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酒花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全章节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

全章节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

理振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理振”的《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讨论了一个多时辰,从粮饷问题到募兵工作,从辖制问题到文武分野,叽叽喳喳闹了半天,总算定下了一个基本方案。首先,撤销现有的卫所、募兵编制,重新设立都督府统一管辖。在这一点上,瞿式耜、何腾蛟是主张直接使用过去的五军都督府编制,但朱由榔却是赞同了吕大器的观点。即现在局势已经不需要过去那种五军分立的分权思想了,当务之急,不如直接学习太祖皇帝打天下时建立的大都督府,由天子亲任......

主角:朱由榔李炎   更新:2024-02-19 00:4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由榔李炎的现代都市小说《全章节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由网络作家“理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理振”的《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讨论了一个多时辰,从粮饷问题到募兵工作,从辖制问题到文武分野,叽叽喳喳闹了半天,总算定下了一个基本方案。首先,撤销现有的卫所、募兵编制,重新设立都督府统一管辖。在这一点上,瞿式耜、何腾蛟是主张直接使用过去的五军都督府编制,但朱由榔却是赞同了吕大器的观点。即现在局势已经不需要过去那种五军分立的分权思想了,当务之急,不如直接学习太祖皇帝打天下时建立的大都督府,由天子亲任......

《全章节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精彩片段


朱由榔的想法也并不复杂,一方面通过向军中派驻文官统计军功,既能一定程度上限制虚报军功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也能起到部分监视作用。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参军、主簿是军中主将的属下,但又不能由主将任免,既不可能干涉的到主将决策,又能让主将有所忌惮。

接着,一众君臣又讨论了一个多时辰,从粮饷问题到募兵工作,从辖制问题到文武分野,叽叽喳喳闹了半天,总算定下了一个基本方案。

首先,撤销现有的卫所、募兵编制,重新设立都督府统一管辖。

在这一点上,瞿式耜、何腾蛟是主张直接使用过去的五军都督府编制,但朱由榔却是赞同了吕大器的观点。即现在局势已经不需要过去那种五军分立的分权思想了,当务之急,不如直接学习太祖皇帝打天下时建立的大都督府,由天子亲任天下兵马大都督。

不过朱由榔取“驱除鞑虏、光复中华、重昭社稷、救济斯民”北伐口号中的“光复”二字,给这个大都督府重新定名为光复军大都督府,新编军队也以此得名为“光复军”。

大都督府设立大都督同知一人,大都督签事一人,大都督长史一人(均为正一品)。

大都督之下才分辖前后左右中海六军都督(从一品),同样设有同知、佥事、长史(正二品)。

其中海军都督府是朱由榔所提议设立的,这是他打算留给郑成功的位置,毕竟之前他已经封郑成功为左都督,现在降人家官肯定不合适,干脆给郑成功专门设立一个官职衙门。而且在朱由榔的初步设想中,北伐满清,郑成功的水师将会有极大作用,独设一军也是早晚的事。

而其中的长史一职便是朱由榔所提出的驻军文官,他还指定首辅瞿式耜为首任大都督府长史,并且以此为成例,日后大都督府长史均由内阁首辅兼任。

到这里,这个光复军的编制与之前明廷军制差距还不大,关键在于五个都督府之下。

由于废除卫所,每个都督所辖部队便不再以卫所区分,而是直接以一个新单位“师”为单位。

每都督辖前后左右中五师,师主将为总兵(正三品),以副将、参军为佐(从三品)。

每师又辖若干营(无定数),营主将为参将(正四品)或游击(正五品),以参佐、主簿为副(正五品或正六品)。

其中参将为师的常备主力部队,而游击则类似于后世“独立师”、“独立团”的侧翼部队。

再往下就是按照此时明军募军的一般编制,由哨总、把总、千总之类的辖制了。

除了编制之外,朝廷还重新理清了各品级武将所应授予的散阶,比如各师正三品总兵授予昭勇将军衔,正四品参将授明威将军衔,这就类似于后世军衔制度了。

除了编制问题以外,就是扩军工作了,有了一百万两银子底气的朱由榔出手也阔绰了许多,先拿出十五万两银子出来,由兵部官员出面,让亲军配合在肇庆、梧州、广州、惠州、潮州等地设卡征募青壮士卒。

以明朝后期的募军待遇,应征就给五两安家银,入伍后又给饷银每月七钱,一年约九两。

而与此同时进行的则是裁撤解散军中四十岁以上老弱,重新补充以十五岁以上,三十八岁以下的青壮。

兵部规划预计,此次扩军大约两万三千人,再算上被裁撤的老弱,整编后的两广明军应在五万人左右。

在充足资金的润滑下,这架吱吱呀呀的“袖珍”国家机器转动了起来,兵部开始组织外派官吏,与此同时,之前计划征募人才的陈子壮的工作也取得了进展。

约四百名来自两广、湖广、福建各个府县推举的原朝中离职官吏、未出世的举人、秀才等都向肇庆汇聚。

-------------------------------------

郭恪擎刀候在校场一旁,陪护着天子左右视察


历史上孙可望接受永历朝廷与其说是想“联明抗清”,还不如说是想要借永历朝廷这杆大旗,“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南明剩下的政治遗产,从而达到他割据西南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后来孙可望受封为秦王后,俨然以皇帝自居,甚至规定一切衙署的称谓前都要加“秦“字,对永历帝也极尽侮辱之能事。永历帝实在难以忍受不下去了,便派人持密诏让与孙可望有矛盾的李定国前来护驾,最终发生了“十八先生之狱”。

最终驻扎在贵阳的孙可望亲自率十万大军向驻于云南的大西军二号人物李定国发动进攻,孙可望压不下失利的怒火,跑到长沙,投降清朝,以借兵复仇。

当然,一旦降了满清,满清又怎么会放虎归山,最后让孙可望顶着一个可有可无的爵位,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北京。

一旦理解了这些,朱由榔就想通事情的关键所在了。

关键就在于,此时的明廷并不是那个四处流窜的流亡朝廷,而是拥有好几万兵马、两省之地,还有忠贞营那又是几万兵马的政治实体。

有了这样的底气,如果孙可望同意与明廷合作,那么内有李定国、刘文秀等“联明派”,外有具有相当实力的朝廷,“内外响应”之下,他就算不想抗清,也得要抗清了。

所以孙可望这回的“过分条件”就是为了堵李定国等联明派的嘴,顺便拖延明廷这边联明抗清的打算。

当然,从好的一方面想,王夫之此行,也收获了不少。比如说西军当中的“联明派”力量相当强大,甚至能让孙可望也不得不低头,由此可见,关于联合一事,孙可望所造成的阻力也没有想象中这么大。

那么,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朱由榔沉着脸坐在首案边,下面则是三位阁臣

今天朝会又是一番唇枪舌剑、面红耳赤,实在是让他有些生气

“吵吵吵,就知道吵,好像只要能‘斩了xxx’,‘罢免xxx’,‘弹劾xxx’就能天下太平了!”

朱由榔心中不断腹诽了一个多时辰,才结束了朝会,三位阁臣也能看出天子心中不痛快,一下朝就来到了后面小阁楼和皇帝开小会。

“陛下,朝臣虽有些言语过分,但说的也不无道理啊,孙可望有辱君父,所言狂妄,断不可理会啊。”

瞿式耜苦口婆心,在他看来,孙可望这个离谱要求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

而吕大器也道

“答应孙可望的无理要求是断不可行的,陛下,不如朝廷再行其他办法。此次王中书出使滇黔,虽然没有得到结果,但好歹也了解了,西军当中心向朝廷的将佐军士还是不少的,否则孙可望也不必用这借口来搪塞朝廷。”

“不如......我们派人私下与李定国、刘文秀等联系。”

这话似是有理,但一旁的陈子壮却摇了摇头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