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酒花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全文小说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全文小说

排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网络作家“刘闪刘禅”倾力打造的一本军事历史,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千叛军?......

主角:刘闪刘禅   更新:2024-05-12 09:1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闪刘禅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全文小说》,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网络作家“刘闪刘禅”倾力打造的一本军事历史,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千叛军?......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全文小说》精彩片段


刘禅共有三个兄弟,分别是刘封、刘永和刘理。

其中年龄最长的是刘封,他是先皇刘备的养子,其武艺高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曾随赵云、张飞等将领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

但是,刘封在关羽遇险时按兵不动,导致关羽败走麦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最后在孟达与徐晃的攻势下败归成都,然后被赐死。

刘永和刘理都是刘禅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们都是吴太后所生,其中刘永年纪稍长,章武元年(221年)六月被封为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甘陵王。

刘理是三兄弟中年龄最小的,章武元年(221)六月被封为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为安平王。

成都城里,仅剩的一千兵马交给了孟光,因为刘闪从没想过有人会谋反,更没想过这个年仅19岁的亲弟弟会起兵谋反!

前几日,姜维没有撤出秭归城,他回成都的目的,只是向刘闪解释自己的抗旨行为,得知这是刘闪的本意后,姜维只在成都呆了两天,然后就星夜返回秭归城。

此时,城中只有五百宿卫军,唯一的统兵之将只有向宠。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叛军,向宠并未慌乱,他首先派出三组亲信从东门出城,火速赶往永安城报信,请巩志带兵回成都勤王;

另有几名亲信从南门出城向孟光报信,请他火速带兵返回成都。

由于孟光的铸币厂位于城南的武阳县,估计孟光带兵回成都时,已在2—3个时辰之后,向宠考虑到成都城的守卫不足,于是令宿卫兵严守四门,同时动员身强力壮的百姓到城上协助防守。

景福殿外,刘闪托人将安平王谋反的消息告诉吴太后,希望她能以亲生母亲的身份出面,劝服刘理罢兵返回。

然而,吴太后始终拒绝出面,也未宣见刘闪,她只是让婢女带出一句话:“身体不适,正在休养”。

刘闪似乎明白了什么,咬牙切齿地离开。

刘理的三千兵马如同飞蝗一般,黑压压地逼近城郭,适当靠近后,这批兵马分成几队,如狼似虎地奔向四个城门。

朝中的众臣见此架势无不惊恐,毕竟城中的宿卫兵已经不足五百人,加上临时动员的百姓,一共也不到千人。

刘闪身披甲胄立于城头,经过仔细辨认后,勉强认出了刘理谋反所打的旗号:诛暴君,振朝纲。

刘闪努力回忆着自己做过的事情,除了斩杀37名克扣张皇后膳食的内侍外,并未杀过任何人,“暴君”该从何谈起?自己难道做过“祸乱朝纲”之事?

刘闪心里琢磨着,刘理起兵的目的必是为了篡位!很可能是自己“打击私铸”,以及各地郡县的“大汉银行”触动了他的利益。加之吴太后可能在背后支持,看来,今日之事很难善了!

“暴君!你给我听着……”

“安平王!你好大的胆!朕是大汉的皇帝!就算你是朕的弟弟,也不能对朕无理!你速速若罢兵离去,朕可以考虑从轻发落!”

“你这暴君!你根本就不是我大哥!”刘理义正严辞地大喝道:“快说!你到底是哪路鬼怪?”

刘闪心头猛地升起一股寒意,不知道自己哪里露出了破绽,只得硬着头皮喝道:“刘理!你休得胡言乱语!朕不是你哥哥又是谁?你起兵谋反已是死罪,如果及早退去,朕念及兄弟之情,必会从轻发落!”

“真是笑话!你这暴君已被鬼怪附身,必将祸乱朝纲!你没资格做我的哥哥!立刻从实招来!你到底是哪路鬼怪?”

“刘理!朕与你兄弟三人情同手足,你应当继承父皇和相父的遗志,团结一致,匡扶汉室,为何找出如此荒诞的理由起兵谋反?”

“荒诞?”刘理哈哈大笑道:“你是不是被鬼怪附身,本王一试便知,还请城上的众臣做个见证!”

身旁众臣尽皆窃窃私语,刘闪努力地镇定下来,指着刘理大喝道:“刘理!以朕看来,你才是被鬼怪附了身!做出如此谋逆之事,你不再是朕的弟弟!”

“你是不是鬼怪,咱们很快就能见分晓!”刘理自信地笑道:“你休想迷惑朝中众臣!既然你自称是我哥哥,那我就问问你:我的妻子是何人?她姓甚名谁?我和她何日完婚?”

刘理问完,刘闪心头闪过好几个“卧槽”!

如果你问点其他比较有名的事情,或许我还能从《三国志》找到答案,你问这种小事,我又如何得知?

“朕整日忙于国事,此事如何记得?”刘闪哈哈笑道:“别说是你的妻子,这大汉的皇宫里,一共有多少嫔妃朕都不记得,又如何记得你的妻子之名讳?”

“若其他事你忘了还说得过去,这件事你怎么会忘记?此事朝中众臣皆知,你怎会轻易忘记?还敢说你不是附身在陛下z体内的鬼怪?”

刘闪愣了愣,暗想刘理成婚之事,肯定与自己有莫大的关联,可自己读过的《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并未有这些记载,一时不知如何应答。

正在刘闪语塞的时候,刘理又喝道:“妖怪!我再问问你:吴太后的寿辰是何日?陛下每年都会亲自操办太后的寿礼!你这妖怪,不会连此事也忘了吧?”

刘理问的事情,在自己读过的史书上并无记载,正在窘迫时,身旁的向宠突然拔出佩剑,指着刘理喝道:“安平王!你起兵谋反已是死罪!不可对陛下无理!否则,休怪末将无理!”

刘闪示意向宠退下,然后大声说道:“朕近日国事繁忙,一时间差点给忘了,不过,朕已经想起来了:你的妻子名叫马菲,她是骠骑将军、斄乡侯马超之女,前年由朕亲自赐婚;吴太后的寿辰乃是下月十二,距今尚有二十余日。不知朕有否说错?”

“你这妖怪!果然神通广大,连这等事情也能猜对!”刘理哈哈大笑,胸有成竹地继续问道:“不过还有一事,希望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我兄弟三人自幼就会骑马,你也经常骑马出入皇宫,为何你北征之前要连学三日?为何你摔了无数次才学会骑马?一直会骑马的人,突然就不会了,世上怎会有如此诡异之事?你还说自己不是妖怪?”

“刘理!你好生无知!骑马游玩与上阵杀敌完全不同!况且,那几日朕并非在学骑马,而是在改进和测试骑兵战术,多次摔下马不足为奇!”刘闪笑道,这个问题很容易就能糊弄过去。

西边突然浓烟四起,至少数千人马汹涌而来,刘理哈哈大笑道:“甘陵王的三千兵马已经杀到!你这败坏朝纲的暴君!死期已至!”

甘陵王刘永?吴太后的两个儿子同时谋反?刘闪闻之大惊!

永安的巩志回兵成都至少需要三日!就算孟光能及时赶回,他的一千人马,如何抵挡六千叛军?


董允、郭攸之送来刘闪想要的资料,由于不能完全识这个时代的文字,刘闪只能让他们口述,自己重新记录了一份。看着这些材料,刘闪深切感受到大汉当前的危机和战争的残酷。

在汉代的鼎盛时期,全国人口数大约在五千万左右,据他们提供的数据,现在魏、蜀、吴三国人口总数仅有800余万!其中大汉的人口大约105万,而吴、魏两国的人口数大约在240万和450万左右。

在这个时代,战争几乎全部以人为主,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战力的重要指标,大汉竟然不到魏国的1/4,如果再这样消耗下去,最终灭亡的必是大汉!

现在的大汉,军队只有20来万,能算得上“精兵”的不足10万,这个数量与魏、吴两国的80万和40万相比,简直少得可怜。

难怪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不敢涉险,如果失误一次,哪怕折损个几万兵卒,对大汉来说已是沉重的打击!然而,这对吴、魏两国来说却不值一提!

看到当前的粮食产量,刘闪又捏了一把汗!

当前,国内的军粮主要以稻谷和部分小麦为主,在蜀中各地,这些都是一年生作物;只有部分地区少量种植了一些豆类,主要用于马料。

现有的粮食生产量,只能基本满z足国内百姓的温饱,就算想扩充军队也无多余的粮饷,如果再出现自然灾害或人为的战争损失,必将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

当前的益州,除成都平原以外,很多地方都是丘陵地带,适合种植的红薯、土豆、玉米等农作物都在明朝前后才会传入,刘闪觉得特别可惜。

在刘闪生活的现代,经常有人指责诸葛亮和姜维穷兵黩武,空耗了大汉的国力,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按他们的说法,如果诸葛亮和姜维能让大汉休养生息,等到兵强马壮时,再与魏国决战方为上策。

以前,刘闪也是这种看法。然而,他看到这些资料之后,终于理解到诸葛亮和姜维的无奈:他们的数次北伐,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道理很简单:大汉在休养生息的同时,吴、魏两国也在休养生息,这两国的战争潜力是大汉的2倍和4倍!正所谓“强则恒强”,不论战或不战,大汉始终是最弱的一方!唯有设法以少胜多,以战止战,才是上上之策。

刘闪既不懂行军布阵,也不懂兵法韬略,想要以少胜多或多打胜仗,除了拥有魏延、姜维这样的良将之外,兵卒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也是重要因素。

这个年代没有基础的科学研究,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更没有配套的原材料生产工厂,就算刘闪拥有许多知识,他也不可能造出飞机坦克等先进武器。

刘闪只能琢磨着,能否依靠自己超越这个时代的见闻和知识,将现有的各类武器加以改进。

“陛下,你不宜再往前走了!”黄晧小心地提醒道。

刚才,刘闪心里一直在想事情,经过黄晧的提醒,刘闪这才注意到,眼前的建筑跟披香殿有点类似,应该是某个妃嫔的寝殿。

刘闪停下脚步,疑惑地问道:“为何?”

“陛下,这里是永宁殿,是张皇后的寝殿。”

刘闪想起昨日翻牌子时那位内侍的话,心里也很好奇:这位张皇后能让刘禅十年不想见她,到底得有多丑?

“无妨,朕去看看!”

刘闪径直往里走,黄晧急忙上前两步拦住,躬身说道:“陛下,要不要先去通传?”

“不必,你们不用跟来!”

“诺!”

刘闪怕被张皇后的丑陋吓跑,从而引起尴尬,于是轻放脚步,慢慢地进入殿内。

殿内被打扫得极为整洁,却十分冷清。

殿后方是小花园,一名青衣婢女,正拎着水桶浇灌园内的花草,刘闪只能看到她的背影和及腰的长发。

此女子大约二十五六岁年纪,比自己略矮一点,从背影和侧面看来,她长得比较丰满,估计120斤左右,身体十分健壮,完全不像张贵人或其他婢女那般弱不经风。

桶里的水很快就用完,女子快步走向井边,熟练地放下木桶。片刻之后,她轻松地单手拎着木桶来到园边。

这一次,刘闪看清了她的面部,这是一张娃娃脸,白晰的圆脸蛋未施粉黛,看起来肉嘟嘟的十分可爱,刘闪很想上去捏两把,最终还是忍住了。

永宁殿并不大,刘闪四周看了看,仍然没找到那位长得很丑的张皇后,也没看见其他的婢女。

刘闪知道,后宫的嫔妃由于等级的不同,配置的婢女数量也不同,披香殿的张贵人身边有四个婢女,而这里却只有一个。

婢女正在细心地拔除园内的杂草,刘闪确认永宁殿只有她一个人,寻思着,或许张皇后带着婢女,向吴太后请安去了吧。

没有见到奇丑的张皇后,刘闪难免觉得有些郁闷,悄悄地退出了永宁殿。

黄晧立刻迎上来,刘闪未等他说话,提出想参观生产和储存兵器的武库,黄晧脸上满是欣喜,几名内侍急忙离去。

少时,几名内侍眉飞色舞地拎着几个笼子过来,笼子里,竟是几只体型健壮的斗鸡!刘闪自然哭笑不得。

原来,刘禅特别喜欢斗鸡,又惧怕吴太后和诸葛丞相,经常以“巡查武库”为名,瞒着他们前往宫外斗鸡,这些事情自然瞒不住众大臣,但刘禅毕竟是皇帝,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前几日丞相病危,近两日又逢丞相病故,在这个特殊的时候,黄晧不敢再提“巡查武库”之事,如今刘闪主动提出,难怪他们马上就来了精神。

刘闪未动声色,询问了宫中斗鸡的数量后,立刻下令,将三十多只斗鸡,全部送到膳房做成鸡汤,黄晧纵有万般不舍却不敢违抗。

“报!”

就在刘闪即将巡查武库时,一人飞奔而来:“陛下,南人再发叛乱,越巂郡郡守被杀!”

卧槽!难道自己穿越而来,做了某些事情改变了历史?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南中地区便从此归顺大汉,史书上不都这么说吗??

现在北有强魏,东有吴国,南有叛乱,简直是危机四伏!

难道……自己注定是个亡国之君?

“传众臣,崇德殿议事!”

文中的人口数量借鉴晋初史料统计,作者考虑到在这之前几十年仍有战争,所以适当加了一些;此人口不含“蛮”、“羌”等“外族”;作者尽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但本文毕竟不是历史,各位看官仅供娱乐,不必深究。


陆逊,字伯言,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孙权称帝后,被赞为“社稷之臣”,曾任荆州牧、右都护,现在已被孙权被拜为丞相,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

陆逊领兵前来,秭归城的守将如临大敌,唯独姜维若无其事。

“大将军,陆逊以三万兵马屯于信陵,其余的七万兵马,分屯于西陵峡至夷陵之间的狭长地带,延绵数十里,好生壮观!”

廖化用“壮观”一词,明显是掩饰心中的恐惧。

“诸位将军,陆逊看似势大,但江边地势狭长,他这样布局,明显是在防御,意在防止我军进取宜都。”姜维解释后笑道:“所以,大家不必紧张。”

“大将军,话是如此,可是……我军总共才五万兵马,陆逊志在将我赶回永安,我不可轻敌啊!”

“不必担心,秭归城池坚固,我坚守不出,陆逊就无计可施!”姜维笑道:“廖化、张嶷,你二将引兵三万,在秭归城外当道扎寨,阻止陆逊绕过秭归攻我巴东和巫县!”

“诺!”

在古时冷兵器的战争中,最常见的“攻城”或“攻寨”时,攻击的一方明显处于劣势。并且,进攻方不可能一次投入太多的兵力。因为兵马投入再多也没用,根本就施展不开。

所以,在攻城时,攻击方一般以两千到四千人为一个批次,采用“添油”的方式多次进攻,根本不可能像“指环王”中那样扎堆出现。

姜维这种一城一寨的布局,看似分兵,实则比全部屯于城中更加有利:由于城、寨相隔不远,陆逊不论攻城还是攻寨,姜维都能相互支援;

当然,如果陆逊同时攻击两处,他自身的兵力也会分散,更利于防守的一方;

另一方面,这样的布局,也扩展了自己的活动空间,不会被敌方围困在狭小的城中。当然,陆逊的兵马也不足以围死秭归城。

……

信陵。

“丞相,我来信陵已有多日,为何还是按兵不动?”孙韶不解地问道。

“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陆逊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也想立刻赶走姜维,但是,他在秭归的部署毫无漏洞,我得另寻他法!”

“丞相,到底有何办法?”孙韶狐疑地问道:“要不……我引一兵,从夷水绕道攻取巴东,断姜维的粮道和后路?”

“再等等,很快就有机会!”陆逊自信地说笑道。

“报……”

“丞相,姜维派使者送书信送来,请问如何处置?”校事进殿问道。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陆逊说罢,接过书信,阅读后,又将书信交给其他的将领。

“丞相,姜维……想以我方被俘将领换回宗预?”孙韶不可置信地问道。这个时代的两国交兵,几乎没有“交换俘虏”的先例。

“不错!”陆逊不紧不慢地说道:“宗预出使建业,被我方软禁,一直未将其放回。”

陆逊说罢,未作考虑就给孙权上表,建议他将宗预送到信陵,以换回己方的将领。

成都。

“陛下!正如我之所料:魏国听闻我在大举炼丹,曹叡一口答应了两国的硫磺和硝石交易,他们几乎是以白菜价卖给我方,每都会派出三百人的商旅,将这些物品送到大散关。”

刘闪点点头,向朗又说道:“陛下,魏国并未同意“夹击吴国”的建议,但是,他们却有出兵的迹象!”

“魏国有何动向?”刘闪警惕地问道。

“陛下,据哨探和细作来报,魏国以征东将军满宠为主将,蒋济为随军军师,胡遵,田豫为副将,引兵八万出襄阳,一路南下,已经占领吴国南郡的编县、荆门等地,正在向当阳进发。”

刘闪和众臣始终猜不透魏国的用意,商议多时仍无结果。

……

秭归。

“大将军,探马来报,魏国大举南下之后,陆逊已经兵退夷陵!”

“大将军,魏国兵犯南郡,陆逊腹背受敌,末将以为,陆逊要么会救援当阳,要么会继续东退,抢在满宠之前赶到江陵。”

“报……”

“大将军!孙韶以潘濬为主将,吕壹、陈表为副将,引兵十万,已至竟陵,并在继续向江陵进发!”

“大将军,江陵是吴国南郡的重要城池,又濒临长江水道,吴国不敢失去此城,必会重兵救援!”

“大将军!吴国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集中陆逊、潘濬的二十万兵马保住江陵,并将满宠赶出南郡!”廖化欣喜地说道:“大将军,这正是我东进之良机,不可错失啊!”

“大将军,对吴国来说,秭归、巴东、信陵诸城,可有可无,无法与江陵相比!我正好可以抢占宜都!”张嶷建议道:“今,吴魏两国相持于江陵,我可立刻沿江而下,攻占宜都,然后留一队人马埋伏于荆门山和虎牙山,以阻吴军!”

“大将军,末将赞成张将军的建议!如此一来,吴军得胜后必会回军西进,我可假意放弃宜都退往宜昌,在荆门山和虎牙山伏击吴军;若魏军侥幸得胜,满宠也会损失惨重,我可趁魏军兵疲之时,立刻攻占江陵!”

这确实是个大好的机会,姜维正在犹豫,邓芝却说道:“大将军,末将以为,魏军必败!末将建议,我留一万兵马固守秭归,再拨四万兵马扎木筏过江,借机攻取临沮和当阳,断魏军之退路,然后向东吴示好,两国暂且罢兵,我仍得秭归、信陵和宜昌,这乃天赐良机!”

姜维考虑到自己的“二分天下”之策,几经犹豫后说道:“若要出兵,本将还是支持廖将军和张将军的意见:兵进夷陵!”

对众将来说,此次绝对是大好良机,不论攻魏还是伐吴,皆对己方有利,于是纷纷请战。

“廖化、张嶷,各领三千兵马,先夺信陵,再取宜昌;高翔、邓芝,领兵六千为后援,待控制宜昌后,你部转为前锋,廖化、张嶷转为后援,沿江而下,占领宜都。”

“诺!”

四将率兵离开后,姜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直到半夜,姜维又令道:“张绍、傅佥,领兵一万,往西至巴东城,然后立刻南下,绕过建始、恩施二城,再沿夷水而下,直取佷山、长阳!”

“这条路线,正是吴军败逃时大迂回的路线,它绕了很多路,大将军的意思是……”

“我兵分两路取宜都,胜算更大!”姜维说道:“夜已深,诸位将军可早去休息,容本再详加斟酌!”

“诺!”

凌晨。

姜维仍未睡下,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满宠进兵,为何如此迅速?

姜维心头猛地一颤,详细阅读细作送来的情报后,发现满宠南下时,并未遇到吴兵的抵抗,几乎兵不血刃就抵达江陵。

“不好!中计了!”姜维发狂般地大声吼道:“廖化、张嶷、高翔和邓芝四将危矣!”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