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酒花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全本小说推荐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全本小说推荐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完整版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魏忠贤崇祯,由作者“画凌烟”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说起来,这个毛御史,还真是够狠的啊!崇祯的脸色已经阴沉下来了。......

主角:魏忠贤崇祯   更新:2024-03-23 18:5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全本小说推荐》,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完整版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魏忠贤崇祯,由作者“画凌烟”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说起来,这个毛御史,还真是够狠的啊!崇祯的脸色已经阴沉下来了。......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全本小说推荐》精彩片段


“朕也知道,你们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出来的,家里穷,朕不会苦了你们的家人,不会让你们流泪,军人就应该受到尊敬,你们是保家卫国的人,为大明流血,是最值得尊敬的!朕会让军人成为民间最受尊敬的人!”

皇帝这一番话,让这些小伙子们都激动得涨红了脸。

御林卫的选拔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出身。

明末的时候,富家子弟哪个还能吃得了这苦?

要知道,每天御林卫早上天还没有亮就起床,开始跑步,跑四十里!

跑完后就扎马步、打沙袋,射箭、相互对砍。

起初,很多人都受不了高强度的训练,但忍耐了一段时间,身体就扛过来了。

“吾皇万岁!吾皇万岁!”

“朕会定下军武大会,今年九月,大明第一次军武大会开始,只有京卫参加,你们也是京卫,现在是朕督导你们,到时候你们一定要给朕长脸,听明白了吗!”

“是!”

一顿训话完后,崇祯将孙传庭叫到一边,道:“让你编的军歌,编了吗?”

别看历史上孙传庭是明末能打的将军,他可是进士及第,状元出身,文采了得。

孙传庭这些天也是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皇帝所说的合适的军歌,现在皇帝问下来,便硬着头皮道:“臣以为《诗经·秦风·无衣》就很适合!”

崇祯微微一怔,这才想起来中国古代还是有很了不得的军歌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好啊!

崇祯兴奋道:“好,就这个!”

见皇帝很满意,孙传庭长舒了一口气。

过了一会儿,校场上开始踢起正步来了,等踢完正步,孙传庭便开始教他们唱军歌。

看见自己弄起来的御林卫正在一步步变得强大起来,崇祯的心里更加安定。

过了一段时间,张维贤接到了兵部关于改制军事的文书,也没有说什么,反正皇帝也没有砍他的编制。

最多也就是以后不该拿的钱拿不到了。

事已至此,张维贤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倒是现在真的要给二十六卫填充空缺的兵额,让他颇有些意外和高兴。

如此一来,他手中的力量就更加强大了,对抗皇帝肯定是想都别想了,至少可以压着秦良玉和孙传庭那些人。

在边军统帅面前,也完全没有压力了。

想到这里,张维贤还有些小激动。

于是,在五月初的时候,京卫的一轮改制就轰轰烈烈开始了。

而这个时候,福王的家当也差不多点完了。

由户部、礼部、魏忠贤三方传回来的消息,福王朱常洵的家产居然高达六千万两!

当然,这六千万两不是现银。

包括了田产、府中奇珍异宝、名下商产和现银。

但其中现银也有一千万两。

这下崇祯是发大了,两年的辽东军费都够了。

你就说剩下的五千万两不是现银,折本售卖出去,也可以卖个至少三千万两现银回来。

如此这般,国库里就有四千一百万两了。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接下来,崇祯就坐等钱被运输回京师了。

崇祯感觉自己穿越过来之后,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啊!

不过,很快,陕西那边就传来了震惊朝野的消息:陕西民变了!

据说是一个叫高迎祥的人,振臂一呼: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

随后,此人自称闯王!

这简直跟历史上是惊人的相似啊!

还沉寂在福王抄家拿钱的喜悦中的崇祯,真是感觉当头被捶了一棒子,不由得全身冷汗。

这他娘的,难道陕西就是个魔窟,历史不能改变?

这崇祯元年,高迎祥造反,崇祯二年,李小哥也要加入,开始暴走了?

这一日早朝,大臣们开始商议陕西之事。

有大臣建议立刻调集榆林镇和固元镇的边军去镇压,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大明设了九边重镇防御蒙古鞑子,这榆林镇和固元镇都在陕西,是西北的军事重镇。

这个时候陕西叛乱,大臣们自然就想起了调动这里的兵。

但崇祯却是在疑惑,他都已经给了施凤来三百万两做灾情镇压了,山西一大堆的粮食已经运到了西北,怎么回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越想,崇祯就越气。

有大臣则认为三百万两还不够,上书朝廷再多加三百万两。

可现在国库里就一百万两,总不能把福王那一千万两现银直接运过去吧。

就算运过去,难道在陕西洒银子?

百姓是吃不上饭,又不是洒银子就能解决的。

倒是可以把福王那边的粮食往陕西运!

这是,御史毛羽健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可以裁汰驿站,节省开支,如此朝廷便有了余钱。”

崇祯微微一怔,脑瓜子里开始转起来了。

毛羽健?

乖乖!这位毛御史的事是真的!

大明著名的蝴蝶效应始作俑者出现了!

就是这位毛御史,在历史上提出了裁汰驿站节省朝廷开支的建议,这裁汰驿站裁到了陕西。

当时李自成就是驿站的邮递员,结果把李自成的驿站给淘汰了。

结果失业后的小李哥,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于是开始寻找人生真谛。

于是开始暴走,在崇祯二年,加入了闯王高迎祥,成为一名闯将,大明朝内部的硝烟就再也摁不下去了。

说起来,这个毛御史,还真是够狠的啊!

崇祯的脸色已经阴沉下来了。


妈的!

崇祯心里暗骂一句,你英国公好歹也是张辅的后人,怎么跟那些文官一样不要脸了!

这不就跟后世那些键盘侠一个鸟德行么!

嫌这个不行,那个做的差。

让他自己来,肯定是不会的。

不会怎么办?

喊口号啊!

反正口号是要喊的!

崇祯觉得尼玛张维贤也是个老油条,怎么大明朝这么多老油条!

崇祯表面上表扬了张维贤几句,毕竟英国公年龄大了,这要是骂几句,气不过过去了怎么办。

崇祯又问:“小公爷,你觉得这红夷大炮如何?”

小公爷张之极倒是个脾气有些冲的家伙,他朗声道:“天启六年,袁崇焕以红夷大炮守宁远城,击杀建奴酋首,威震朝野,臣以为红夷大炮是护国利器!”

一边的张维贤不停给自己儿子使眼色,但张之极却仿佛没有看到一样。

崇祯倒是乐了,看来这个小公爷倒不是个油腻的人。

等张维贤退休后,军都督的京卫可以给张之极来管,让他和孙传庭相互竞争。

崇祯道:“这东西,给九边军镇每个军镇先来一门,有没有难度?”

徐光启道:“回禀陛下,我朝原本就有火炮制造方法,不过胡人的红夷大炮却是有诸多优点,火器局已经正在研究红夷大炮,还有地方可以改良。”

“这好啊,那个什么,你可以从濠江(澳门)雇佣一些胡人工匠到京师来。”崇祯扫了一眼诸位大臣道,“咱们也不要只顾着自己是天朝就骄傲自满,别人的东西好,就应该好好学,学过来成为自己的。”

徐光启道:“陛下圣明,臣这就去办。”

“对,记得去找吏部领名额。”

“是!”

在场的孙承宗和徐光启,都是坚定的火炮派,在他们看来,火炮是对付建奴最强大的武器。

但他们深怕当今天子对火炮没啥兴趣,就和先帝一样。

但现在看皇帝的态度,似乎对火炮的执着比他们还强,心中不由得高兴起来。

随手,崇祯又道:“这火铳枪,也要换了,朕是不是听谁说过,濠江的胡人,现在有一种枪叫火绳枪,射程和准心都比我大明的火铳要好?”

三眼火铳这东西,搁在明初,那肯定是好宝贝,拿出来可以吊打西方。

可是两百多年过去了,三眼火铳丫的就没有变过。

西方都已经普及火绳枪了,大明现在还抱着三眼火铳不放,也不是个办法啊。

这种时候,不是比情怀的时候,也不是非要死心眼找火铳优点的时候,肯定是哪种好就用哪种!

徐光启更是惊讶,怎么皇帝连火绳枪都知道?

濠江的那些胡人用的火枪确实与大明的不同。

大明的三眼火铳射程仅仅是在六七十米,但火绳枪的射程却是一百二十米到两百米之间。

而且炸膛率也降了一半!

可惜大明的天朝思维太严重了,太喜欢自诩天朝上国了。

赶紧学,学过来有朝一日去把欧洲那帮狗日的摁在地上摩擦!

徐光启道:“陛下,这事臣倒是昨日与孙阁老商量过,孙阁老也觉得可行,臣以为可以分两步,一是从濠江采购一批火绳枪回来,火器局自己也好好研究一番,二是同样从胡人中高价雇佣一些人回来,等朝廷自己研究好了,再从胡人的实操中学习,改进。”

“可行,总之赶紧把火绳枪给朕做一批出来,朕已经迫不及待了!”

崇祯说的迫不及待并不是要大批量生产火绳枪了,而是要先把火绳枪弄到手,然后再细细谈论燧发枪的事情。

火绳枪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用起来有诸多不便,一定要研制出燧发枪出来,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把火炮和火枪都巡视了一遍,崇祯倒是还觉得满意。

至少大明晚期的火器研发,不会落后西方太多,几个短板补起来后,武器方面就问题不大了。

等把火炮和火枪都巡视完了,崇祯又跑到火器局去转了一转。

等转下来之后,崇祯不由得感慨,工业化之路任重道远啊!

不能急,不能急!

第二天,崇祯要等的第一个将才终于来了。

孙传庭,很年轻嘛,今年才三十五岁。

别看他是明末的名将,但他是个文官。

进士及第。

孙传庭长得很帅,很高大,浓眉大眼,留着浓密的胡须,看起来就给人一种力量感。

这一日崇祯正在煮牛肉吃,吃得正香。

“臣叩拜天子!”

“孙爱卿,你终于来了!”崇祯一边吃着牛肉一边道,“坐,没事,坐吧。”

孙传庭不由得有些惊讶,在皇帝面前,自己还能坐?

孙传庭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下来。

“王承恩,去给孙大人来一碗牛肉。”

“臣不敢。”

崇祯挥了挥筷子:“坐坐坐,有什么敢不敢的,汉唐之臣,见到君上,不都是坐而论道么?”

对啊!

陛下,您也知道那是汉唐的时候,大明哪个官员在皇帝面前敢坐?

王承恩给孙传庭也来了一大碗牛肉。

崇祯也不说话,只顾着吃牛肉,直到吃完,觉得全身都充满了力气。

而孙传庭却不敢动筷子。

“朕让你吃就吃,男子汉大丈夫,怕什么!”

孙传庭这才动了筷子。

待孙传庭吃完,崇祯道:“孙爱卿,知道朕为什么找你来么?”

“臣不知,还请陛下明示。”

崇祯站起来喝了杯茶,叹了口气道:“朕睡不着觉啊!”

这下孙传庭就懵逼了,陛下,您睡不着觉,叫我来做什么?难道我能让陛下您睡着觉?

孙传庭是满脸的问号,但又不敢随便乱问,只是道:“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意思就是,皇帝,您说吧,为什么睡不着,看我有没有催眠药。


“还有,凡涉事官员,给朕查出来,朕会让吏部派人协助调查,你明白了吗?”

杨所修连忙匍匐在地上,他知道自己接了个烫手山芋。

山西八大家,和多少官员牵扯在一起了,若真是要彻查,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

像他这种人,最多也就是秉承着明哲保身的态度在做副都御使,这样的案子,平时他绝对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没看见的。

但现在他已经承诺下来了,不接也得接。

其实就算他没承诺,皇帝让你接你敢不接?

这种事,锦衣卫都已经把证据收集齐全了,明摆着皇帝是不想私审,而是要交给督察院立案公审。

而这种大案子,必然还会有刑部和大理寺加入进来。

这叫三司会审。

“臣必负陛下所托。”

王承恩拿回所有的供书。

“你起来吧。”

“谢陛下!”

杨所修心事重重离开了皇宫。

他无法猜测皇帝的用意。

这其中有一点他想不明白。

为什么要让自己来牵头,曹思诚现在是督察院的一把手,自己不过是二把手。

杨所修回去之后,下半夜没有睡着觉。

没睡着觉的何止是他,魏忠贤也没有睡着觉。

山西出事了。

魏忠贤刚因为客氏的事情,担惊受怕了几天,他现在没太多要求,就只是想保住东厂提督的位置,老老实实跟着皇帝混。

但最近这些事出得有些让他心惊胆颤。

现在又闹出了山西这么一件事,让他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魏公公真是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啊!

天启七年十二月二十日,副都御史杨所修,弹劾山西巡抚牟志夔勾结建奴,卖国求荣。

朝野震惊!

山西巡抚,地方大吏,主管的一个省的民政啊!

二品大员!

一时间,京师风起云动。

人们看到的事情过程是这样的,曾经的阉党成员、政治投机分子杨所修从新皇登基以来,为了和魏忠贤撇清关系,一直致力于要搞死魏忠贤。

从他开始对魏忠贤的第一狗腿子崔呈秀的猛攻开始,到现在,就一直没有消停过。

这一次据说是有人举报了牟志夔,举报人是谁呢?

一个叫王涌的人。

这货是谁?

山西的一个举人!

但是这个举人为什么要举报朝廷二品大员?

他脑袋是被门挤了,还是闲的蛋疼不要命了?

当然不是,他是在锦衣卫左都督田尔耕的一番“感化”下,突然明白了“人间大义”,所以义无反顾的举报了牟志夔。

举报牟志夔三大罪。

第一条:贪污受贿。

第二条:私通建奴,卖国求荣。

第三条:欺君罔上,鱼肉百姓。

每一条罪都是死罪,尤其是第二条罪,该死一万次!

按理说,这种举报方式,以前也有,例如魏忠贤当政的时候,全国无数读书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写举报信给朝廷举报魏公公。

但没有一封是真正到达皇帝那里的。

即便是当时的朝廷重臣杨涟举报魏忠贤,也是困难重重。

可这位举人举报山西巡抚牟志夔,却一路畅通无阻。

举报信完好无损,一个字不差的摆在了崇祯的御案上。

朝堂上,副都御使杨所修跪在正中央,一脸大义凛然的样子。

但心里已经吓得差点原地爆炸了。

因为他知道,牟志夔还只是开始,这是一桩牵涉几万人的大案。

想到那些名单,他的手都不由得发抖,冷汗直冒。

而魏公公则在旁边瑟瑟发抖,因为牟志夔就是著名的阉党,在山西还给魏忠贤修了祠堂。

崇祯按照程序看完了所有早就已经知道的内容后,勃然大怒:“岂有此理!无耻!查!督察院给朕立案,彻查!三司会审,刑部,大理寺一起审,必须给朕一个交代,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朕只给你们一个月时间!办不好全部给朕去菜市口挨刀子!”

“是!”

明朝的行政效率一项都是很低的,不过若是掉脑袋的危险降到头上来,就不一定了。

就说这山西大案,据说锦衣卫没有插手,从拿人到审问,都是督察院、刑部和大理寺。

至于拿人,第三天牟志夔就被弄进了京师。

听说督察院拿人的时候,牟志夔还在小妾房间里和小妾一起谈论人体的构造,一帮人突然就闯进牟大人的房间里。

还听说,当时牟大人吓得当场就低下了头。

之后,就到了天牢里。

再之后,督察院、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员们,表现出了空前高度的工作热情。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审问后,于是半个太原炸了。

事情已经不是一个朝廷二品官员犯罪这么简单了。

据说波及到了山西八大富商,这八大富商各个富得流油。

分别是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

按理说,在大明的官场上犯了事,只要银子给得够,就算是天大的事,那也压得下来。

可是,这一次,这八个人无论往上塞再多的钱,都压不住了。

京师的人也传消息过来了,皇帝亲自盯着这个案子,谁敢拿钱谁就准备下地狱吧。

这个案子审得非常快,督察院、刑部和大理寺难得这么快达成一致。

大概是谁都不愿意表现出和牟志夔有半点关系吧。

天启七年年底,最后一次上朝。

杨所修将全部的审案资料递交给了皇帝。

杨所修在朝堂上大声道:“陛下,臣以为,这些人卖国求荣,当诛九族!”

他此话一出,所有大臣闻言都是一怔。

诛九族太狠了,这样杀会让皇帝有损圣德的。

崇祯也是言简意赅:“准!”

刘宗周立刻出列道:“陛下三思,卖国求荣自当杀,但若是要诛九族,会有损天子圣德,于社稷不利。”

崇祯仰天大笑道:“刘大人说笑了,社稷是靠朝堂诸公一起勤勉执政撑起来的,不是靠朕的圣德。”

按理说,大臣夸赞皇帝圣德,历代皇帝都非常高兴,也爱听这话。

但崇祯却不同啊,他是21世纪的人,他才不迷恋圣德那一套。

你就算夸得再天花乱坠,饥荒解决不了,军防解决不了,都是白扯啊!

所以他干脆就不要脸起来,圣德算个屁啊,别老往朕身上甩!

“刘大人,这江山社稷靠的可不是朕一个人的圣德,靠的是你们在场的所有人,若是你们当众有人烂了,要投敌了,朕就算天天在孔老夫子的画像面前,也于事无补啊。”

一时间,刘宗周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崇祯却不依不饶继续道:“以后你们也少跟朕谈什么圣德,朕要的是粮食,这八个人抄家,灭九族,粮食全部运到陕西赈灾,所有家产充公!”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