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酒花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嫁给老男人全章节

重生之嫁给老男人全章节

落雨秋寒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重生之嫁给老男人》,现已完本,主角是杨宜杨威,由作者“落雨秋寒”书写完成,文章简述:,“走了几家,总共才借到六百文钱。”这年头,借钱难啊,平日交情多好的兄弟,一说到钱就不行了。“这可怎么办,明天就是第三天了,要是借不到足够的钱,指不定大嫂要怎么闹腾呢。”林氏一脸焦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年下,谁不是过得紧巴巴的。你也甭急,明儿我再去走几家,定能再借到两百文钱的。”屋外的话一字一句传进杨宜的耳朵,这世道就是这么现实,......

主角:杨宜杨威   更新:2024-05-08 16:3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杨宜杨威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之嫁给老男人全章节》,由网络作家“落雨秋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重生之嫁给老男人》,现已完本,主角是杨宜杨威,由作者“落雨秋寒”书写完成,文章简述:,“走了几家,总共才借到六百文钱。”这年头,借钱难啊,平日交情多好的兄弟,一说到钱就不行了。“这可怎么办,明天就是第三天了,要是借不到足够的钱,指不定大嫂要怎么闹腾呢。”林氏一脸焦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年下,谁不是过得紧巴巴的。你也甭急,明儿我再去走几家,定能再借到两百文钱的。”屋外的话一字一句传进杨宜的耳朵,这世道就是这么现实,......

《重生之嫁给老男人全章节》精彩片段


是夜,杨大勇出门去了,还没回来,林氏给他留了饭菜,就招呼几个孩子先吃了。

吃罢了饭,几兄妹都窝上了炕。

“今儿王婆子又来了?”杨大勇脱掉身上的大衣,道。

听出丈夫对王婆子的不喜,林氏轻声道,“嗯,来了一会。”

“说啥了?”

“没啥。”

“以后没事少和她来往。”

“哦。”林氏一边应着,一边从炉子里拿出温着的饭菜,“怎么样,今儿顺当吗?”

说到这个,杨大勇用饭的速度慢了下来,几不可见地叹了口气,“走了几家,总共才借到六百文钱。”

这年头,借钱难啊,平日交情多好的兄弟,一说到钱就不行了。

“这可怎么办,明天就是第三天了,要是借不到足够的钱,指不定大嫂要怎么闹腾呢。”林氏一脸焦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年下,谁不是过得紧巴巴的。你也甭急,明儿我再去走几家,定能再借到两百文钱的。”

屋外的话一字一句传进杨宜的耳朵,这世道就是这么现实,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她知道爹这两天都在为银钱的事忙碌着。她也在思忖着将来的路该怎么走。

她不想走回老路,并不是觉得做姨娘做通房之类的有什么不好。人们,多半是笑贫不笑娼。她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生存下去,更好地生存下去而已。

不过正因为是走了一遭,如今她是想明白了,姨娘通房这条路不适合她,虽然吃穿不愁,但太累,时刻都得提防着他人。而且以她的条件,顶了天,坐到的不过是姨娘的位子。但却让她的孩子永远地矮人一头,而且时刻陷入危险之中,那些出身大家的正室不是好相与的,有些手段,他们这些平头百姓根本闻所未闻。

她没有强大的娘家做后台,即便那些正室年老色衰又如何?那些男人也不敢轻易休掉她们的,可笑她以前看不清楚,以为可以凭借着男人的宠爱坐上正室的位子。男人,多半是利益为先的。女人?感情?不过是他们无聊时的调剂品罢了。亏她还奢望他会为了自己如何如何,现在想来,真真可笑。

想起她死前被诬陷的事,诸多可疑的线索都指向了童文栋当时的宠妾宁氏,童文栋当时匆匆看了所谓的证据,便下令杖刑。杨宜冷笑,他是怕自己的心头肉因她而受到牵连么?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话于宁氏来说最恰当不过了。如果她的死,不是宁氏动的手,那么必然就是童文栋的妻妾想借此事来陷害宁氏,好一个一石二鸟之计。可惜,她们低估了宁氏在童文栋心中的地位,想不到他只是匆匆看了一眼便定了案。至此可见男人这薄情,她也因此而死了心。

不过如今重新审视自己的前生,她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可笑可悲,竟然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甘心命丧黄泉。

重活一世,她可是很惜命的,而且她也不想往那条老路上走了。她想嫁为人妻,想有自己的孩子,想——她有太多的想法了,但一切所依赖的根本便是先让这个家撑过这个难关。

目前最紧要的是解决家里的债务,欠的银钱不多,就七八两多银子而已,这些银子都是这些年欠下来的。

他们家孩子多,加上她爹只会种地,没什么其他的手艺,地里的收成又少,一年到头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哪里有什么剩下的?前几个月,杨宜的奶奶去世了,葬礼前前后后花了近十五两左右,平摊到杨大勇三兄弟头上,每家得拿出五两银子。杨大勇将亲戚朋友都借遍了,才凑足了五两银子,其中有二两还是和林氏的娘家借的。

这此债还没还清,小四就出生了,小四出生后林氏的身体一直不好,小四也是弱弱的,他一直都是费着银钱来养的。而她前几日病了,家里更是雪上加霜,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了,也才够给她请大夫。

如今他们家总共欠了七两银子左右,其实她大伯娘的八百文钱不算多,但紧要的是后面的债主。她知道那些债主都在等着呢,若他们将大伯娘的钱还了,他们必然会上门来讨债的。

七八两银子并不算多,要是放在她还在童家那会,她定是不看在眼里的。但此刻,一文钱逼死一条好汉,原本她是真不打算走以前的老路了,但见到自家的爹娘就差被人指着鼻子大骂了,她又如何能忍心?

她如今只恨自己的本事不够,她上辈子学的最多的就是察言观色,以及如何讨人欢心。杨宜头一次恨自己,上辈子怎么没学些傍身的本事呢,刺绣,她的手艺只是一般,唯一拿得出手的,便是做点心了。嗯,为了讨童文栋的欢心,后来还认了点字,后来他的心不在她身上了,为了能挽回他,她还在这方面下了苦功,她本就是个通透之人,花了两三年时间,尽管做出的诗不像样,但却是会认字了。

王婆子一来,杨宜就知道,她进童家的日子近了。

近日她也是寻思了良久,想着凭自己脑袋里的东西能不能改善一下家境,倒还真给她想出了个法子来,不过那个法子是能来钱,却是极费时的,她家是等不及了。只能指望日后了,她想着叹了口气。

又想了半宿,她仍旧没想出个好办法来。只有她进了童家,他们家的境况才会好起来。她觉得,似乎有只无形的手,推着她往既定的路上走。突然,她眼前一亮,猛地从炕上坐了起来。她真是糊涂了,进童家,不代表她一定会走老路啊。

想不走老路,避开童家,自然是最好的,但退一步想,进了童家,她也未必会走老路。她的姿色纵然可以,但童家的妙龄丫环不少,出挑的也不少,只要她不像上辈子一样上赶着使计谋爬上童家老爷少爷的床,应该没人会注意到她。

而且她进童家,也有不少优势,至少各房各院主子丫环的脾气,她不说都摸得通透,但少说也能晓得个五六分。再者,童家的月例极高,一等丫环是三两银子,二等二两,便是洒扫做粗活的也有一两银子。这份月例,放眼整个通洲也是有数的。她进去后,家境应该能改善不少。

再者,她手上会的一些东西,像她家这般穷苦的家庭根本就不可能学会的。拿认字这点来说吧,他们庄里就只有两家的孩子有能力去私塾,一个是里正家,一个是村子东边的富户陈家。她没进过私塾,家里也没请过先生来教过,事有反常即为妖,若哪天她不小心露出了马脚,那后果可不是她能承受的。这两日她闲着无事做了些针线,针脚比以往齐整密集,都引得林氏纳闷了许久呢。

若是去了童家,那么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分析了利弊后,尽管她心里对童家仍有抵触,却已下了决断。

如今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其他的一切,只能徐徐图之了。


啪!“这群眼皮子浅的狗奴才!”

“老太太,息怒啊,为了这些个奴才生那么大的气,不值当。”老太太的陪嫁王妈妈给她一边顺气一边劝道。

“然哥儿这么好的人竟被人嫌弃如厮,真真气死我了。”老太太说完,咳了两声。

王妈妈忙给她顺了气,又从柜子里拿出两枚保心丸给她服了,“桃红,柳绿,两个你看不顺眼,找个由头打发了便是,何必跟自个儿的身子过不去?”

“打发走她们?哪有这般便宜?哼——”

原来老太太透露了一星半点准备让两个大丫环暂时去伺候二爷的事。接下来几日,老太太的大丫环就病倒了两个。而且还是大病,如今都抬回家养着去了。

这般巧合的事,老太太自然也看出来了,隐约猜出一点,很是生气。罚是要罚的,但她忧心的是然哥儿仍旧没个贴心的伺候。

其实老太太身边的四个大丫环都不大乐意去伺候二爷,老太太明显是存了别的心思,她们都是家生子,一家子的身契都捏在老太太手里。若她们伺候得好了,保不准老太太就把她们赏给了二爷,连带一家子都给了二爷。老太太一直说二爷身边没有个知冷知热的人伺候,以老太太对二爷的疼爱,这并非不可能。

可云州苦寒,哪里比得上通州富庶?多少云州女子低嫁,就为了逃离那个地方。若她们把家人都卷进去,到时她们就成了家里的罪人了。

若伺候不好,不用二爷说,老太太必定会以为她们伺候得不尽心,接着便会厌了自己,到时也是连累家人。

既然这差事不好接,那干脆就接不了。虽然她们的心思若被察觉了,老太太也会生气,但这十几年来,侯府管事都是由他们这几家把持。老太太再生气又能如何,不外乎把她们胡乱配人,或者将他们这两家子打发到庄子上去罢了,以他们积攒了这么多年的家底,去了庄子也是不怕的。他们两家都是积年的老人了,多少隐私他们多少都知道一些,料想老太太也不敢太过分,毕竟侯府还是要名声的。真敢抄了两家,那侯府的脸面也要扫地了。

也不怪她们对这差事心生恐惧,怪只怪二爷凶名在外,据说曾伺候过他的两个丫环,都离奇地死亡了。讨主子欢心的确很重要,但再重要也比不上命重要啊。

二爷虽然是侯府的嫡次子,如今大老爷承了爵,二爷迟早要分出去的。他如今在云州也只是个正六品的营千总,若想挣军功,估计得留在云州好些年呢,若想调回京,怕也不过是六品官,看不到多好的前程。尽管如此,也足够他们仰望的了。不过还是那句老话,再大的富贵,也得有命享受才行。

“现在不是和她们计较的时候,紧要的是给然哥儿挑个能伺候的。”老太太拧紧眉头,

王妈妈想起近日来,院子里的丫环婆子个个畏畏缩缩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她缓缓吸了一口气,将那股恼意压了下去,“如今咱们院子里的人多半是不能用了,前几天冯婆子送来了十来个新采买的丫头,您看,是不是?”

底下奴才什么德性,她自然清楚,“明儿你走一趟,让王总管给挑几个好的,然后你再看看有没有得用的。会做啥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挑的人不能惹然哥儿不痛快。”

“不过,太太那头?”王妈妈迟疑,如今侯府的事几乎都交给太太了,老太太极少插手,如今来这么一出,太太心里会不会不痛快?

“到时派个人和她说一声,这事她还巴不得我没推给她呢。”老太太不满地道。

也是,难怪一向和善的老太太会对太太不满了。自打得知她二叔要回来,太太也不说收拾屋子派遣奴仆什么的。如今老太太把这得罪人的差事接过手去,她可要高兴了。

“一会,你们就会被分派到各个院子里去,到了地方,你们要听新主子的话,主子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明白吗?”

王大总管拿眼打量着这十二个新采买回来的丫头,教了几日规矩,这些丫头行事也有点章法了,可以分到各院去应应急了。本来这一批丫环自有太太决断,也轮不到他来安排去处的,奈何老太太的吩咐,太太索性丢开了手,卖王大总管一个人情,没有派人来指手画脚。

这些天缺人手的院子都派人来和他打过招呼了。十二个丫头,老太太那要给两个,太太那也得给两个,各院的少爷姨娘们也分得一至两个,勉强够分。至于一些不受宠又缺人手的姨娘,直接被他忽略。

这些都还是其次,王大总管想到昨儿他家婆娘传的话,神情凝重。

二爷就快回来了,老太太怕他身边没人伺候,又不想哪个不长眼的奴才冲撞了宝贝儿子,让他掌眼,挑一两个好点的丫环过去伺候。

什么叫好点的?容貌出挑的还是善解人意的?老太太也没给个准话,叫他看着办,王大总管苦笑,琢磨?他哪里琢磨得过来?按他说,若老太太真个担心,就从她院子里挑两个使得惯的过去临时伺候一下二爷得了。不过想到被抬回家的桃红柳绿,王大总管心思一转,便有些明了。

他再次不经意地扫了一眼众丫环,在一群胀红了脸或努力平复神色的丫环中,倒有两三个好的显了出来,比起这些个拘谨的丫环,确实显得大方得体许多。

想起陈婆子对这些丫头的评语,好的就那么几个,其他的人多少都有点不好,不是不愚钝,就是心眼太多,要不就是嘴巴刻薄。而今这三人中有两人赫然在此列,看来是真的不错了。不过站在杨宜旁边的那个丫头,看着也不错,大气,倒像是个见过大场面的。

王大总管眯着眼睛思忖,该派谁去伺候这二爷呢。最好是胆子大点的,稳重点的,不会被二爷吓到,会什么精细活计倒是其次,料想二爷也不会让一个眼生的奴婢贴身伺候,洒扫铺床这样的活计却是得会的,最好还会做些吃食。二爷住的西垮院偏了点,不过自带有厨房。这般冷的天,大厨房的饭菜送到时有些个已经冷了。

凌小翠爱笑,性子温和,人缘好。杨宜做事认真细心,交给她的活计,不管多脏多累,她都不曾抱怨或阳奉阴违过,和众丫头的交情不深,也不算太坏,最重要的是嘴巴严实,胡杏和她说了不少闲话,也没见她出来说什么。遇事还算冷静,前晚她们屋子里进了一只大老鼠,一群丫环在那尖叫,正是杨宜出手,当机立断关上门窗后,将老鼠打死了。

想起她拎着老鼠出来的时候,惊着了门外所有站着的人,杨宜却啥也没多说,将老鼠埋在院子外头的花圃里做了花肥。

想起初初听到这事时,王大总管眼里闪过一抹笑意。

陈婆子说凌小翠不错,但他更属意杨宜。按他说,凌小翠固然好,但就是太好了,若说其中没有她刻意的成分,他不信。不过这样的丫环加以时日,必能出头。但凌小翠见到二爷的反应多半也是和大丫环青杏她们一般,他想。而杨宜,除了刚才他提到的优点,他也没看出她有何特长之处,但他直觉就是属意她。

如果外人知道他挑杨宜的理由,一定会觉得很荒谬的。但他在大总管的位子上办了这么多年的差,不管是看人还是办事,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法子,当不能下决断时,他往往更相信自己的直觉,而这些直觉也没让他失望过。

反正他把这三个好的派过去让老太太挑,不过挑谁去伺候二爷,就看老太太自己了。

“你们几个,跟陈妈妈去老太太那里。”王大总管点了凌小翠、胡杏以及杨宜。

胡杏喜得瞪大了眼睛;凌小翠一脸平静,如果细看,会发现她呼吸的频率变快了许多;倒是杨宜,眼里闪过一丝意外,她不是应该被派去府里的哪个角落洒扫才对的么?不过她还是识相的啥也没说。

杨宜三人在其他丫环又羡又妒的目光下,顺从地跟在陈妈妈的后面,由她带着去往老太太的院子里。


陈妈妈领着他们穿过花园,拐过一道月亮门,直往老太太的院子里走去。

老太太住的院子位于南面,是三进的套院,占地是童家所有院子中最大的。原本还带了个池塘的,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常和老侯爷一起赏荷喂鱼摘莲子。后来老侯爷死后,老太太睹物伤情,加上年纪大了,身子骨受不得潮湿,便把这池塘填了,弄成了小花园,种一些花草树木。

进了大门,走上抄手回廊,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原来廊下不仅挂上了苇帘来隔绝风雪,还置上了火盆,两个丫环正搬了兀子做针线。

等丫环通报,得了允许后,陈婆子才领了三人进去。杨宜低眉顺目,胡杏虽然也作低头状,但那双眼睛却骨碌碌地偷偷打量着,凌小翠则是力持镇定。

一番行礼后,老太太一脸和蔼地问他们离家后可曾习惯,又问了下人房里的铺盖可够暖和,活可会太重?温和的犹如一个长辈,但杨宜却暗自警惕,上辈子老太太她没见过几回,却知道她是个极精明厉害的人。

上位者待下人亲厚,无非就是做做样子罢了,她才不当真呢。

真的亲厚,也是对那些积年伺候的亲信,怎么可能把感情浪费在她们几个才入府的黄毛丫头?

上辈子就有这么回事,那回王梅打碎了厨房的一只青花瓷碗,杨宜替她顶了罪,被厨房的管事罚跪在厨房外的一个交叉路口,恰逢那时二爷的杜姨娘经过,替她说了两句好话。厨房管事明面上卖了个面子给她,转头却让杨宜干更多脏活累活。但杨宜当时却确实是感激杜姨娘的,后来她辗转成了二太太的二等丫环。有几回,二太太有大动作时,为报恩,她还偷偷给她递了几次消息,就怕杜姨娘被牵连进去。后来她渐渐得知,为受罚的人说两句好话,是杜姨娘惯用的手段了。做做样子说几句话,横竖于她们无碍,得了一个下人的好感自然好,得不到也没损失,多划算的买卖。

上辈子吃过的亏,她可不想再来一回。今生这条命是她自己的,她可不会给人轻易算计了去。

老太太这番举动,十分反常。正该应了那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但想想她们身上也没什么是老太太看得上眼的。

这么一想,杨宜的心略安。

一会,可能是差不多了,杨宜见老太太隐秘地给王妈妈使了个眼色。来了,杨宜心一跳。

没多久,就见王妈妈满脸喜色地进来,“老太太,邢管事叫人送了些蔬菜来,前几日您不是念叨着想吃些鲜绿的么?这会正巧了,老奴刚去看了,成色极好。”刑管事正是老太太的陪嫁,帮着她管理陪嫁的庄子。

老太太一听,果然很高兴,“是谁送来的?”

“是邢管事的大儿子,老太太可是要见见?”

“快领上来。”

老太太也没叫他们下去,遂杨宜三人退到一旁。

杨宜微微低着头,思索着老太太到底想做什么,横竖不是挑个丫环那么简单。若真是,她刚才说了那番话后,完全可以让个人领她们下去了。

方才进来时,那些丫环看她们的眼神怪怪的,似乎带了些怜悯?

嘶,一阵抽气声响了起来,有些人还失态地倒退了几步。不过,至少没有人哭喊。

原来邢管事的儿子邢晟长得很吓人,两道疤狰狞地挂在脸上,一道从额头斜向下,穿过右眉尾,若再往里一点,眼睛就废了。另一道则深多了,从颧骨斜向下,划过嘴唇。这两道疤就像两条大大的蜈蚣挂在他的脸上,狰狞而可怖。配上他严肃的神情,就如同亡命之徒,让人心底发凉。

杨宜仅看了一眼,挑了挑眉,想到她近日来隐约听到的传闻,心中有几分明了。心中也快速地计算着利弊,如果真是她所想的那样,

若是做得好了,二爷走时,或许能跟着,这未尝不是一个离府的办法。

上辈子她的一生都葬送在这里,即便她一再克制自己,也掩不住内心深处对童府的排斥及反感。要是能离府,她是愿意的,在哪做下人不是做吗?

别人不知道,她是知道的,童家大老爷和二老爷虽是嫡亲兄弟,感情却一般。童家二爷回通州童家的次数极少,待老侯爷和老太太都去了后就更少了,每年只是派人送些年礼回来而已。

她上辈子就听童文栋提过一下他这二叔,他们两人虽是一文一武,但不妨碍童文栋对他二叔的推崇,也说了他的许多事,骁勇善战什么的。但最让杨宜觉得触动的就是,跟着童豁然去往云州的家生子,只要有男儿愿意努力,他都给机会脱籍进军队去拼军功。立了军功的男儿想让家人赎身,他也不拦,一一允了。这些人都成了他的亲信,渐渐的,这些家生子靠着自己的努力,都做出了一番成绩。

其实他们这些当奴才的,并不是都想着不劳而获。别人她不知道,但她却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肯定和回报。而童二爷,无疑就是这样的主子。而在童府的话,现在还没什么,随着她长大,脸渐渐长开,怕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到时离府,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这也是她藏在心里的事。

再说,她表现好点,不说能入了老太太的眼去二爷院子当差,若能得老太太一句赞,那些人精的妈妈看在老太太的面子,安排的活计也会轻省点。

这些日子,她想了许多。想过上好日子就得比别人更努力。她最大的资本,便是前生近二十年的经验。没事的时候多琢磨,能让自己少犯许多错误。

她若想平安出府,太出挑了不行,得防着头上的主子,毕竟她长得还不算太差。如果真被童家的男主子看上眼了,他们可不会管你签的是活契还是死契。但如果太平庸了,也只有被人欺辱的份,这样憋气地藏拙也非她的本意。

即便不能跟着去,看在二爷的面子上,老太太也会高看她一眼的,以后在府里做活,应该不会被派到太差的地方去。

心神电转间,杨宜已经将事情的利弊想了个通透。结合那些传闻,杨宜表现的越发淡定。其实她也真觉得样貌丑陋并不算什么,可怕的是人心。

邢晟见了礼后,老太太忙让他起来,又让一旁的丫环上了茶。

贴身丫环红玉略显哆嗦地上了茶后,就赶紧退了下来。老太太淡淡地扫了她一眼,便没再理会她。接着问了邢晟一些庄子上的事,又给了赏银,便让他下去了。

从头到尾老太太一直在暗中观察着她们三人的反应,见杨宜和胡杏只是最初见着时有点反应,不过她们的反应比起他人来说算不得什么。随后看邢晟如同常人一般。而凌小翠的脸则带着一点僵硬,尽管她已经很克制了,但还是能隐约窥见她的害怕。她小小年纪,能做到这般,已属难得了。至少比她屋里这些不成器的丫头来说,要好多得。这般一想,老太太厌恶地扫了众丫环一眼。

老太太不知道对见惯了各种各样的胡杏来说,邢晟这样的,只不过是小意思罢了。

此时老太太心中已有几分满意,然后点了杨宜和胡杏的名,“

过两日二爷就回来了,你们一会跟王妈妈去安园,好好当差,别惹二爷生气,知道吗?”

果然如此。

王妈妈想起什么,然后凑近老太太耳际嘀咕了一阵,杨宜隐约听到什么契的。

然后老太太意外地看了她一眼,然后哦了一声。

“老太太,可要给几个丫头改个好使唤的名字?”王妈妈道。

老太太看了她们几个一眼,罢罢手,“不用了,小翠也挺顺口的,至于她们两个,等然哥儿回来,让他定夺吧。”

杨宜听了,呼了一口气,提着的心放了一半下来,她可不想改什么名字。她这名字是她爷爷还在的时候取的,杨宜,取宜室宜家之意,寓意美好。

胡杏和杨宜随王妈妈走后,老太太叫了一个丫头将凌小翠带下去。

安园离老太太的院子不远,一路上王妈妈和她们交待了一下安园的情况。安园目前是一个老妈妈在看守打理,那老妈妈也是童家的家生子,姓尤。尤妈妈今年四十好几,将近五十了。她娘就是当年童家从京城仅剩下的几个仆妇之一。

说起尤妈妈,她也是一个命苦的,当年通州流行过一种瘟疫,尤妈妈的丈夫和一双儿女都死了,仅她一个人命大活了下来。

二爷是她奶大的,之后她也没有改嫁,二爷离家后,有几回想将她接去云州,都被她拒绝了。她说,通州毕竟是童家的根,她想替二爷守着这老宅,好让他有条退路。二爷对尤妈妈这奶娘亦是很敬重的。

说话间,她们已经来到了安园。


“青娘,把花名册拿来。”

“老太太,你且歇歇吧,此事不急于一时。”青娘劝道。

老太太摸摸脖子处的硬块,神色黯然,“我时间不多了。”

“老太太——”青娘哽咽。

“放心吧,一时半会我还死不了,我还想看着然哥儿娶媳妇呢。这回云州大败突厥大军,多则五年,少则三年,突厥人不敢来犯,然哥儿他们可是立了大功啊。官进一级是一定了的。”老太太没说的是,一年前然哥儿帮总兵大人挡了一箭,这回在请功上,总兵大人无论如何都不会亏待然哥儿的。之前是没机会,如今大好的机会摆在眼前,若此时他再没点表示,日后有谁会给他卖命?

老太太这么一说,青娘亦欣喜,“如此一来,二爷的选择会多一些了。这些人考虑到二爷的前程,或许会……也不一定。”中间的几个字被青娘咕哝掉了。

老太太眯着眼睛仔细地瞧着花名册,对她未尽的话也不在意。自家老二什么情况,没有人比她更清楚的了,正因为如此,她才更心疼。才会想在油尽灯枯前替他谋划一二。

“今年过年,咱们提前回去。”

杨宜疑惑地看向他。

“拖久了,恐亲事有变。这回云州大捷,封赏的旨意应该很快就会下来,我怕娘趁此时给我另外安排亲事。”有了封赏,他的官阶应该会高一级,总会有少数人垂涎他的官职,不畏他克妻的名声靠上来的。

“这不正好,咱二爷能娶个门当户对的媳妇了。”杨宜笑他。

童豁然定定地看着她,也不去反驳。渐渐地,杨宜脸上的笑挂不住了。

童豁然低低地笑开,大掌安抚地摩挲着她的后背,“你这口是心非的丫头!放心吧,除了我,不让你再去祸害别人了。”

既然定了计划,童豁然与杨宜都不是拖拉之人,仅两日的功夫,就收拾妥当。主要是给众人带的年礼特产足足装了两车,颇费了一番功夫,要不然能更快些。不过其中有一小半是童二爷给杨家准备的。

这回尤妈妈也会跟着一块回去,毕竟老家那头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对于杨宜与童豁然的好事,尤妈妈是乐见其成的,其实这么些年来,她对然哥儿娶个门当户对的千金这一点已经死心了,她只求娶个身家清白的女子便好。最怕就是他打定主意打一辈子的光棍,这并非危言耸听,毕竟然哥儿都二十有五了,尚有独身下去的趋势,她能不怕吗?

杨宜除了家境贫寒,也没什么不好,至情至性。况且这两年教她的东西,不比一般的大家闺秀差。

启程之时,童豁然仅带走一人,快马加鞭地往通州赶去。其余人则坐着马车不紧不慢地走。

仅花了五日,童豁然便从云州回到通州,这条路即使骑着快马的通常也要走七八日,由此可见二爷之拼命。

回到家,童二爷与众人见了一面,仅寒暄了几句,便被老太太赶回去歇着了。而童豁然确实很累,所以并未推辞。

次日一早,童二爷去给老太太请安,遇到了阖府上下的女眷。

“呀,是二爷来了。宣哥儿,来,见过你叔公。”徐氏一见童二爷就打趣道,“二爷好些年没回来了,咱们家又添了几个小子,我手里这个正是老三家的儿子,今年刚两岁。”

“见过大嫂。”

“二弟不必多礼。”徐氏一把将宣哥儿塞进童二爷怀里。童二爷抱紧怀里的小子,不知如何是好。他刚才是可以闪开的,但怕这孩子摔着就没躲。

童二爷那副狼狈的样子逗得老太太笑开了嘴,周围的人也是捂紧了嘴笑。

“老太太,您瞧,宣哥儿挺亲近他二叔公的,这么抱他他都没哭呢。”徐氏挨着老太太,在一旁逗趣。

老太太附和,“嗯,这孩子胆子大,日后必是个出息的。”

“不过,二弟,你也得抓紧把终身大事给办一办了,你瞧,你最小的侄子都有儿子了,你也该上上心了。”

对他这大嫂的话,他从来都不知道如何招架,只得站在一旁不吭声。

又随意说了两句,徐氏便领着众人撤了,“二弟许久没回来了,想必有许多话与老太太说吧,我呀,就不在这讨人嫌了。”

老太太笑骂,“你这皮猴,好的歹的都是你说了去。行了行了,你且去吧。”

待众人都走光了后,童二爷对老太太说,“母亲,我有事与您说。”说话间,扫了四周一眼。

老太太明了地点点头,一会,屋里的下人都退了下去,仅剩下老太太的贴身心腹青娘。青娘上前将门仔细关好。

“娘,孩儿有事与你说。”

“正巧,我也有事和你商量。”

“娘,我想娶杨宜为妻。”

“杨宜?”

“就是四年前跟着孩儿前往云州的丫环。”

老太太沉吟半晌,“你确定你要娶她?为妻?”

童豁然郑重地点点头。

老太太深吸一口气问,“你可知道,我已修书一封,准备向京城莫家言明求娶他们的闺女,莫家一向与咱们童家交好。这回你在云州立了功,等封赏的旨意下来,他们多少都会考虑的。或许求娶嫡女有点难度,若咱们放低姿态,求娶庶女的话,应当容易。”

“莫家虽是文官,莫老太爷虽不能说是门生遍野,可莫家的根基是有的,若结了亲,其中好处不必细说。说了这么多,你的决定还是没变吗?”

“是的,母亲。”这事若搁在以前,他或许会考虑一二,但此时他已经有了心仪之人,便罢了。

虽然杨宜娘家没有莫家的强大,也给不了他多大的助力,但他也相信,杨宜会是个好妻子,不会给他拖后腿的。军功前程,他会自己去拼。他喜欢与她在一起过日子的感觉,安然和乐。他觉得值得就好。想到这,他微微一笑。

见到他的笑,老太太一愣,察觉眼角有些湿润,她眨了眨眼,“你先回去吧,且让我想想。对了,过几日,叫杨宜来见我。”老太太揉揉太阳穴。

老太太知道他倔强的性子,和她去世的老头一个样,认死理。平时看着好说话,可一旦决定了什么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是。”这关迟早要过的,童豁然没有多说废话。

他的态度叫老太太很满意。

“老太太,您这是?”老太太不会糊涂了吧?老太太的门户之见虽不重,可也不像是那种轻易妥协之人。

“唉,此事我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些年,他对一切都淡淡的,从没开口求过什么,这回难得坚持一件事,我这当娘的,实在不忍心叫他失望啊。你不知道,去年那回,我有多担心,就怕以后他像那回一样,没个牵挂,毫不留恋就去了。”

青娘是知道这事的,当时收到舅老爷的信时,老太太吓得连续几个晚上睡不好。

“青娘,我好久没见然儿这么笑过了。”老太太最后感叹,“杨宜的身份是低了些,如今她大哥考了个秀才,杨家也算是耕读传家了。不过她在咱们童府做过丫环这事有点麻烦,处理不好,以后就会成为别人攻讦的弱点。”

“不过一切都得看了人再说,若是她不能叫我满意,那即使然儿再坚持,我也不会同意她进门的。”

“二爷——”

童豁然刚离开他母亲的院子就被叫住了,他转过身,看到一个陌生的女子。

“有什么事?”

胡杏咬着唇道,“二爷不记得我了?我叫胡杏,四年前曾在安园当过差的。”

听她这么一说,童豁然倒是有点印象,就是当年和丫头一起到安园当差的那个女孩,不过他记得,好像是被彬哥儿要去了。

“你把我叫住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我就是想知道杨宜她过得好不好?”

“她很好,劳你惦记。没什么事我先走了。”说完,童二爷懒得理她的欲言又止。

胡杏看着童二爷远去的背影出神,其实这些年她过得并不是很好。三少爷的院子里花红柳绿,斗得凶残,而三少奶奶又是个厉害的,若不是有三少爷护着,加上她还算机灵,怕早就尸骨不存了。不过正是由于三少爷护着她,也叫她成为了院子里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如今她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步步惊心,她十分想念当初在安园的日子,虽然平淡,却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那才是人过的日子。可是,她还能回去吗?

紧赶慢赶,杨宜他们花了十二天回到通州。先送了杨宜回家,将她的行李卸了下来,尤妈妈谢绝了杨宜的邀请,又叮咛了两句,才坐着马车晃悠悠地回童府。

林氏此时正在生火煮饭,听到外头有动静,双手在围裙上擦了一把,就出来察看。

“大妞?”林氏迟疑地唤了一声。

“姐,是你吗?”

“娘,二妞,是我,我回来了。”杨宜笑看着家人。

“好好,回来就好。我家宜儿长成大姑娘了,都不认得了。”林氏颤抖着双唇不敢上前,这身衣裳,很贵吧?莫要碰脏了才好。

“娘,这些都是我给你们带回来的东西,快叫爹和大哥出来帮忙吧?”杨宜上前,亲热地挽着自家娘亲的胳膊,指着那堆东西笑着说道。

“好——好——”林氏开心得直抹泪。

二妞机灵,趁她们说话的时候进屋里将杨大勇及杨威叫了出来。

“爹,大哥,小四。”

小四正好四岁,此时他抓着杨威的裤管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看着杨宜。杨宜弯腰,将他抱了起来,“爹娘,咱们赶紧将东西搬了进去吧?外面冷,莫要冻坏了小四才好。”

杨大勇夫妇哪有不依的道理,没一会,东西全搬进了林氏夫妇的卧房。林氏去了厨房烧饭,其他人都呆在厅里聊天。

杨宜得知大哥中了个秀才,很是高兴,这是上辈子没有的啊。

中午的时候,一家人乐呵呵地吃了个团圆饭。接着,杨家不断有人上门拜访,都是些乡里乡亲,以及周围的邻居。好在杨宜带回来的东西极多,其中就有一些云州的特产小食,她让林氏拿了一些出来分给众人尝鲜,倒也没有失礼。

众人见杨宜出落得落落大方,不少人动了结亲或者说媒的心思。

就这样,杨宜在老家呆了两日,第一日应付乡亲,第二日跟着林氏探望了外婆家。临走前给了外公外婆一人包了一个二两银子的红包,她不敢包太多。几两银子,份量足够,却又不会引起争执,最好。

从外婆家回来的晚上,杨宜就拿出二十两银子,让她爹娘重新盖一间屋子。

“你带回来的那些东西,没少花钱吧?每年还托人给家里带那么多银子——”

“大妞,你实话和我们说,这银子真是你挣来的?”

杨宜虽然回来才两天,也听闻村子里暗暗流传,说她的银子来路不正当。她心里憋闷极了,这些人真是见不得别人半分好。

面对爹娘的问题,杨宜叹了口气,决定还是解释一下吧,“爹娘,这银子确实是我挣来的。”

见她爹娘仍是不信,她只得继续,“往年我托人给你带的皮毛你们卖了多少银子?”

“都给你攒着呢,哪舍得卖?”林氏插嘴,说话间,她还将那些皮毛翻了出来。

杨宜摸摸它们,“这些皮毛在云州是个什么价钱,你们知道吗?拿这块貉子皮来说,在云州不过是一百文一张,在通州呢?最少也要三四百文钱一张吧。这小小一块貉子皮,中间的差价就那么高,更别提一些珍贵的皮毛了。每年我在云州收集了不少皮毛,然后趁青叔回通州时托他卖掉,这样倒卖皮毛,这些年我也赚了不少。”她避重就轻略过带回来的那些特产,现在童家老太太是个什么心思她尚不知道,她不想说出来叫家人操心。

杨氏夫妇听得目瞪口呆,他们还真没想到自己女儿这般能耐。

“老头子,我就说你不能听了外人的话就来疑心自家女儿嘛。”

“是是是。”杨大勇一个劲认错,“都怪我耳根子软,信了别人的混账话,宜儿,你原谅爹吧?”

杨宜失笑,“爹,哪有这么严重,你们也是关心我罢了。对了,这些银子你们一定要收下,家里的确该盖新房了。”

这回杨氏夫妇倒没有推辞,这是他们女儿正经赚来的银子,他们用得心安理得。

第三日,杨宜辞了他们,雇了辆马车前往童府。童二爷有说让马车来接她的,不过被她推辞了,如今一切尚未明朗,她不想太过张扬。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