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舒蕙建安的现代都市小说《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长篇小说》,由网络作家“舒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火爆新书《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逻辑发展顺畅,作者是“舒甯”,主角性格讨喜,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百,剩下的一百过几天来补缴,行吗?”女会计瞥她一眼,“别忘了就行。”米飞推着轮椅过来时,就见他东林哥正盯着一个姑娘出神呢,顺着戴东林的视线望去,米飞心跳停了一瞬,操!怎么有这么俊的妹子?这是哪来的仙女,怎么下凡到德阳来了?虽说穿着破旧,辫子更是土到没眼看,可这模样真的没得说,凝脂白肤,香汗淋漓,素面朝天却美的自带香气。......
《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长篇小说》精彩片段
戴东林气笑了,“不是,关爱……残疾人?同志,你确定要关爱我?”
男人眼睛深长,浓眉冷峻,野性十足,那么严肃地盯着自己,不就是觉得她没让残疾人优先,心里不痛快吗?
自己都把位置让给他了,怎么还不满意?
生意人讲究以和为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楚榆聪明地选择沉默,毕竟这个男人看起来有股狠劲儿,挺不好惹的。
前头的人已经交完费用了,因为戴东林那嚣张的气质,没人愿意排在他身后,等待结账的就只有他们两人了。
楚榆见他迟迟不动,只得拿着单子走到缴费窗口,“您好,我交住院费。”
医院办事效率从来没低过,就是工具跟不上,算账还得拨算盘珠,查账要翻一叠单据,核实了好一会才把住院手续给办好。
“还差一百。”
“先交七百,剩下的一百过几天来补缴,行吗?”
女会计瞥她一眼,“别忘了就行。”
米飞推着轮椅过来时,就见他东林哥正盯着一个姑娘出神呢,顺着戴东林的视线望去,米飞心跳停了一瞬,操!怎么有这么俊的妹子?
这是哪来的仙女,怎么下凡到德阳来了?
虽说穿着破旧,辫子更是土到没眼看,可这模样真的没得说,凝脂白肤,香汗淋漓,素面朝天却美的自带香气。
察觉到他们的注视,楚榆抬眸,唇角微勾,冲他们做了个“请”的手势。
这一笑把米飞看呆了,他愣愣地拉着戴东林的胳膊,笑得像二傻子:
“哥,这姑娘真够有礼貌的,萍水相逢还这么客气,真够让人不好意思的,你说她该不会是看上我了吧?”
戴东林嗤笑一声,“看上你?人家这是关爱残疾人。”
“啥?残疾人?”
米飞瞪大眼,后知后觉地瞥了眼他东林哥拄着的拐杖,不是他说,东林哥就算拄拐,也有股子下一秒就要冲上去跟人干架的嚣张气势,怎么看都不像被关爱群体。
这姑娘是怎么想的?
不过被这样一位凝脂美人关爱,他东林哥真不亏。
楚榆一进病房,吵闹的病房立刻安静下来,众人直勾勾盯着她的脸。
“在你二舅家住的怎么样?还能适应吧?”舒蕙关心道。
“挺好的。”楚榆把卖夜明砂的事告诉了她。
舒蕙显然也没想到那玩意儿还能卖钱,听的一愣一愣的,总觉得不真实,人家赚钱难于登天,怎么她闺女说赚就赚,她才走了三天,闺女都卖了两天夜明砂了。
舒蕙又觉得心酸,怪她没用,带着闺女被男人赶出门,让闺女读书的年纪却为了生计奔波。
“妈要是在家就好了,还能帮帮你。”
“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帮楚楚治好眼睛,其他的不用你烦心。”
女儿简直比她还像妈,舒蕙莫名觉得好笑,“行行行,你说什么妈就听什么。只是楚楚的住院费还差了一百。”
这一点楚榆自有打算,“你忘了,周建安还欠我们三百块钱?”
舒蕙当然记得,可她太了解那对母子的为人,要蒋美凤的钱比要她的命还难,当初蒋美凤答应写欠条,就是为了逼她应离婚,现在婚都离了,周家肯定不会认这笔账。
楚榆却一点不担心,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周建安拿到了京市户口,捧着铁饭碗,工作体面,他不想付钱也行,楚榆不介意去京市帮他宣传宣传,让大家知道他和那小三的爱情有多可歌可泣,知道他周建安在老家是怎么对待原配妻女的。
“要是夜明砂卖不了怎么办?”舒蕙担心道。
“能卖几天是几天。”
楚榆没去找周建安要钱,就是觉得最近日头好,要抓紧时间卖夜明砂,靠天吃饭就是这点不好,摸不透天气变化,哪天说没钱赚就没钱赚了。
临走前,楚榆给了舒蕙一块四毛钱备用,没全给,是知道这年代治安不好,医院小偷尤其多。当年楚榆妈妈住院,楚榆去医院陪床,差点被人偷了手机和住院费,要不是隔壁大哥好心帮她抓小偷,她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医院外面有饭店,别舍不得吃,多买点好的给楚楚好补补。”楚榆交代。
舒蕙无奈应下,却不会照着做,她带着三个女儿被婆家赶出家门,一分钱掰成四瓣花,哪来的钱去外头消费?买点实惠的饭菜让楚楚吃饱就行,至于她,饿几天没大碍,钱还得存下来给闺女攒点嫁妆。
周建安不管闺女,她不能不管。
德阳街边的商铺至少比荣泰县城多一倍,且种类齐全,货品更迭换代的速度也远远快于县城,楚榆看到有家铺子卖热水瓶,她有些心动。
热水瓶在这年代是奢侈品,价格贵不说还要票,一般的农户家舍不得买,去医院住院需要热水瓶,都得去村长家借。
二舅家没有热水瓶,楚榆很想买一个,奈何囊中羞涩。
钱少就更要花在刀刃上,一毛钱都要打算着花,买热水瓶只能放放了。
街边有个小男孩坐在马札上卖报纸,见了她奶声奶气说:
“姐姐,买报纸吗?”
楚榆冲他招招手,付了四分钱买了一份大报。
想要赚钱最主要的就是获取信息,北方的玉米能在南方高价,南方的衣服运到北方价格能翻五倍,华国的食品、纺织品、药品运到俄罗斯,一出一进就能赚一辆大奔,说到底,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提取信息的能力,双轨经济下的八十年代,人们吃到的信息差福利可比后世多得多。
后世有了电脑手机,这个行业渐渐没落,但眼下,报纸是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八三年的报纸打开后带着一股油墨香,今日报纸的头条是朝国领导人访华,赠送华国一种“会下金蛋的鸟”。
楚榆盯着报纸出神,所谓会下金蛋的鸟其实就是鹌鹑,鹌鹑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卵中佳品动物中的人参”的美称,售价一向比鸡蛋高,重要的是市场上很少有鹌鹑蛋售卖。
物以稀为贵,要是卖鹌鹑蛋怎么样?
脑中冒出这个念头,就再也无法忽视,楚榆一刻都没耽搁,骑着车拐去了附近一家农贸市场,找到卖蛋的铺子。
“鹌鹑蛋卖空了。”老板愁眉苦脸道。
“那什么时候有货?”楚榆问。
“不知道,以前一个鹌鹑蛋能卖个五六分钱就不错了,最近拿货价格都涨到了七分,没有利润叫我怎么卖?总不能一个鹌鹑蛋卖一毛钱吧?”老板直叹气。
国家控价严格,物价不能随便上涨,卖蛋是小本生意,面向周边原住民,涨一分钱都是大事,更何况一个鹌鹑蛋涨三五分呢?
楚榆心思微动,大报头条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更何况是这种两国外交的国际新闻,一夕之间,鹌鹑蛋就会成为国民热词,是真正的国民网红单品,卖鹌鹑蛋赶了时髦,蹭了热度,重要的是利润高。
夜明砂不是长久之计,要是能找到便宜的鹌鹑蛋,一个蛋就有几分钱的利润,还供不应求。
只是去哪才能找到鹌鹑蛋的货源?
原主一家重男轻女,蒋美凤对几个孙女也没有好脸色,原主却很是孝顺她。
蒋美凤生病时,原主衣不解带地伺候,给她捏腿捶背,卖了长辫子攒下的钱给奶奶买鞋子,想讨好奶奶让她开心点。
可蒋美凤收了原主的礼物,转头却在外面说原主不孝顺。
舒蕙这个老实人为周家做牛做马,把自己当牲口用,钱却都被蒋美凤搜刮去,一分钱都留不下,没少吃她的亏。
楚榆被蒋美凤的论调恶心到了。
“没有我妈供他读书,他也只是个初中都没读完的乡下人!你们周家过河拆桥这一套玩的倒是挺溜,还是那句话,想离婚可以,但别想占我们母女的便宜。把离婚条件谈好了,我妈现在就签字。”
蒋美凤没想到孙女敢跟她提条件,这孙女跟她妈一样是个没用的,向来任她拿捏,从不敢顶嘴反抗,今儿个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跟她呛声谈条件?
等她爸回来,非得叫她爸打死她,看她还敢跟亲奶奶大呼小叫。
蒋美凤冷眼咬牙:“哦?你到底想怎么样?”
“很简单,按照法律规定,离婚夫妻都要分割两样东西:一是财产,一是孩子。财产就像我刚才说的,把我妈这些年花在你们家身上的七百块钱还回来!”
蒋美凤眼皮直跳,她这些年才攒了几个钱?
哪有七百块钱赔给舒蕙!
再说她一个乡下女人,生了这么多丫头片子,凭什么要钱啊!
“至于孩子……”楚榆笑了笑,语气很淡,“我妈一共生了我们姐弟四人,三女一儿,也是很好分的,一人两个孩子,如果奶奶实在喜欢我,我也不是不能考虑留在你们老周家,跟我爸享福。”
蒋美凤直接忽略最后一句话,差点一口唾沫星子喷死她。
这天杀的大孙女,学会跟她讲条件就算了,也不知道从哪知道的,离婚可以平分孩子这事,她儿子事业刚起步,戴琴雪又是大小姐,哪里能容得下两个孩子?
带着这两个孩子,她儿子的生活怎么轻松的起来?
蒋美凤不傻,事实上她比任何人都精明。
她不仅想让舒蕙把孩子都带走,还想叫舒蕙净身出户,等到孩子都长大了,再给点小恩小惠偷塔,把孩子从舒蕙身边夺回来,让孩子给他们养老。
蒋美凤干笑道:“楚榆,这就是你不对了,孩子就应该给母亲,分开对孩子的成长不好,你们都是你娘身上掉下来的肉,你娘肯定也舍不得不要孩子的。是吧,舒蕙?”
她是个笑面虎,脸上虽然挂着笑意,眼神却透着凶狠,把舒蕙看得浑身一哆嗦。
舒蕙慌忙低头,她是想把所有孩子都要在手里的,有后爹就有后娘,孩子都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她舍不得孩子们跟着周建安受苦。
可是女儿在衣袖下狠狠抓她的手,让她根本不敢说话。
见舒蕙跟个哑巴似的,蒋美凤很不甘心,“两个孩子实在太多了!”
楚榆听笑了,要生孙子的时候四个都觉得少,离婚时两个就嫌多了。
“多吗?觉得多就拿钱来补,给你们家一个小时去筹钱,如果筹不来钱就别想我妈签字离婚!但是我得提醒你们一句,不签字离婚,你们在戴琴雪面前交不了差。”
听她说出戴琴雪的名字,蒋美凤和周慧兰满脸震惊心虚。
周建安对外只说戴琴雪是他老师女儿,交代他代为照顾,并未点出戴琴雪的身份。
楚榆是从哪知道的?
这事真要传出去也是家丑一桩,蒋美凤最要面子,哪肯让儿子背上这种黑锅?
只能咬咬牙去跟儿子商量钱的事。
她们一走,舒蕙彻底慌了,她没有主心骨地看向女儿,满脸是泪:
“真离了婚,日子该怎么过!”
舒蕙虽然懦弱没有主见,却很疼爱几个女儿,原主记忆中都是她温柔照顾的身影。
“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楚榆抓住她的手安抚道:
“妈,我已经长大了,能赚钱养活你了,既然他不要我们了,你又何必拖着不离婚呢?”
“可是你爸以前说要一辈子对我好的……”
舒蕙不明白,男人的心为什么说变就能变。为了他口中的“一辈子”,她一个女人把自己当牲口用,从不怜惜自己,把所有好东西都给了他,可他说不要她就不要了。
“那是以前,以前的话现在能作数吗?以前他读书需要用钱,什么好话都说的出来,如今他功成名就就看不上糟糠之妻了,也看不上我们这些做女儿的,我们又何必阻拦人家往上爬呢?”
悔教夫婿觅封侯,无非是这样罢了。
舒蕙也该早点看清了。
“可是离婚后,妈能干什么呢?”
“日子是过出来的,你刚离婚时肯定会很迷茫,可是日子久了,你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往下走了。妈,你要记住,无论什么时候,你都有我和妹妹陪着你,你为了我们也要学会坚强。”
前世,楚榆也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她爸一心想要个儿子,可楚榆妈生楚榆时难产,之后便不能生了。
楚榆爸没几年就卷走了家里所有的钱,在外面找了小三,还把她们扫地出门。
楚榆妈妈离婚后一边打工一边带着楚榆,母女俩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楚榆奶奶和蒋美凤一个德行,很不喜欢楚榆这个孙女。
“就一个丫头片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培养再好也是别人家的!要我看早点嫁人才是正事!”
妈妈不听,坚持送她上名校。
楚榆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开了一家外贸公司,还投资了一家音乐版权公司,公司生意做的不错,陆续在京市买了五套房,赶上房价上涨的风口,三十不到她就靠着存款和房租退休了。
京市五套房、出门开大G,有钱了她就孝敬妈妈。
带妈妈出国旅游,给妈妈买名牌包,送妈妈喜欢的小汽车,让她妈摇身一变成了半个城里人。
她奶奶知道后气得鼻青眼肿,暗示她出钱给老家盖房子,楚榆一概不听。
也是这时她才听说,她爸连生了两个女儿,又出轨小四还是生的女儿。
可惜她妈早年劳累过度,身体一直不好,后来她妈去世,楚榆无牵无挂,才会义无反顾跳下水库救那名落水的小女孩,这才穿了过来。
舒爱国沉着脸道:“男孩子要有点骨气,看到人家吃东西就避开,可别没眼力见往人家面前凑。”
小江被舒爱国批评得像蔫了的茄子,垂头丧气的,“知道了。”
二舅妈脸色也不好看,他们和大房还没分家时,就经常发生这样的事。
舒大舅家买什么东西都要关上门吃,二舅妈能理解,毕竟这年头家家都不容易,孩子又多,买点东西这分一点那分一点,自家孩子就吃不着了。
前些年楚榆外婆外公去世了,由舒大舅做主分家,他把西边那块大地皮和两间瓦屋抢去,给了舒二舅东边这块面积小地皮,和几间漏风的草房。
外公外婆的存款都叫舒大舅偷偷贪了,外婆的首饰遗物也叫舒大舅拿去卖钱了。
没良心的人过得却好,隔年舒大舅家又起了瓦房,舒二舅依旧住着这几间破草房。
原先两家说好了房子中间留个一米宽,好走人,舒大舅当时是同意的,盖房时却坏事做绝,不仅在屋顶上盖个奇怪的尖角冲着舒二舅家,还把那一米宽也给占了,墙头直接砌到舒二舅家地皮上。
这可把舒二舅气的不轻,可是能怎么办?那到底是自己亲哥哥,真跟他撕破脸干一架?
舒二舅要脸面,不想家丑外扬,被村里人看笑话,生生把这口恶气忍了下来。
谁曾想,舒大舅家却经常挑事,类似于今天西瓜这事,以前也时常发生,舒二舅都给忍了,可他毕竟是有血性的男人,忍一时还行,次次都叫他忍,未免太为难他了。
舒二舅心情不好,楚榆宽慰道:
“二舅,不要为了不相干的人不痛快,等我赚了钱就给家里买一车西瓜,二舅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蒸着吃、煮着吃、舀着吃、切着吃、炒菜吃、榨汁吃,咱非要把西瓜给吃明白不可!”
一句话不仅把舒二舅逗笑了,还把饭桌上其他人逗乐了,饭桌上的气氛立刻轻松不少。
“姐,你买一车西瓜别忘了我!”小江挤眉弄眼。
“还有我们呢!”楚湘和芸芸也说。
舒二舅听着这窝心的话,面上终于有了笑意,“好,我就等着我大外甥女给我买一车西瓜!”
“没问题,”楚榆轻松道,“二舅,楚楚那边怎么说?我妈一个人能行吗?”
“约好了下周做手术,医院没有病床,你妈就带楚楚在走廊里等着,这几天怕是回不来了。”
听说舒蕙和楚楚没事,楚榆也就放心了,她又跟舒二舅说起夜明砂的事。
舒二舅的反应跟他媳妇差不多,孩子好不容易想赚钱,可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得以鼓励为主。
可要他相信蝙蝠粪便能卖钱,还不如去床上睡一觉来得快,反正天还没黑呢,梦里什么都有。
楚榆知道自己还没有完全说服他们,可她并不气馁,万事开头难,迈出这一步,后面就容易多了。
“二舅,你明天出门吗?我想借你的自行车去趟县城。”
“不出门,你要用就用,跟自己亲舅舅还这么客气!”舒二舅好笑道。
楚榆抿了抿唇,面上带着浅淡笑意,她皮肤干净,打扮清爽,这么浅浅一笑,着实叫这间昏暗的草屋都亮堂起来了。
次日天没亮,楚榆就从床上爬起来了,她只用清水洗了脸,皮肤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瑕疵,仗着年轻实则是因为贫穷,润肤霜都没擦。
舒二舅进来,帮她把装袋好的夜明砂抬上自行车。
“你第一次去就拖两麻袋吧!多了我怕你骑不动。”
两麻袋大约是一百斤,夜明砂收购价不会太高,去县城一个来回需要一个多小时,只拖两百斤的货物,实在不划算。
楚榆虽然没骑过28大杠,但前世经常骑自行车,底子还是有的,就咬牙道:
“四袋吧!卖不完我再拖回来。”
舒二舅很不认同,四麻袋就是两百斤,他这自行车后座绑了木板,四麻袋倒是能放下,用绳子捆在一起就好,可是麻袋摞得高高的,车屁股太沉,楚榆又轻,就很容易把车头压翘起来。
柔柔弱弱的女孩子,没吃过太多苦,山关村山路难走,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楚榆又不熟悉路,一下子载两百斤的货物,路上翻了可怎么好?
东西没了事小,人要是滚进河里或是滚落山崖,连个搭救的人都没有,那可就是大问题了。
舒蕙这个当娘的不在,周建安那个当爹的有跟没有一样,当舅舅的就得为外甥女的安全负责。
舒二舅直摇头,“四麻袋不行,就三麻袋吧!听二舅的,下次再多加点。”
楚榆试了试车,三麻袋不算轻,但也不算重,她还是能推动的,可就是这28杠自行车有点难骑,后车座拖货,就得从前杠跨过去上车,第一次骑还真有点不习惯。
楚榆转了一圈才彻底驾驭它。
不得不说,这年头的自行车质量真不错。
前世楚榆在网上看过小视频,非洲兄弟骑着28杠拖着五百斤货还能在路上飞奔。
二舅家房子都没有,却花了八十块钱买二手自行车,就是因为山关村山路难走,没有车去趟县城就得一天时间,时间都花在赶路上了。
有了自行车,地里的蔬菜瓜果吃不完,就拖去县城换点钱补贴家用,去外头打零工也方便,所以山关村虽然穷,却有不少人家有自行车,对山关村村民来说,这可真是吃饭的家伙。
楚榆已经很多年没有体会过口袋空空的感觉,手里没钱让她很没安全感,总想快点赚到钱,她彻底骑平稳了,就对二舅说:
“二舅,给我加一麻袋吧,我先试试,不行的话下次再少拖一麻袋。”
舒二舅摇摇头,实在拗不过她,又给她加了一麻袋。
“路上别逞能,下坡路段要下来推着走!”
“知道了,二舅。”楚榆才跟二舅告别,骑车往县城去了。
出去的山路有不少下坡路段,楚榆就下车推着走,县城在山关村的东边,距离这里有十几里路,从山关村出去还得走一段山路,拖着一百多斤货物,路可一点不好走。
好在原主在乡下长大,虽然有些虚弱,身体底子还是不错的,大约用了一个小时时间,楚榆终于骑到了县城,这时候日头已经高高的了。
楚榆不知道县城的中药收购站在哪,可这种小事怎么难得到她这个公司老总?行业内的事就要找行业内的人打听,想知道中药收购站在哪,只需找药房的人一问便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