露出了笑容。

只是那种笑容,很阴森。

战国末期。

韩非子看到了,一个朝代即将走向陌路的黄昏,新国即将建立的新生。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他亦看到了两个将大事作易、作细的人,如两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眼中的光,越来越炽盛。

明朝。

朱元璋从皇位上站了起来。

他心中有种预感,一个大世将来临!

虽然,自八国联盟之后,这个感觉就一直存在。

但之后呈现在他眼前的画面与进程,就像一股巨大的浪潮,一直推着这一朝之终焉的高潮,不断推着。

现在,终于要推到了最高点,心中有一腔热血,该爆发了。

“外有列强,内有清廷,该国,真的太难了!”

“所幸,他们挺过来了,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是要开国了吗?”

这位大明王朝的君主,满怀期待。

就在各朝帝王都觉得该国要开国之际,天空中,盘点继续。

【1905年,对东瀛来说,这一年的樱花比往年盛开得灿烂一些。然,清廷发现东瀛已成为中华革命军与爱国反清留学生的革命根据地,做着最后的反扑。】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