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酒花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全本小说推荐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全本小说推荐

山泽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以朱标朱元璋为主角的古代言情《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是由网文大神“山泽”所著的,文章内容一波三折,十分虐心,小说无错版梗概:起伏。马皇后见状忙上前询问。“怎么?你都给老大赔不是了,这小子还不识趣?”“不是!”朱元璋喘着粗气的同时,将方才一切尽数告知给了马皇后。“重八,你这是要废太子啊。”“咱没有!”“咱何时说过要废太子了!”马皇后狠狠瞪了朱元璋一眼,纵然知道此时老朱正在气头上,却依旧没好气道:......

主角:朱标朱元璋   更新:2024-04-06 04:5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全本小说推荐》,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以朱标朱元璋为主角的古代言情《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是由网文大神“山泽”所著的,文章内容一波三折,十分虐心,小说无错版梗概:起伏。马皇后见状忙上前询问。“怎么?你都给老大赔不是了,这小子还不识趣?”“不是!”朱元璋喘着粗气的同时,将方才一切尽数告知给了马皇后。“重八,你这是要废太子啊。”“咱没有!”“咱何时说过要废太子了!”马皇后狠狠瞪了朱元璋一眼,纵然知道此时老朱正在气头上,却依旧没好气道:......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全本小说推荐》精彩片段


“父皇息怒,儿子方才说.....”

“什么都不必说了!”

“子不知父,纵然大明坐拥万里河山又有何意!”

“你小子不是也觉得咱会屠戮功臣吗?”

“你就跟那个臭腐儒睁大眼睛好好看看,看看咱会不会屠戮功臣!”

也不给朱标解释的机会。

老朱说完便朝门外走去。

若只是寻常小错,朱元璋自然会抄起个什么物件,了不起把朱标胖揍一顿。

可这一次,朱标的话着实让他失望透顶。

他本不是什么缺乏认同感的人,也从未奢望过全天下的人都理解他。

可纵然千夫所指,万民唾弃,老朱绝不允许两个人对他有半分误解。

其一是坤宁宫的马皇后。

其二便是眼前的太子朱标。

所以当听到朱标竟然跟刘伯温一样误解他。

也认为他会屠戮功臣。

老朱虽然震怒,可更多的则是心寒。

他怎么也没想到。

自己悉心培养多年,视为下一任接班人的朱标,竟然会如此看他。

走到门口,老朱背对着朱标沉声说道:

“既然你不明白咱,那从今日起,你便不需理政了。”

“留在宫里仔细想想,想想你老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明白老朱正在气头上,不管自己说什么他都不会听。

朱标也不再解释,而是冲着朱元璋的背影冷声问道:

“父皇这是要废了儿臣的太子之位?”

“咱没说过!”

听到这话,老朱当即转过身子,怒声吼道。

“你别拿这事儿要挟咱,咱不废你太子之位,咱就是让你在宫里好好想想!”

“既然如此,那还请父皇准我返回凤阳祖地吧!”

见朱标竟要返回凤阳祖地。

老朱怒火上涌之下,竟抄起手边茶盏直接朝朱标砸去。

可刚一出手他便开始后悔。

看着茶盏直直冲朱标飞去,老朱甚至想要冲上去阻拦。

“砰~”

茶盏直接砸在朱标头上,顿时之间血流如注。

见此情形,饶是老朱一时也有些慌神。

不过他还是继续朝门外走去。

“咱不废你的太子之位,可你也要想明白,你老子到底是不是屠戮功臣的人。”

语罢,老朱强忍心疼,大步朝门外走去。

当看到站在门口战战兢兢的常氏后,老朱轻叹一声连忙说道:

“丫头,快去请御医来给老大包扎。”

“是....”

等老朱一走,常氏连忙跑到朱标跟前。

用丝帕捂住朱标额上的伤口后,满眼心疼道:

“兄长,方才你为何不与父皇说清楚啊。”

“你明明都是为了父皇,为何不与父皇解释...”

见朱标看着朱元璋离去的方向愣愣出神,也不言语。

常氏当即便要追赶老朱,给他解释清楚。

可不等她走出两步,朱标却突然开口说道:

“算了,父皇正在气头上,说什么都不会听的。”

“可是....”

“无妨,父皇想废了我的太子之位,我还想外出当个藩王呢。”

听到朱标这话,常氏心中也是一阵无奈。

朱标、朱元璋这对父子当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两人的执拗,骨子里的倨傲简直是如出一辙。

坤宁宫。

当看到朱元璋满脸怒气坐在位置上,盛怒之下,胸膛也跟着剧烈起伏。

马皇后见状忙上前询问。

“怎么?你都给老大赔不是了,这小子还不识趣?”

“不是!”

朱元璋喘着粗气的同时,将方才一切尽数告知给了马皇后。

“重八,你这是要废太子啊。”

“咱没有!”

“咱何时说过要废太子了!”

马皇后狠狠瞪了朱元璋一眼,纵然知道此时老朱正在气头上,却依旧没好气道:

“洪武二年起老大便帮你处理朝政。”

“如今你突然停了老大监国理政之权,你让百官怎么看!”

被马皇后这么一说。

朱元璋似乎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可他当真是被朱标的那番话气到不行。

特别是想到朱标最后竟请命,返回凤阳祖地。

老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可是这小子竟然和刘伯温一样,都觉得咱是会屠戮功臣的无情帝王!”

没有理会震怒之下的朱元璋。

马皇后转身便朝门外走去。

“妹子,你不准去!咱就是要管教管教这小子!”

“你管教太子,我心疼我儿子,咱俩谁都不管谁!”

“妹子!”

见马皇后执意离开,朱元璋忙起身挡在马皇后跟前。

“咱是生老大的气,可老大不该像刘伯温那样想咱!”

“咱是打算裁撤丞相制度,可咱当真没想过杀了那帮跟咱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们。”

“妹子,老大不懂, 你还能不懂吗!”

看着已经贵为一国之君的朱元璋,在自己面前还渴望能被理解,马皇后心中也是倍感心疼。

只不过她还是看向老朱说道:

“重八,你什么心思,我自然明白,可我觉得老大也应该明白。”

“那我不去找老大,你让人把常家丫头叫来。”

“你总要把事情问清楚之后再发火吧!”

“咱不叫,咱现在叫常氏过来,不就是明摆着服软了吗?咱不叫!”

看着面前固执的跟个孩子一样的朱元璋,马皇后苦笑一声,随即便命人传召太子妃常氏。

不多时。

当常氏走进坤宁宫。

老朱当即背过身子,压根不去看她。

“臣妾拜见父皇、母后。”

“好孩子快起来。”

马皇后拉着常氏的手坐下,关切问道:

“老大头上的伤如何?”

闻言,老朱虽然依旧不去看常氏,可两个耳朵去立时支棱了起来。

“回母后,太医来包扎了,只是皮外伤。”

“嗯,老大为何会觉得你父皇可能屠戮功臣。”

听到马皇后这话,常氏看向旁边背着身子的朱元璋。

随即默然起身,走到朱元璋跟前竟直接跪了下来。

“父皇.....”

见常氏跪下,老朱当即将头转过来,很是疼爱说道:

“快起来,老大那小子混蛋,和你有什么关系?”

“都是一家人,不必行礼!”

对待常氏,朱元璋的态度自然不同。

一方面是爱屋及乌。

朱标是他最器重的太子,常氏身为朱标的发妻,而且他们夫妻恩爱,大有他与马皇后的伉俪情深,所以朱元璋对常氏的态度自然有所不同。

再者。

常氏还是朱元璋已故兄弟,大明战神常遇春的长女。

与徐达、汤和不同。

常遇春打仗勇猛异常,但因为性子直,经常惹出祸端,加上他是四人中年纪最小,老朱也始终将常遇春当做不懂事的弟弟看待。

如今常遇春薨逝,老朱对他的长女常氏自然关照有加。

见常氏还跪在地上,老朱冲马皇后微微示意。

马皇后也跟着说道:

“你父皇说的没错,老大惹怒了你父皇,和你没关系,快起来。”

“是。”

常氏微微躬身后便站起身子。

只不过看着面前怒气未消的朱元璋,常氏贝齿轻咬,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父皇,兄长并非将您视为屠戮功臣的无义帝王。”

“兄长是认为,那些勋贵武将多有不法,逼得您不得不去严惩他们!”


“毕竟朝堂之中,中书省统御六部,御史台监察百官,这二者是绝不能交到同一人手上的。”

“可陛下却没有免除你御史中丞的职务,起初我还以为,陛下是对我胡惟庸完全放心。”

“现在看来,陛下是觉得御史台已不足以监察百官,所以才重设检校,设立锦衣卫,索性直接监视朝中官员。”

“这.....义父是说,陛下已经对御史台不放心了?”

见涂节现在还只关心自己御史台那一亩三分地,胡惟庸眼中满是鄙夷的瞪了他一眼。

“不是不放心御史台,是觉得御史台监察力度不够。”

“换句话说,是陛下认为朝中官员不敢弹劾我胡惟庸!”

听到和自己没太大关系,涂节这才松了口气。

只不过见他如此,胡惟庸愈发后悔收了这么个蠢蛋当自己的亲信。

可聊胜于无,他还是看向涂节继续道: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陛下设立锦衣卫,明摆着是冲我胡惟庸来的。”

“可我明明知道这锦衣卫是冲我来的,我非但不能进言劝阻,相反我还要替陛下安抚百官,让他们也不能进言劝阻。”

“不得不说,咱们这位陛下手段着实高明!”

胡惟庸说着,又突然笑了起来:

“陛下这是给我递来了根索套,让我自己把自己的脖子套上。”

“哈哈哈,提拔我为左丞相,也不过是陛下的提前谋划罢了。”

胡惟庸说完,脸上满是无奈和自嘲。

只不过他也是多心了,设立锦衣卫明面上看,的确是冲他这个左丞相来的。

可实际上,就算没有他胡惟庸,以老朱独权的性格,也依旧会设立锦衣卫。

看着胡惟庸那无奈沮丧,却又满是自嘲的笑容。

涂节心里却突然好受了许多。

他涂节被胡惟庸视为棋子,可胡惟庸何尝又不是陛下手中的棋子?

如此说来,胡惟庸也不比他强上多少。

“涂节!”

就在涂节心中冷笑一声,胡惟庸突然冷声问道:

“安排你的事办的怎么样了,五万石的粮饷能否能如期送至北平?”

被胡惟庸这么一说,涂节立时面露难色。

“义父,北伐大军已出兵七个月,北平附近的屯粮都已尽数调往前线。”

“再想筹措粮草,就只能从南方运输。可是这样一来,粮草最起码要等上两个月才能抵达北平。”

“不行!”胡惟庸怒手拍桌,当即便站起身子。

“五万石粮饷,就算是从商人手中买也花不了几个钱,那些个官员每年贪墨的恐怕都不只这个数。”

“告诉河北、山东的官员,若是十日之内不能将这五万石粮饷送到北平,他们的官也就当到头了!”

见胡惟庸如此恼怒,涂节自然不敢耽搁,当即趴在案前给河北、山东的官员写信。

将写好的信件递给胡惟庸后,涂节沉吟片刻疑惑问道:

“义父,北伐大军不缺粮草才对啊。”

“三日前刚有二十万石粮草送到北平,按理说这些粮草足够大军两个多月的用度啊。”

“为何您要.....”

不等涂节说完。

当看到胡惟庸猛的抬头,狠狠瞪了他一眼。

涂节惊慌失措的同时,竟吓的直接后退几步。

见他如此,胡惟庸重重叹了口气,无奈说道:

“五万石粮草,是太子的命令,若是我不照做,你觉得我有几个脑袋可以掉?”

“太子下令?”

“不错。”

提及朱标,胡惟庸只感觉浑身都有些不自在。

好像在朱标跟前,不管他心里想什么,朱标都能第一时间洞悉无余。


将朱标所有谋划串联起来后,老朱眼前一亮,心头愈发振奋了起来。

朱标礼遇刘伯温,无非是为了收拢天下士子之心。

而收拢天下士子之心,则是为了恩科之时,那些读书人都能前来应试。

如此一来。

得中恩科的士子便成为大明的储备官员。

也是因此。

在裁撤丞相,追究胡惟庸罪过的时候,老朱才能放开手脚,大杀四方。

一步一步,朱标目的都十分明确。

这帝王心术,饶是老朱也不由心中感慨。

“标儿。”

“也是咱做的不甚周到,才让你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咱.....”

“爹!”

见老朱眼神悲凄,看向自己的眼神满是亏欠。

朱标忙出声打断道:

“爹您驱逐北元,再造华夏,此番功绩已经足可媲美唐宗宋祖。”

“至于朝政之事,儿子自然要多费心一些。”

“再者说了,将来这大明您还不是要交到儿子手上,儿子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您,同样也是为了自己,为了即将出生的雄英!”

听到朱标这话,老朱倍感欣慰之下,走到朱标身旁默默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孩子,大明交到你手上,咱放心。”

在路过常氏的时候。

老朱脚步一顿,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开口说道:

“常家丫头,常茂袭了遇春的国公之位,那常升现居何职?”

“父皇,臣妾弟弟常升在魏国公徐达帐下,官职副将军。”

“只是从三品吗?太小了!”

老朱微微摇头后,朗声说道:

“等这次他们北伐归来,常茂加荣禄大夫,增禄一千石。”

“常升擢升为龙虎将军,增禄五百石。”

“父皇!”

常氏当然知道老朱突然给她两个弟弟升官,不是因为常茂、常升有什么功劳。

乃是因为朱标是太子,老朱赏无可赏,这才将荣宠下放到他的两个弟弟身上。

“父皇,臣妾这两个弟弟年纪尚浅,不足以担此重任,还请父皇收回成命。”

见常氏如此知礼明进退,老朱心中愈发欣慰了几分。

不过他还是故作威严说道:

“你父亲定国安疆,你辅佐太子,赏赐常茂两兄弟不为过。”

“就这么说定了。”

“父皇......”

“常妹,你就替两个弟弟谢恩吧。”

见常氏还准备拒绝,朱标平静说声道:

“常茂兄弟毕竟是孤的妻弟,拔擢他们两个,也是想让他们二人有所作为,将来成为孤的得力臂助。”

被朱标这么一说。

常氏这才不再坚持,冲着老朱跪下谢恩。

而此时的老朱却回头,意味深长的看了朱标一眼。

眼神复杂,有欣慰,也有感动。

或许还带着几分不明缘由的感谢。

“麒麟儿,麒麟儿啊。”

老朱一边低声呢喃,一边快步朝坤宁宫的方向走去。

今日朱标所展现出的才能,已经足可以担起大明的重任来了。

甚至说,朱标这个储君,几乎满z足了他对古之明君的所有幻想。

宽容、仁慈,却又不软弱。

手段心智更是不落于人。

帝王心术,更是上乘。

更让老朱觉得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朱标能提出在处置胡惟庸时,对其同党绝不姑息。

这便足以证明朱标骨子里的果决、狠辣和他一般无二。

这点,正是老朱认为一个皇帝最应该具备的品质。

“妹子!妹子!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刚踏进坤宁宫,老朱扯着嗓子,迫不及待要跟马皇后分享喜悦。

而此时的太子东宫。

常氏却看向朱标开口道:

“兄长,常茂刚刚二十便世袭了父亲的国公之位,常升则还不到二十,便已经是从三品的将军。”

“他们两个在军中的官职甚至比一些老将都要高,如今父皇还要提拔他们,恐怕会引起一些老将军的不满吧。”

常氏并不是不想让提拔自己两个弟弟。

只不过如今淮西子弟中,魏国公徐达的长子在军中只不过只是个七品的参将。

汤和、冯胜、李文忠、陆仲亨的人的长子,最高也不过五品。

然而她的两个弟弟,常茂袭了自己父亲的爵位,常升乃是从三品的将军。

常氏很清楚,他们二人官居要职,并非这两个弟弟本领出类拔萃,也绝不是他们立下了什么了不得的战功。

他们能有如今的殊荣,都是承继了他们父亲的荣光。

如今老朱因无法赏赐朱标,便将对朱标的恩赏下放到他们二人身上。

这就更让常氏担心,他们两人树大招风,给常家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看着一脸担忧的常氏,朱标轻轻牵起她的手,温声安慰道:

“说起来常茂常升也是孤的妻弟,赏赐他们也不为过。”

“可是兄长,父皇赏赐常茂二人,并非因为他们二人有军功在身。”

“只是因为他们是臣妾的弟弟,而臣妾是兄长的妃子!”

“臣妾是担心,这样的赏赐会让常茂二人在军中抬不起头,会有人说他们是靠着姐姐的身份,一路畅通无阻。”

看着秀眉微蹙,很是担忧的常氏。

朱标坦然一笑,随意说道:

“你放心吧,那些功勋老将不会有半点非议,军中其他的勋贵子弟更是不敢妄言。”

“嗯?”

见常氏依旧不解,朱标耐着性子为其解释道:

“常遇春大将军,与父皇、徐叔、汤伯四人情同手足。”

“常大将军先前在军中更是一军统帅,无人不服。”

“再加上你是孤的太子妃,孤又是大明的储君。”

“所以无论出于对已故的常大将军的敬重,还是对孤的敬畏,那些沙场老将还是他们的子弟,都不会对常茂、常升有半点异议。”

“不仅没人敢说小话,而且见父皇如此重用已故的功臣之后,这些勋贵武将心中只会为之动容,感念父皇体恤已故将帅的遗孤。”

常氏仔细琢磨着朱标的话。

很快便也回过味儿来,认真的点了点头。

只不过还有一点,朱标没有明说。

朱标让常氏接受老朱的赏赐,也是为了照顾老朱的情绪。

正如常氏刚刚说得那样。

自己身为太子,老朱除了皇位根本没什么能赏赐给自己的。

所以老朱才会想到,用赏赐常茂、常升二人来表达对自己的爱子之情。

若是朱标辞而不受,反倒是伤了老朱一片爱子之心。

因为全天下的父亲都很矛盾。

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会强过他们。

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家儿子能成长的稍微慢一些。”

他们好继续像只大鸟一样张开双翼,护佑住自己的孩子。

一旦有天他们发现自己一直保护着的儿子,已然成长的比他们更加优秀。

他们欣慰的同时,心中必然会产生巨大的落差。

甚至在看到自家儿子长大成人的那一瞬间,他们会不得不接受自己已经年老的事实。

所以朱标同意老朱赏赐常茂常升两兄弟。

一方面是成全老朱那稍显笨拙的父爱。

另一方面,这是他想要告诉老朱。

眼下的大明依旧离不开老朱。

无论自己筹划的多么详尽,实施起来,依旧需要老爷子坐镇皇位。

更重要的是,一直把老朱绑在皇位上。

也是朱标想着等裁撤丞相之后,自己御驾亲征,亲自征讨北元、高丽还有倭国。

所以现在,绝不是老朱能退居二线,安享晚年的时候。

“兄长,还有一事。”

就在朱标感慨之时,常氏温声说道:

“勋贵不法,臣妾以为常茂、常升恐怕也牵涉其中。”

“这二人虽从未与我说过,可他们少人管教,很容易被那些叔伯诓骗,成为勋贵老将的手中刀。”

“兄长先前也说过,惩治勋贵也是势在必行。”

“可如今父皇对常茂、常升二人又加赏赐,那他们二人便成为众人焦点。”

“一旦兄长打算惩治勋贵不法,恐怕那些勋贵老将们会将他们二人推出来,好让兄长投鼠忌器,让惩治勋贵不法的事不了了之。”

不得不说,常氏作为常家的长女,想的的确要深远许多。

只不过对于她的担忧,朱标却是一点都不在意。

“常茂、常升毕竟年纪还小,等这次北伐回来,好好敲打敲打他们即可。”

“而且!”

想到历史上这次北伐蓝玉会闯下大祸。

朱标脸色一沉,冷声说道:

“等这次北伐回来,让他们两个找个由头自污即可。”

“在孤准备整治勋贵不法之前,让他们二人同蓝玉一并消失在众人视线中就行。”


毕竟是自己的娘家人,对常茂、常升以及蓝玉,常氏还是想尽可能让他们远离争斗旋涡。

见朱标不语,常氏犹豫再三,冒着后宫干政的风险怯生生问道:

“兄长,朝政处置勋贵不法,当真要在北伐大军回京之后开始吗?”

此话一出,朱标好像被踩到了尾巴一样,瞬间紧张了起来。

见朱标如此,常氏当即便跪下请罪道:

“臣妾并无干政之心,只是...只是......”

“起来吧。”

没等常氏说完,朱标淡淡开口说道。

“如今父皇也是不愿处置不法勋贵,只是他们闹得动静太大了些。”

“淮西武将中,除魏国公徐达、表哥李文忠,以及中山侯汤帅之外,其他淮西勋贵或多或少都有不法行径。”

“若只是他们各自为营也就罢了,可这群家伙竟然相互勾结。”

“凤阳之地,朱亮祖、廖永忠二人合伙贪墨十户百姓田产。”

“杭州膏腴之地,耿炳文、费聚等七名侯爵合资开设青楼数间,强抢民女,逼良为娼,入府私用。”

“这些家伙以为法不责众,以为他们捆绑在一起,朝廷便会投鼠忌器。”

“甚至在他们北伐期间,其府中下人依旧匆忙敛财,欺压百姓。”

“这些家伙想干什么?以为把所有勋贵绑在一起,父皇便不会怪罪?还是以为他们都在同一条船上,朝廷便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蠢!他们这样,只会让朝廷收拾起来更加简单罢了。”

“捆在一起,甚至用不着审问他们的同谋者有谁!”

朱标属实是觉得这些勋贵有些看不清形势。

若是皇位上坐着的是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他们捆绑在一起,或许会让皇帝投鼠忌器。

可他们忘了,如今皇位上坐着的,是贫民出身,深知百姓疾苦,深感百姓艰辛的朱元璋。

是那个鏖战千里,击溃各路诸侯,将北元蛮族驱逐出中原的洪武大帝。

面对朱元璋,他们如此捆绑,只会让朱元璋觉得他们想要联合起来对抗朝廷。

等雷霆之怒降下,对他们的惩处也是无差别的屠杀。

“常妹,如今父皇心中还有几分同袍之谊,趁此时将勋贵不法的事拿到明面上,父皇念及往日香火情,也会对他们网开一面,不至于让他们尽数死在大明律法之下。”

“可若是等他们越闹越大,届时父皇降罪,便不是简单惩戒这么简单了。”

常氏闻言,额上也惊出不少冷汗。

虽然老朱在她和朱标面前,始终都是一个宽厚的慈父形象。

可常氏自然不会忘记,他们面前的这位慈父,还是杀伐果断的洪武皇帝。

而且自己这位兄长,也从来不是一个心慈手软之人。

哪怕一切都尚未开始,可常氏几乎能够预见,这次惩治淮西勋贵不法的案子,势必要有不少人因此殉命。

“那....兄长,臣妾可否先一步返回娘家,仔细查明看看常茂、常升是否有不法行径.....”

“也是不急。”

“兄长可是担心北伐将帅得知消息,拥兵自重,甚至投靠北元,对抗大明?”

“倒也不是。”

常氏所说,若放在其他朝廷或许可能发生。

可这里是大明朝,那些淮西将帅虽不太检点,有很多不法行径,可他们对朱元璋的畏惧更深,对北元的仇恨更大。

因此就算把屠刀架在这些淮西将帅脖子上,他们也不可能叛出大明。

也正因如此,朱标才决心此时敲打他们一二,而不是将他们全部严惩。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