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徐达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开局惹怒朱元璋全本小说推荐》,由网络作家“毕奇”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经典力作《大明:开局惹怒朱元璋》,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徐达朱元璋,由作者“毕奇”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老朱咬了一口,在嘴里咀嚼了一番,发出一声疑惑的声音。语气有些诧异,又有些疑问,还有着一点乐呵呵的感觉。朱樉看着心里痒痒。“爹,味道咋样啊?”朱樉问道。朱桂也摇着朱元璋的腿:“爹,你说话啊。”朱元璋吞咽下口,却是没有说话,紧接着又来了一口。“呼哧呼哧……。”红薯滚烫冒着热气儿......
《大明:开局惹怒朱元璋全本小说推荐》精彩片段
第十三章:惊天产量,来自于单身男性的自信
亩产多少?
朱元璋的眼中露出疑惑之色。
马皇后嗔怪道:“老三,你有话直说,别一惊一乍的吓唬你爹。”
朱棡笑了笑:“那就容儿子卖个关子了。”
说完,朱棡出去将观稼殿的主事官给招呼了进来。
“参见陛下,皇后娘娘。”
“参见太子殿下,晋王殿下。”
朱元璋嗯了一声:“平身吧。”
这时候,郭惠妃等人也都进来,原本还担心朱棡的等人看到朱棡好好的站在那,也就松了口气。
“老三,这玩意产量真的很高?”朱元璋看着石桌上的那块红薯,问道。
“回陛下,是的!此物产量极高。”朱棡点头。
“有多高?”朱元璋坐在石凳上,脱掉自己脚下的布鞋,不断的敲在石墩上,将上面的泥土拍下来。
“很高!”朱棡想了半天,想出这么个回答。
“你小子,还卖关子是吧?”朱元璋没好气的道。
“吴大人,让人划一亩地,命人采收红薯,咱们得以实物说话。”朱棡笑道。
观稼殿的主事点头:“下官这就去办!”
说罢,火急火燎的去找人。
观稼殿有一群负责卖苦劳力的太监,人多力量大,没多久,一亩地的红薯秧就被拔的干干净净。
“这红薯秧可别丢啊,将嫩芽都给择下来,待会用姜蒜爆香,炒着吃。”
“老的秧也别丢,用闸刀闸碎了,煮熟了喂宫里的牲口。”
朱棡也在旁指挥着。
马皇后看着朱棡的身影,眼眶微微泛红。
“妹子,咋了?”朱元璋看到马皇后眼眶泛红,问道。
马皇后有些无奈的道:“重八,再过一年,这些孩子就该出去就藩了,我这心里……,不是滋味。”
父母在,不远游。
寻常百姓家,没有不得已的原因,都不会远离父母的身边。
而生在皇家,命不由己啊。
朱元璋握着马皇后的手,没有开口说话。
费了起码两个时辰的时间,太监们终于把那一条条土垄里面的红薯给挖了出来。
随后就在一旁的池子里开始清洗。
另一边,官员主事则是指挥着上称称量其重量。
而这时候,朱棡也带着朱樉,朱橚,朱桂等弟弟妹妹在一旁的灶房里面开始做着吃食。
红薯可以做的东西那可就多了。
朱樉看着朱棡那熟练的操作技法,惊得下巴都合不上了。
“天啊,老三这是哪学来的?”
老五朱橚性格儒雅,此时也捻着下巴道:“三哥这手法,绝对是行家!”
朱棡此时揉着面。
面里面加了蔗糖和蒸熟的红薯,而且这不是面粉,而是糯米粉。
他要做的是软糯可口的红薯饼。
作为优质单身男青年,他在厨艺上那也是下过功夫的!别说这么点小玩意,就是搞点西式的,搞点糕点,那也是不在话下的。
这时候,郭惠妃也马皇后也走了上来。
马皇后想要帮忙,却被朱棡制止。
“娘,您操劳一辈子了,这些小事交给儿子来就好了。”
朱元璋此时也走过来。
看着朱棡那熟练的手法,诧异道:“你教他的?”
马皇后错愕不已。
“怎么会,老三自从进了宫之后就躲在这观稼殿之中,我哪来机会教他。”
“而且堂堂大明的晋王,学做饭做什么?”
朱元璋倒是没在意什么男人下厨丢不丢面子的事情。
他只是诧异和不解。
老朱此时也在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
自己是不是对自己的这些儿子,太不了解了?
先是老四跑路,现在老三又给自己那么多的惊讶。
随着朱棡的动作,一坨红薯和成的面也开始变成一个个的小饼子。
朱棡做了很多。
蒸的红薯,还有炭火里面烧的红薯,煮的红薯羹,基本上所有做法都给做了一遍。
伴随着锅里的气味冒出来,众人纷纷精神一振。
“好香的气味。”朱樉惊诧道。
郭惠妃也走来,笑道:“当真是,这味道可清甜的很。”
不光是两人,朱元璋等人也都觉得这味道很香。
老十三更是吊在朱棡的大腿上,喊着:“三哥,我饿!”
“马上熟了,别急。”朱棡揉了揉朱桂的脑袋,笑道。
很快,煮的红薯熟了。
“去,给爹娘和惠妃娘娘端去。”朱棡捞起红薯,装在盘子里递给十三弟朱桂。
“哦。”朱桂端着盘子,朝着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去。
“爹,大娘,娘,你们吃。”
朱桂声音很是稚嫩和清脆的喊道。
老十三是郭惠妃所出,而郭惠妃是后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第一是因为沾亲带故的缘故,第二嘛。
小姨子嘛,也难怪老朱把持不住。
“这玩意真能吃?”朱元璋看着盘子里的红薯。
这玩意,模样倒是不赖,红白红白的,煮了之后还有一股子的清香味。
倒是跟土里刚刚刨出来的土疙瘩不一样了。
“爹,放心吧。”朱棡笑了笑。
这时候,已经忍不住的朱樉凑上来,嘿嘿笑道:“爹,你不吃让我吃。”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不过还是伸手拿起一块红薯掰开。
他这个动作,让朱樉有些意动。
他担心这玩意有毒,却还是先于自己吃了下去。
这或许就是爹吧。
“嗯?”
老朱咬了一口,在嘴里咀嚼了一番,发出一声疑惑的声音。
语气有些诧异,又有些疑问,还有着一点乐呵呵的感觉。
朱樉看着心里痒痒。
“爹,味道咋样啊?”朱樉问道。
朱桂也摇着朱元璋的腿:“爹,你说话啊。”
朱元璋吞咽下口,却是没有说话,紧接着又来了一口。
“呼哧呼哧……。”
红薯滚烫冒着热气儿,老朱吐着舌根子呼噜呼噜的吐气,不过看样子就知道,这红薯味道不差。
毕竟老朱吃的这么香。
马皇后这时候也忍不住,不过她显得文明许多,拿起筷子夹起一块尝了起来。
“嗯?这东西的味道,和木薯大不相同,甜丝丝的……,还糯糯的,倒是好吃。”马皇后惊喜道。
老朱这时候也吞咽下去,感叹道:“这东西倒是实在,两口下去就跟吃了两口干饭似的!有点像面食,又甜滋滋儿的。”
“惠儿啊,你也来尝尝。”
“标儿,你也试试。”
众人尝过,纷纷惊喜不已。
这时候,朱棡也端着红薯饼和一众红薯的吃食走来。
其中,老朱最喜欢用炭火烧的红薯。
而孩子和两位娘娘则是更喜欢红薯饼。
其中,油炸的红薯薯片也收获一片赞同。
“算出来了,算出来了!”
观稼殿主事走来,捧着册子,汇报道:“启禀陛下,算出来了,这红薯一共十九石,合计两千八百二十斤!”
第十二章:那你知道,这玩意亩产多少吗?
朱棡说完,朱元璋的脸色也有些变化。
他转身给了郭惠妃等人一个眼神。
很快,观稼殿外就只剩下了老朱,朱标,朱棡,马皇后四人。
“咱要你娶徐家的大丫头,你可知道为何?”朱元璋问道。
朱标也转头看着朱棡。
“为了兵。”朱棡低声道。
朱元璋转头看了看马皇后,脸色也微微笑了起来。
“然后呢?”
朱元璋微眯眸子,问道。
此时在这里的都是自家人,而且是最亲近的一家人,所以老朱说话也很直白。
朱棡沉吟一下,还是决定不装傻充愣。
老朱是什么人精,怎么可能看不出自己的话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大明,是朱家的大明。”
朱棡开口说道。
这句话,让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惊喜之色。
朱棡继续沉声道:“藩王镇边,就是要让对中枢影响巨大的边军归于朱家人的掌控!”
“而功勋将领,我们可以保他们世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此次天德叔出征漠北,而孩儿和徐家丫头的联姻,便是天德叔归来之后的赏赐和……,交出兵权的筹码。”
兵权。
永远是一个皇帝日思夜想的东西。
朱元璋作为起兵造反的皇帝,自然知道兵权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所以,他将兵权看作是命根子一样的东西。
而此时的朱元璋听到朱棡的话,整个人都有些震惊。
他原本以为朱棡能够将说出那番话已经是非常可贵了,可没想到,朱棡居然可以想到这个地步。
卸磨杀驴。
帝王心术!
朱元璋坐在石凳上,沉默了良久。
朱标也看着自己这个十四岁的弟弟有些惊骇。
他用了十年来学习这个事情。
可朱棡十四岁就明白了。
他并不认为朱棡会是自己的威胁,从不。
他只是觉得高兴的同时有些无奈。
这就是帝王家的孩子。
“此事,到此为止!这门婚事,你既然知道重要性,那咱也就懒得说什么了。”朱元璋开口。
朱棡抬头:“爹,这婚事,我不答应!”
朱元璋脸色一变。
马皇后也安抚道:“老三,你怎么这么倔?这事也是为了你好啊。”
“娘,不是儿子倔,而是儿子除了成亲这个办法,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让天下归心!让大明万世永存。”
朱棡说完,抬头看着朱元璋,嗓音郑重道:“爹,请您听儿子一言!”
“儿子有一物,可以让大明百姓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朱家人不需要用什么帝王心术来让天下老百姓认可。”
“只要此物献世,天下便再无饿殍,再无饥荒!”
“并且,此物可以支撑大明百姓人口翻倍。”
这些话在朱元璋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明明每句话自己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可为什么听起来就这么云里雾里的?
朱标这时候也回过神来。
“老三,你在说什么?”朱标皱眉问道。
朱棡转身,在三人疑惑的眼神下弓腰挽起裤腿,随后走到一旁拿起铁锄。
“爹,请您跟儿子来看看,儿子在观稼殿劳作半年四个月所收获的东西!”
朱元璋看着自家老三,开口道:“你不是在说胡话?”
老朱此时很是疑惑,这混小子难道真的是胸有大志?
“儿子自然没有。”朱棡点头。
“若是你诓骗咱,那婚约的事情你无论说什么都要答应!”朱元璋沉声道。
说完,老朱起身跟着走了下来。
“爹,这地里脏……。”朱棡看着老朱那双布鞋踩在泥土里,忍不住开口道。
“哼哼,咱可是正儿八经的农户,六岁就放牛,八岁就种地!可惜了啊,你祖父走得早。”
说到这,老朱的眼神有些柔和下来。
马皇后也跟着走了下来。
“你祖父是上吊死的,你祖母是活生生饿死的。当年若是有这样十亩肥田,咱朱重八怕是也不会反。”朱元璋沉声道。
吃得饱饭,穿的起衣。
谁又会造反呢?
说到底,还是逼上梁山,无路可退。
“这是啥子秧?”朱元璋看着那一条条的土垄问道。
在土垄上,满地都是碧绿色的青藤。
这时候,朱标也挽着裤腿走了下来,刚刚进了大棚,朱标就道:“这棚子里可比外面暖和了许多。”
朱元璋这才感受了一下,随即有些惊讶的道:“说的是啊,这棚子里可是暖和的紧。”
“这是暖棚。”朱棡笑道。
“这暖棚可以最大的汲取外界的温度,给予这些红薯苗最好的生长环境。”
“红薯苗?那是何物?”
朱元璋问道。
“爹,你等我给我挖两个。”朱棡吐了两口唾沫在掌心,随后握着锄头便开始从土垄的旁边开始锄地。
伴随着朱棡那挥舞的动作和结实有力的锄地动作,从那黑红色的泥土之中被挖出来一块块足足有婴儿脑袋大小的红皮番薯。
“这是啥?”朱元璋看了个稀奇,止不住的问道。
朱棡弯腰捡起,随后用随身携带的小刀给削了皮。
那红皮番薯的里面是橙红色,朱棡削下一块,随后双手递上。
“爹,此物名为红薯!是一种多产,高产,耐寒,耐旱的产物。”
“此物和地瓜类似,不过比地瓜抗饿,比地瓜更耐保存!不管是生吃,煮熟吃,还是做菜,都别有一番风味。”
“可以煮熟喂鸡鸭,喂牛喂马,人吃可以,畜生吃也可以。”
朱元璋疑惑的接过朱棡手里一块红薯。
不过很快,老朱就皱眉道。
“这玩意有何稀奇的?不就是寻常山薯?这东西城外的山上遍地都是,可山薯有毒。”
“你看这东西,茎叶有浆,叶片尖锐,这可是有毒的东西。”
说完,朱棡就削下一块红薯自己啃了起来。
在朱元璋那惊骇的眼神里,朱棡笑道:“爹,你就放心吧!这玩意儿子都不知道吃了多少了。”
“这东西可抗饿了,吃一个就可以顶一天。”
“而且啊,这东西口感香甜,蒸熟之后更是糯香可口!香味厚重,别有一番滋味。”
“其实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此物所具有的的高产量。”
“爹,咱们大明百姓所种植的稻米,小麦,亩产多少?”
朱棡问道。
朱元璋沉吟道:“稻米亩产五百斤,小麦亩产三百斤。”
“那爹你知道,这玩意亩产多少吗?”
十个呼吸!
仅仅十几个呼吸,他一个人就将这里十个人全部打趴!
丢脸!简直是丢人丢脸!
一场群殴,居然连别人衣角都没怎么摸到。
朱棡太强了,简直是强的离谱。
十个人打一个人,明明人数碾压,却被别人打的好似一群废物一般,完全撂倒。
明明是十个人,却被朱棡一个人追着满帐跑。
他们这些人里面,个个都是这京营的老油子,擅长抱团围殴!而这一次是他们唯一失手的一次,这么一群人居然被个小孩子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惊骇,简直是惊骇欲绝!
枉他们还自称是当将军的料子,可如今,朱棡给他们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
回想起之前那些嘲讽的话语,众人只觉得脸皮滚烫,丢脸丢到了姥姥家。
十个人打不过一个人。
这说明什么?
他们很弱吗?
怎么可能!他们这些人里面光是手上沾染的鲜血,就不下于十条命,怎么可能会弱?若是他们真的很弱,徐达也不会将这些兵油子交给朱棡。
种种迹象表明只能说明,朱棡真的很强!
“还有谁不服的吗?十个人就这么就没了?你们战斗力也太弱了!”朱棡微微一笑,笑容满面的道。
“来来来来,咱们继续,今日必要分个生死。”朱棡朝着地上的赵武走去,
赵武慌乱撑着身子起身,看着朝自己走来的朱棡吓得连连后退,一连后退了接近二十步。
很显然,朱棡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心理阴影。
“这么怂?之前放狠话的时候不是很厉害吗?这么快认怂了?”朱棡继续嘲讽问道。
“我还是喜欢你们之前那高冷不羁的样子,要不你们恢复下?”
这时候,帐外响起脚步声。
“大帅到!”
第二十一章:老三对咱这个当爹的,有怨气啊。
徐达步入军帐之中,映入眼帘的便是惊骇的一幕。
十个大汉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上,面色痛苦的哀嚎着。
而本应该被教训的朱棡,此时却跟个没事人一样乐呵呵的走过来。
“标下参见大帅。”
朱棡行军礼,声音洪亮。
徐达目光扫视了一圈,沉声问道:“怎么回事?军中斗殴,成何体统?”
看着站在面前的朱棡,质问道:“朱伍长,难道你的将官没有教过你这些东西吗?这是军营,不是打搅斗殴的地方!”
“触犯军法,当以军规处置,杖责四十,悬于大营门口三日,来人,将此人拿下。”
执法队的官兵进账,说着就要捉拿朱棡。
朱棡轻笑一声,知道徐达这是心有怨气,不过自己也不会那么轻易让他得逞。
“大帅,您这是误会我们了。刚刚我们一起讨论军中的格斗技巧,言语之中多有争论,所以标下这才以身作则,友好的与队伍之中同袍切磋一番。”
“我们这是在友好的切磋啊。”
随即,朱棡微微转头看向赵武,露齿一笑,笑容明媚且温和,问道:“赵武,咱们刚刚是这么回事吧?”
“是不是在切磋啊?”
切磋?
赵武浑身打了个激灵。
你见过切磋下手这么狠的?
可一想到朱棡那矫健的身姿,无可匹敌的实力,赵武就觉得浑身颤抖!
加上朱棡那好似威胁一般的话语,忙不迭的点头道:“对,对,我们这是在切磋!”
徐达面色一黑。
切磋?
切个卵子!
“切磋讲究点到为止,为何纷纷负伤?”徐达不死心的道。
朱棡拱手,大声道:“这才证明了标下手里的将士没有一个怂炮!都是敢真刀真枪跟敌人火拼的,绝对不是花架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