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花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1993,从买房开始成为包租公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重生1993,从买房开始成为包租公》,现已完本,主角是王鸣岐郝文俊,由作者“骑驴”书写完成,文章简述:1993年,亲爹不靠谱,他住的还是一个破旧的茅草屋,用石头垒成的墙,用麦草制成的屋顶,按理说应该是冬暖夏凉。为了躲避不靠谱的爹,他想方设法筹了一笔钱,利用先知先觉买下了第一套房子。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一条街……多年后,已经拥有众多房产的他成了房产大亨,处理好一切后选择退休。本以为可以躺平,享受人生,谁知每天不是在收租就是在收租的路上。他:“命苦啊!”痛并快乐着……...
主角:王鸣岐郝文俊 更新:2024-01-05 09:00: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鸣岐郝文俊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1993,从买房开始成为包租公》,由网络作家“骑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重生1993,从买房开始成为包租公》,现已完本,主角是王鸣岐郝文俊,由作者“骑驴”书写完成,文章简述:1993年,亲爹不靠谱,他住的还是一个破旧的茅草屋,用石头垒成的墙,用麦草制成的屋顶,按理说应该是冬暖夏凉。为了躲避不靠谱的爹,他想方设法筹了一笔钱,利用先知先觉买下了第一套房子。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一条街……多年后,已经拥有众多房产的他成了房产大亨,处理好一切后选择退休。本以为可以躺平,享受人生,谁知每天不是在收租就是在收租的路上。他:“命苦啊!”痛并快乐着……...
还有接电话的,也是李据他们四个人承担,耽误李据的时间,就是从王鸣岐手里抢钱啊。
左迎辉?不行,左迎辉是自己未来的摇钱树,还是让他继续卖房子吧。
其他人更不合适了。
即便村里人来了,他们人生地不熟的,也干不了送货的事。
“张翠芬?送货应该可以,谁来接电话?”
王鸣岐又把八号院的几个人想了个遍,裴红英不知道舍不舍得电视机厂临时工的工作。
刘文秀?太腼腆了,倒是可以负责接电话,毕竟刘文秀的声音比较温柔,可人家有自己的生意,每天不少赚,会不会答应跟自己干?
“算了,先不想了。”,王鸣岐赶紧给宋兴仁打电话,明天一早,务必给自己先各送一千盘过来应应急。
天还没黑,王鸣岐就离开了店里。
李据则安排人今晚上值班接电话。
回到柳树里,王鸣岐又看到了郝文静和她的师妹。
“文静,巡逻呢?”
“不是,找你。”
王鸣岐看到,小师妹陆无双正对他怒目而视。
“找我啥事?”
“你为什么要编排无双?”
“我怎么编排她了?”
陆无双快哭了,好好的,柳树里忽然传说她被人骗色了,甚至她们所长都亲自问她,是不是真的被骗了。
陆无双感觉莫名其妙,四处打听消息的来源,最后终于指向了八号院。
郝文静去走访了一遍才明白,是王鸣岐造的谣。
这还了得?
郝文静立刻带着陆无双杀到了八号院。
“王鸣岐,我跟你往日无仇,近日无怨,你为什么要恶心我?”
“我怎么恶心你了?”
“你说,你说,……你说你骗了我的色。”
王鸣岐感觉冤死了,“谁造谣说我造谣你被骗色?”
“郝姐亲自去调查的,就是你造的谣。”
“证据呢?”
“张翠芬说你亲口承认的。”
一说到张翠芬,王鸣岐彻底无语了,这老娘们,正事不干,天天八卦,这下子好了吧,八卦到公安头上了。
“走,你俩跟我走,咱们去跟张翠芬当面对质。”
陆无双抹着眼泪说道,“对质就对质,要是你造的谣,我一定把你抓起来。”
张翠芬听完了陆无双的问话,心里有点胆怯。
“张阿姨,你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张翠芬缩了缩脖子,说道:“这位女同志说你是骗子,我就去问你骗谁了,你说骗她了,我就以为你骗那个了。”
张翠芬一说完,三人彻底无语。
陆无双一脸震惊,一切都是误会,可这误会,把陆无双的名声给败坏了。
“郝姐,怎么办啊。”
郝文静没好气的说道:“张翠芬,你必须恢复陆警官的名声,否则,我们以造谣生事罪把你抓起来。”
“是,是,我一定恢复陆警官的名声,一定一定。”
郝文静和陆无双恶狠狠的瞪了一眼王鸣岐,俩人扭着小腰走了。
张翠芬带着哭腔问道:“王老板,他们不会把我抓起来吧。”
“只要你承认是你搞错了就没问题。”
“好,好,一会我就去解释。”
“张阿姨,我看你就是天天闲的,你说你一家子能穿多少毛衣啊?”,王鸣岐每次看到张翠芬的手里都拿着毛衣,真不知道,他家一家子穿的完吗?
张翠芬无奈的说道:“王老板,我不织毛衣干啥?”
“找点活干啊。”
“以前街道上还有点小厂子,我还能去接点小活,可最近几年,街道上的厂子都倒闭了,我去哪找活啊?”
王鸣岐无奈的说道:“明天跟我去干活吧,一天最少十块钱。”
“啥?一天十块?王老板,你可别唬我老婆子啊,啥活一天十块钱?”
小说《重生1993,从买房开始成为包租公》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今天去哪上班?”
刘媚说道:“酒吧,去吗?”
“不去,去一次没个两三百块钱打不住。”
俩女人哈哈笑了起来,“二十块钱也能凑活一晚上,就点一瓶啤酒,老板还能把你赶出去不成?”
王鸣岐摆了摆手,表示不去。
“真没情调。”
刘媚说道:“走吧,我俩请你去。”
“不去,那我不成了小白脸了?”
俩女人笑得更欢了。
流着哈喇子,目送两女摇曳着身姿离开了,王鸣岐也跟在后面往外走。
裴红英看到王鸣岐,脸唰的变得通红。
“王老板,昨天晚上,不是你想的那样。”
王鸣岐笑道:“理解,一个女人带着孩子不容易。”
裴红英的眼泪说来就来,“李长青早就打我的主意,可我一直不从,我都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的。”
“你和李长青一个单位?”
“是,他还是服务公司的科长。”
“要是干的不愉快,就不干了,到我这来干,一天十块钱。”
裴红英苦笑道:“不敢。”
裴红英说的是实话,她不敢。
如果她失去了收入,她的三个孩子怎么办?
虽然电视机厂的收入不高,但毕竟是国家的单位,胜在一个稳定。
而王鸣岐这种个体老板虽然收入高,但说不准哪一天就关门了,到时候,裴红英去哪找工作?
本地人都不好找工作,何况她这种外地户口。
她的情况和张翠芬差不多,都是随夫进京,但人家张翠芬家里有三个人有工资,她婆婆,刘喜贵和他大儿子都有工资收入,虽然养着三个读书的学生,生活也不富裕,但能过下去。
她家里则是一个人的工资四个人花,她还是临时工,收入比正式工低一大截子。
就这临时工,已经是电视机厂看在她是遗孀的情况下特意照顾的。
“不敢就不敢吧。”,王鸣岐无奈的说道,“等哪天想跟我干了,提前跟我说一声。”
“王老板,还想喝酒吗?要不去我家吧,孩子们都睡着了。”
王鸣岐赶紧拒绝了,开什么玩笑,要是王鸣岐今天进了裴红英的门,明天整个小区的人都会知道。
最关键的是,王鸣岐没打算和裴红英有任何的感情瓜葛,躲还来不及呢,怎么会上赶着去你家?
王鸣岐走出八号院,街道上安静了下来。
京城的夜生活也很单调,何况还是乍暖还寒的初春。
郝文静穿着一身呢子大衣,站在派出所门口。
看到王鸣岐过来了,郝文静哼了一声。
“下班了?”
听到王鸣岐问她,郝文静脸上一红。
王鸣岐好奇的问道:“你站在这干什么?”
“要你管。”
“你一个独身女人,大晚上的不回家,多危险啊?”
“我是警察,谁敢对警察下手?”
“靠,人家看你穿着制服不敢下手,你现在和待宰的羔羊有什么两样?”,王鸣岐上下打量了一番郝文静,没有一点警察的样子。
“你……”,郝文静气得牙痒痒,以前没发现这个便宜姐夫能说会道啊。
就在俩人不知道说什么时,一辆桑塔纳缓缓开了过来。
玻璃窗摇下来,露出了一张帅气的脸庞,“文静,等急了吧。”
郝文静立刻变了一张脸,笑靥如花,“刚出来,不着急。”
郝文静说着,拉开副驾驶的门,钻进了小汽车,小汽车一声怒吼,蹿了出去。
“敢情这小妮子是找到了对象啊,看来对方家里挺厉害。”
直到这一刻,王鸣岐总算搞清楚了郝文静能留京的原因,估计找了个很厉害的男朋友。
王鸣岐看到左迎辉正在马路对面的烧烤摊子上喝酒,就走了过去。
小说《重生1993,从买房开始成为包租公》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别看王云路只有二十多岁,可人家的辈分高,三十多岁的王鸣礼,依然要喊人家叔。
“叔,是啊,说好了的。”
“这都半小时了,鸣岐别忘了吧。”
“那是不是鸣岐哥?”,王艾问道。
王鸣岐一下出租车,就看到王鸣礼一行人。
“鸣礼哥,云路叔,柱子哥……抱歉抱歉,来晚了。”
王鸣礼说道:“以为你不要我们了呢,哈哈。”
来的这群人,以王鸣礼年龄最大,王云路辈分最高。
其他的王鸣岐的同辈或下一辈,都在三十岁以下,初中以上的学历。
王鸣岐带着众人出了火车站,到路边上拦了两个出租车。
“鸣岐,坐车很贵吧。”
出租车司机看着这群穿着棉袄的农民,心里一万个不想拉。
“去四海,二十块钱。”,出租车自己代替王鸣岐回答了,不过语气中,带着一丝丝的优越感。
“啥?二十块?”,王鸣礼被惊着了。
王鸣岐笑道:“哥,咱不缺这点钱,师傅,走。”
“哎呀,鸣岐啊,这太贵了,咱们走回去就行。”
“就是,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出租车司机鄙视的说道:“走回去?二十多公里,你们能走到?”
王云路一梗脖子,说道:“这有啥?从俺们村到县里不到二十公里呢,我们推着车子就能走到。”
“你们是哪来的?”
“大王庄村。”
王云路曾经去过市里,知道这么回答不合适,“鸣礼,人家不知道大王庄在哪,你应该说官驿镇。”
王鸣岐彻底被打败了,你就是说县的名字,人家也不一定知道在哪。
“鲁中过来的。”
“哦,鲁中啊,我以前去过你们省会绿岛。”
车里哈哈笑了起来。
“师傅,俺们省会可不是绿岛。”
“是吗?我还真不知道。”
“原来首都人也有不知道的事啊,连我们大王庄都没听过。”
“就是,馆驿镇也是个大镇。”
改革开放十几年了,可很多村民根本就没出过远门,最远的不过是到市里。
当然,王鸣岐的亲爹王云山是个例外,或者说支书王建国可能出过远门。
王鸣岐只能扼腕叹息。
出租车司机也有点怯,不敢乱回话了,可能自己的认识有所欠缺,不知道馆驿镇到底是何方神圣的存在。
半个小时后到了四海商场。
王琳琳看到王鸣岐回来了,赶紧跑了出来,不过姿势有点怪异,疼。
“老板,你回来了。”
“嗯。”,王鸣岐投去了个问询的眼神,王琳琳轻轻摇了摇头,表示问题不大。
是个村里来的汉子,从没在现实中见过王琳琳这么时髦漂亮的女人,“乖乖,跟电视上的一样。”
王鸣礼咳嗽一声,这帮傻孩子,真丢人。“鸣岐,咱们在这卖菜吗?”
“咱不卖菜。”
“那卖啥?”
“卖高科技产品,你们刚下火车,先休息一下。”
王鸣岐指挥着众人把行李放在了门面里。
“鸣礼哥,你们先住在这,过几天找到了房子,咱们都搬过去。”
“有个住的地方就不错了,我们也不累,鸣岐,你说咱们卖啥吧。”
王鸣岐看了看刘文秀和王琳琳登记的记录,好家伙,三百多盘?
王鸣岐问道:“谁来过京城?”
众人都摇了摇头。
不认识路,只能让张翠芬带一带了。
送货也用不了十个人,王鸣岐打算先带他们跑市场,看看谁能在技术方面发展一下。
平时看着一百多平方的店面已经够宽敞了,但一下子又来了十个人,面积就不够用了。
王鸣岐急切的需要新的厂房。
尤其是组装电脑的厂房,最好是做到无尘的环境。
王鸣岐拿出了一套录像带,对王鸣礼几个人说道:“我们卖录像带。”
小说《重生1993,从买房开始成为包租公》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王云路一下来了兴趣,“电影?”
“对,见过?”
“见过见过,县里一块钱看一晚上,都是武打片。”
王鸣岐说道:“咱们的目标,是周边电子商城,你们每卖出一盘录像带,利润加提成五毛钱。”
“这可咋卖啊?咱们以前没卖过啊。”
“没事,前面几天,我带着你们一起跑,等你们熟悉了,再单独出去。”
王云路高兴的说道:“没问题没问题。”
王鸣岐分给每个人一个包,里面放上全套的录像带两盘。
“你们先熟悉一下报价,一会我带着你们去扫大街。”
王鸣礼看了半天,无奈的说道:“鸣岐,我干不了啊。”
“没事,还有其他的活,谁觉得干不了这个活?”
王鸣华又举起手,“鸣岐哥,我不想卖录像带,我想卖菜。”
王鸣岐问道:“卖录像带比卖菜赚钱。”
“来的时候,我爹就说了,学云山大爷,卖菜一年能赚不少钱呢。”
王鸣岐无奈了,看来自己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总觉得所有人应该跟着他奔小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他安排的路子。
“还有谁想卖菜?”
王鸣柱也举起了手,“鸣岐,我觉得还是卖菜吧,稳当,家里也种着菜呢,支书说,过几个月就能往京城送菜了,几乎没本钱。”
“柱子哥,想好了?”
“本来就是这么打算的。”
王灿英也举起了手,“大叔,卖录像带一天能赚多少钱?”
“至少十块钱。”
“那我卖录像带。”
王海问道:“鸣岐,京城卖鱼赚钱不?”
王鸣岐笑道:“干啥都赚钱,只要肯吃苦下力,比在家强。”
“比在家种地还苦?”
“那倒不至于,不过要起早贪黑的干。”
“咱农村人啥都没有,就是有把子力气。”
王鸣岐统计了一下,想跟着他干的,只有四个人。
王鸣礼怕王鸣岐脸上不好看,把王鸣岐拉到旁边说道:“你别不高兴,他们不想跟你干,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
“人家不想听你招呼。想自己闯闯。”
王鸣岐恍然大悟。
他们奔着我来了,自己总不能不管。
王鸣岐想了半天,觉得还是要给他们找一个菜市场才行。
前世,王鸣岐在二环那边卖菜,倒是熟悉的很,对菜市场的管理人员也熟悉。
王鸣岐很郁闷,操不完的心。
不想跟王鸣岐干的几个人,在店里休息,张翠芬送货回来后,双腿打着摆子,“老板,我歇一歇再送。”
王鸣岐就知道张翠芬这种不惜力的做法不持久,要想做长远,就要平均分配体力。
王鸣岐指着王鸣礼说道:“张阿姨,这是我堂哥王鸣礼。”
张翠芬随便点了点头。
“你看,咱们店里的生意太好,你一个人根本就送不过来,这几天你带着我堂哥跑一跑,等我堂哥熟悉了业务,再让他独立去送货。”
张翠芬感受到了一股危机感。
见张翠芬没答应,王鸣岐能猜到她的想法,不外乎是不想让别人抢她的生意罢了。
拿过刘文秀和王琳琳登记的单子说道:“销量一天天的见长,你一个人送不过来,就是两个人都很难送过来,对你的收入没啥影响。”
“这么多?”张翠芬看了一眼单子,也吓了一跳,这才一会的功夫,就二三十家了?
他每天最多送二十趟,要是再多了,真的送不过来。
张翠芬终于答应了。
王鸣岐给了王鸣礼两百块钱,让他先去买辆自行车,指望跑路,还不把人累死。
王鸣岐带着王云路三个人,一人背着个包,一头扎进了四海市场。
小说《重生1993,从买房开始成为包租公》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但在王鸣岐这里,根本就不是问题。
不过一个小时,一台电脑就组装好了。
李据等人以为王鸣岐要用DOS启动电脑,没想到,王鸣岐拿出一碟子软盘,一个一个的插进软驱,开始预装起了视窗操作系统。
“老板,这是最新版的视窗?”
王鸣岐一边操作,一边解释道:“不是最先进的,不过386电脑跑跑Windows1.0还是没问题的。”
“我们老师说,1.0版本的是个失败的产品。”
“总比DOS好。”
“也是,起码是图形化的系统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熟悉的界面终于出来了。
李据等人也不修电脑了,全围在新电脑面前,用他们仅有的电脑知识,操作起了电脑。
“老板,你打算卖多少钱?”
“同样配置的,市场上多少钱?”
“两万到两万一之间。”
“那我们就卖一万九,质保一年。”
一万九,价格确实不高,比其他品牌机便宜一成,但王鸣岐的利润却不低。
王鸣岐记得很清楚,本世纪末期他新加入电脑攒机行业时,一台电脑两千块的利润已经很高很高了,但远不能和现在比,何况,过了两千年,一台两三百块钱的利润已经成为常态。
一台将近五千块的利润,找谁说理去?五千块啊,燕京郊区四环附近三平方的房子啊。
“老板,能借用一下电话吗?”
“好。”
李据赶紧拿起电话,打到了学校。
就在李据联系他导师的过程中,店里进来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小伙子一眼就看到了电脑。
“电脑?什么配置?”
王鸣岐解释道:“386,2M内存,80M硬盘,带软驱。”
“多少钱?”
“一万九。”
“能不能便宜点?IBM的才两万多。”
“不能便宜了,电脑的利润本来就低。”
小伙子犹豫了不到三十秒,“我买了。”
“啥?”
“我买了,不卖吗?”
王鸣岐一下回过神,“哦,卖,卖。”
“愣着干什么?赶紧给我打包啊。”,小伙子说着,拉开皮包,里面整齐的码放着一叠叠的现金。
小伙子拿出两叠,从中数出了十张一百的,剩下的递给了王鸣岐。
李据回来后,看到电脑卖出去了,心疼的了不得。
他们学校也需要电脑,需要大量的电脑。
如今,京华大学那几台老掉牙的电脑,根本就不够用。
王鸣岐拍了拍李据的肩膀说道:“你别着急,咱家有的是电脑。”
如今,王鸣岐面临两个问题。
一是电脑的品牌,八方这个品牌已经确定了,只要注册下公司,再把八方的名称注册商标,问题不大,不过是时间问题。
二是录像带。
王鸣岐需要对录像带重新加工,他要在录像带上贴上广告。
王鸣岐看到左迎辉又来了,把左迎辉喊过去,递给了左迎辉一百块钱,让左迎辉帮忙找个注册公司的公司。
如果不找第三方,指望王鸣岐去跑,费时费力不说,可能还注册不下来。
但第三方就不同了,人家熟悉其中的门道,速度快时间短不说,关键是能帮王鸣岐注册下华夏二字的公司名字。
尤其是在公司名称还不是很规范的93年,注册下来的可能性会更大。
“华夏八方技术公司。”
“燕京八方技术公司。”
对比一下,这两个公司的名字,哪个牛逼?很明显是华夏。
左迎辉感觉他成了王鸣岐的跑腿代办了。
一直到晚上,李据几个人都在拼命的工作。
剩下的二手元器件都比较难修理,一天时间,四个人才组装起来了两台。
小说《重生1993,从买房开始成为包租公》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他们想连夜修理,被王鸣岐拒绝了。
王鸣岐一共给了李据五百块钱。
四百是他们的工资,一百是让他们四个人出去吃顿饭,毕竟是正月十五嘛,过个节。
送走了李据,王鸣岐坐在电话前面,思想斗争了很久很久。
当月上中天后,王鸣岐终于拿起了电话打到了村里。
“二叔,我是鸣岐啊。”
王建国一听是王鸣岐,接着说道:“鸣岐啊,你爹娘正好在大队里打牌呢,你等着,我去喊他们。”
“哎。”
一会功夫,老娘刘秀兰的声音传了过来,“鸣岐啊,是鸣岐吗?”
“娘,是我。”
“你在魔都还是燕京啊?”
“我来燕京了,来了好几天了。”
刘秀兰的哽咽声传了过来,“鸣岐啊,一个人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别不舍得花钱,要是钱不够了,我再给你寄。”
“娘,好着呢,你放心吧。”
“哎,我放心,放心着呢,你打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前几天我去你老丈人那边了,你老丈人死活不松口,娘实在没办法了。”
王鸣岐的眼眶湿润了。
“娘,你就别操心我的事了。”
“不操心咋行哦,看着你们好好的小两口被你爹拆散了,娘心里就难受,再说了,娘也想庆庆了。”
听着刘秀兰的抽泣声,王鸣岐更是心如刀绞。
“娘,过几个月,我就把庆庆接回来,好吧。”
“好,好,要是文俊答应回来,你俩就在燕京卖菜,咱不搭理你爹这个老东西了。”
“娘,我和文俊都离开了,您和我爹在魔都要辛苦一些了,要是觉得累,咱就不干了,我接您过来。”
“瞎说什么呢,你娘还不到六十呢,还干得动,国家干部才六十退休,我和你爹还不能退休。”
王鸣岐真心的心疼刘秀兰,就王云山那个懒样子,让他吹牛聊天行,让他干活?那是不可能的。
魔都的工作,还不都着落在刘秀兰身上?
王鸣岐暗暗发誓,赶紧赚钱,买个大四合院,把老太太接过来享享福。
“对了,村里你鸣礼大哥带十个人,正月十七一大早到燕京,你别忘了接一下哈。”
“哎,记住了。”
王鸣礼和王鸣岐家的关系很近,往上推的话,王鸣岐的爷爷和王鸣礼的爷爷是亲兄弟,到他们这一辈,算是三服吧。
之所以让王鸣礼领头,估计也存了一个关系近好说话的原因。
王鸣礼比王鸣岐大了十多岁,他俩的关系一般般,主要是上辈子王鸣岐主要在燕京,回村的时间有限,和村里亲戚的关系逐渐疏远了。
“我大姐呢?他俩来不来?”
“昨天你大姐回来了,你爹问过你大姐,你大姐说宗浩马上要上一年级了,他们就不出去了,等再攒下点钱,我和你爹支援支援你大姐,日子还能过。”
刘宗浩是王鸣岐大姐王素云的儿子,今年八岁,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确实走不开,不过王鸣岐已经提前为刘宗浩安排好了路子,不至于像上辈子一样,这小子打架斗殴无所不做,人差点废了。
娘俩又聊了会,接下来是王素新。
王素新八卦似的说,二姐王素玲有男朋友了。
王鸣岐笑问道:“叫什么?哪的?”
“不知道,我二姐不说,光说是同事,鬼才信呢,看看我二姐看人家的样子,要不是男朋友才怪。”
王鸣岐的心情好了很多。
估计还是上辈子的妹夫苏军,他和王素玲是同事,很好的一个人,对二妹也好,也能吃苦。
等两口子下了岗,认清了所谓的铁饭碗一文不值后,王鸣岐再安排他们两口子吧。
小说《重生1993,从买房开始成为包租公》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对方说着,凑到了王鸣岐这一桌,“兄弟,想买多大的?”
“兄弟是房虫子?”
房虫子,又叫房耗子,在两千年之前,整个燕京的房产交易市场,几乎都被房虫子所左右,后来有了正规的房地产中介,才没了房虫子的天下。
“兄弟我混口饭吃。”
“几个点?”
“五个。”
“太贵了。”
“不瞒你说,我也觉得五个点贵了,可从民国时就是这个规矩,谁都不敢破,没办法。”
“兄弟贵姓?”
“左迎辉,这是我的名片。”
“左迎辉?”,王鸣岐接过左迎辉的名片,上面只有一个姓名,一个座机号码和一个BB机号码。
背面则是说明他在从事什么业务。
“好像听过你的名字。”
“我的名字比较常见。”
“不,不,姓左的不多。”
“哈哈,可能是吧,兄弟,怎么样,我带你去看看房子?”
王鸣岐犹豫了会,说道:“这样,中午你在这等我,下午去看房子,不管成交不成交,我一天给你二十块钱,如果成交了,咱们再商量中介费的问题,怎么样?”
左迎辉大喜,“兄弟,说好了哈,一言为定。”
“五马难追。”
吃了一顿早饭,一块四。
王鸣岐付了钱,直接到了四海市场管理处门口,那里有很多的租赁信息,一般有空出来的门头,都会优先贴在管理处门口。
当然,也可以通过像是左迎辉一样的房虫子租赁,能省很多事,但要多付几十块钱的信息费。
“靠!”,王鸣岐郁闷了。
前世,王鸣岐为了租下一个二十平方的门面,花了至少五万块,不光要支付转让费,还要盘下对方留下的一万多块钱的货。
可现在一个门面多少钱?
同样的门面,带三个月房租,不用接上一家的存货,不用支付转让费,只需要一个数,没错,只需要一个数,还是一年的房租。
王鸣岐竟然看到了一间门面房,靠近大街的门面房,这可是稀缺资源啊。
王鸣岐记得很清楚,到九十年代末期,这几间门脸全部被什么方正啊、八亿时空啊、国合电脑啊之类的大公司占据了,这里成为了几大二线电脑经销商的主战场。
如今,这里一个月的房租只有五千块,虽然相比于一个月千把块的其他门面来说,已经算是天价了。
但对做生意的人来说,临街门脸带来的客流量,远不是四海市场里面的商户能比的。
今天,必须拿下。
王鸣岐走进管理处就笑了。
后世,大家一起搂肩搭背的兄弟,此时还是一个小喽啰,或者说富二代,或者说官二代,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李文进。”
正在写字的李文进听到有人喊他,忙抬起头。
“你好,你找我?”
“是啊,我想租一间门面。”
“你好老板,门口贴着招租信息,您看好了哪一间,直接跟我说就行。”
“一百平方的那个。”
“老板,您准备做什么生意?那个门面房可贵哈。”
“我准备卖录像带和磁带。”
李文进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老板说笑了。”
“我没开玩笑。”
“五千块一个月,不讲价。”
“好,我租十年。”
“多少?多少?十年?我没听错吧。”
“当然,十年,没听错。”
“一次性付清十年房租?”
“你以为我傻啊?肯定是一个月一付啊。”
“那你觉得我傻啊?跟你签十年的合同,你一个月一付,你不知道我们四海的房租每年都上涨两三成吗?”
王鸣岐哈哈笑了起来。
李文进的京城侃爷的本性露出来了。
“一把付清十年房租,我做主,租给你了。”
“李文进,十年六十万,都能把你家的门面买下来了,我真傻?”
“嘿,爷们,消遣我是吧?你想买,我们还不卖呢。”
“抓紧去问问你们村长,六十万卖不卖。”
“不用问,不卖。”
“那就签订十年房租,月付,每年上涨两成房租。”
“什么?”,李文进吃惊了,“你,你确定?”
“确定以及肯定,你看看,这个门面空了将近十天了吧?这这十天的房租不是钱啊?我一下子租十年,你们就不用花人力物力去找客户,也不用有空置期,多划算?”
李文进的态度又变了,“老板,你稍等一下,我去问问经理。”
“反正经理是你爹,你还做不了主?赶紧的吧,签了合同,我还有事呢。”
“额……你认识我?”
“认识啊,你李文进的大名,谁不知道?”
“嘿,我这么有名吗?”
李文进终归不敢自己做主。
四海市场是集体所有制的企业,他亲爹老子是村长兼任四海市场的经理,只有他才能做主。
一会功夫,李文进的亲爹李先英来了。
“哎呀,老板你好,不知老板贵姓?”
“鄙人王鸣岐。”
“哈哈,刚才他跟我说了,你要租十年?”
“是有这个想法,我想把咱们四海市场当成我的总公司所在地,所以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办公场所,当然,如果你们能卖,那我二话不说,立刻买下来。”
“哈哈,卖是不可能卖的,不过每年涨租百分之二十,有点少了,好多人看好这个门面,有人出到了五千五一个月。”
王鸣岐笑道:“李经理,指望卖录像带,用不了这么大的门面,要卖多少录像带才能赚回五千五?”
王鸣岐说的是实话。
四海市场的经营主体就是录像带等高科技产品。
录像带确实赚钱,但光指望录像带磁带、电话机计算器之类的小物件,想赚出这么多的房租,几乎不可能。
而如今,销售电脑的公司少之又少,因为电脑全部都是国外货,一般人拿不到货源。
四海市场房租价格大概在95到96年开始爆发式增长,那时候,个人组装电脑开始飞速发展,一台组装电脑的利润至少两千块钱。王鸣岐在97年,也入了个人电脑组装行业。
也不能说现在没有个人组装电脑,只不过干这个的很少很少,例如一个叫黄斌的,也是在这一年开始,他的第一单,还赔了一万块。
小说《重生1993,从买房开始成为包租公》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俩人干脆坐上了公交车,又向南走了三四站地,才到了四合院。
一看到四合院小区,王鸣岐就知道,两千年左右,这里拆迁了,成为了京城数得着的高档小区。
就在王鸣岐重生之前,这个小区一平方要是少了十万块,王鸣岐直播吃屎。
狭窄的道路用青石板铺成,因为年代久远,大部分青石板已经裂成了好几块,街道上,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才走了几步远,王鸣岐就看到了和小猫差不多的老鼠,大白天旁若无人的过马路。
卖菜的,修鞋的,修自行车的,卖馒头的,构成了一副城中村的生活气息。
“这片以前是旗人的居住区,旁边有好几所大学,过了三环,大学更多。”
往胡同里走了一两百米,俩人拐进了一栋四合院里。
从门口能依稀看到当年四合院的辉煌,王鸣岐不知道六根门当代表着什么,但他知道圆形的户对代表着主家是个很大很大的文官。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比门楣还低矮的平房。
平房之间互相连接着,中间只留出了仅供两人通行的小道。
七拐八拐之下,才进了三进院。
“王老板,就是这间,听说八零年左右的时候,主家从政府手里拿回来的,因为老爷子没有工作,只能一间屋一间屋的卖掉了。”
“房主呢?”
“死了,他儿子在国外,委托政府帮他们处理掉。”
王鸣岐推开房门看了看。
昏暗、杂乱、脏,这是他的第一感受。
“房主报价十万块,包括这些家具,如果不要家具,九万块。”
“什么家具这么值钱。”
“我也说不上来,听说是什么红木的,挺值钱的。”
“老人死在了家里?”
左迎辉为难的说道:“也不算吧,听说老头倒在了门口,医生过来的时候,已经咽气了。”
王鸣岐皱着眉头说道:“这就是死在了家里啊,不吉利,属于凶宅啊。”
“呵呵,如果王老板不满意,我再带你看几套?”
王鸣岐没有答话,而是围着房子转了一圈。
这应该是主家的书房和卧室,格局非常好,尤其是卧室和书房之间的隔断,还能看出当年雕花的豪华。
老式八仙桌,虽然看着有点残破了,但摸上去很光滑,材质非常密实。
尤其是那张通体黝黑的床更是巨大。
蜂窝煤炉子上,还放着十几年前用的那种下宽上窄的铜水壶。
“左迎辉,最低多少钱?”
“政府的人说,最低十万,包括所有的家具。”
十万块钱,相当于四千块钱一平方了,这个价格比新盖的楼房还要高几百块钱。
但谁让这里的位置好呢?几乎算紧挨着皇城根了。
最主要的是,这二十五平方和楼房的二十五平方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如果是楼房,加上公摊,可能要测算到三十平方左右,这么算下来,又和新盖的楼房单价差不多。
看到耗子在房间里四川乱撞,王鸣岐想都没想,一脚踩了下去。
“左迎辉,麻烦你跟他们谈一下,八万块,包括家具,我今天就能过户付钱。”
“王老板,当真?”
“这还能有假?”,王鸣岐说着,拍了拍自己的背包,“钱都带来了。”
“好,好,王老板,你稍等一下,我去一下居委会,他们应该知道底价。”
王鸣岐点了点头。
王鸣岐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戒烟了?”
王鸣岐年轻的时候是不抽烟的,不过后来独自闯荡首都之后,染上了烟瘾,最厉害的时候一天两包还不够。
门口,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不断向屋里张望。
“大姐,你好,有什么事吗?”
“小伙子,你要买这间屋?”
“有这个打算。”
“小伙子,我告诉你。”,大妈左右看了看没人,才小声说道:“这屋子不吉利,死过人。”
“死人了?不是说死在门口吗?”
老太太尴尬的笑了笑,“谁知道是不是死在屋里啊,太晦气了。”
“大姐贵姓?”
“姓张。”
“张大姐,你住在哪?”
“你隔壁,东屋。”
“哦。”,王鸣岐一下明白了。
这位姓张的妇女,不希望自己搬进来。
“张大姐,房东的厨房在哪里?”
张姓妇女一指旁边的小屋子,说道:“就是那个。”
“储物间呢?”
“他没有储物间。”
“是吗?可是有人告诉我他有啊。”
“我在这生活了二十多年了,还不知道吗?他是后来的,所以他没有储物间。”
王鸣岐不说话了。
张姓妇女也觉得没什么意思,撇了撇嘴,说道:“反正我觉得这房子不好,你就是买了,也住不安生,晚上闹鬼。”
王鸣岐笑了笑,没接话。
王鸣岐再次看了看书房的东墙上,上面有明显的门框的痕迹,如果他没猜错的话,以前这三间屋子是贯通的,后来被人堵住了,分成了两家。
过了二十来分钟,左迎辉带着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人回来了。
“王老板,这位是居委会副主任白冰。”
“白主任你好。”
白冰上下打量了一番王鸣岐,疑惑的问道:“你要买?”
“有这个想法。”
“房主倒是跟我说过,最低一万美元,和你说的价格差不多,不过我先说好,他的房子太老了,夏天能漏雨,以后可别找居委会的麻烦。”
“呵呵,不会不会,买定离手嘛。”
白冰疑惑的问道:“按理说你们这个价格,完全可以去买楼房了,为什么非要买平房呢?”
“农村人,不喜欢住楼房,平房接地气。”
“也是,很多人都不喜欢在一间屋子里吃喝拉撒。”
白冰从包里掏出一份合同,递给王鸣岐,“这是合同,你看看要是没意见,明天一早我陪你去过户。”
王鸣岐大体看了看,发现对方已经签好了字。
“白主任,没问题。”
“一共是正房三间,我听左老板说,还有一间厨房一间杂物室,可刚才一个姓张的大姐说,主家没有储藏室。”
所谓的三间,和平时我们说的三间完全不同,而是以房梁为分割线,有横着的房梁,一间屋子,也说成两间,如果没有横着的房梁,那就是一间。
小说《重生1993,从买房开始成为包租公》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为您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