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的是男娃还是女娃?”
“恭喜恭喜,是个大胖小子!”
“嘿!”高兴得向大军一蹦三尺高,整栋楼的人都听见了他的声音。刚生完孩子的刘兰兰也拖着软弱的身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受传统思想影响,老一辈人总是稀罕男孩。这是向大军夫妇的第一个孩子,自然是珍视如宝。
那是春末夏初的季节,天气已经非常暖和了。大军没有车,想要把媳妇孩子从医院接回家,只能打出租车。
一路上,花儿开得如此鲜艳,喜鹊跟着出租车,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说“大胖小子,大胖小子”。
出租车到了家门口还没等停下,就见大军爹点了两支鞭炮,噼里啪啦,在迎接大胖娃娃回家。兰兰捂住孩子的耳朵,摸了摸他的额头,甚是疼爱。
大军很疼媳妇,刚到家就对母亲说:“娘,快把咱家那两只老母鸡炖了,先给兰兰补补身子。”父亲立马就去杀鸡、拔毛,母亲就烧水,准备炖肉。
大军为了给孩子起名,亲戚朋友问了一个遍,还去风水先生那问过。
二伯没有孩子,自然对这个小孩很上心。二伯念过书,也算是半个文化人。二伯说:“爹叫向大军,那儿子就叫向小国怎么样?”大军一听,十分满意。
大军跑回家跟兰兰说,咱孩子就叫向小国吧。兰兰总觉得“小”字不好,非让大军再改改。大军想了想,决定把“小”改成“晓”,寓意着聪明伶俐。
自此,向晓国便正式加入了老向家的户口本。
大军娘照顾得这母子二人相当细心,她知道兰兰出门不方便,就每次做好饭给兰兰送过去。她连开门关门都是静悄悄的。
兰兰坐月子最后一天,老一辈人说要“发汗”。婆婆让兰兰捂在被子里,出一场透透的汗。
大夏天的,本来就热,兰兰自然是不愿意,但她为了孩子,也就无所谓了。
大军就想着快办了宝宝宴。和父亲商量好日子,便通知了各位亲戚朋友。
天气越来越热了。大军心细,他知道小孩吹电扇不好,就买了台空调,安在兰兰那屋。
等到宝宝宴那天,亲戚朋友们都来了。来了两屋人,还有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他们也不嫌热。
女人们都在兰兰那屋,看看小孩:“这孩子挺胖啊。呀,这孩子跟大军真像。来,大娘给你个红包。”……
“萌萌来了!快来看看你大侄儿!”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进来了。萌萌是大军的妹妹,也就是孩子的姑姑。萌萌刚出嫁不久,找了个还不错的人家。萌萌硬要给嫂子塞一千块钱的红包,兰兰非不要:“你们年轻人要先学会攒钱过日子。你的心意嫂子心领了,钱你收着吧。”没办法,萌萌拗不过嫂子。她在哥哥嫂子没看见时,悄悄地把红包塞在了沙发缝里。
孩子甜甜地睡着,像是天上落下的小精灵。忽然孩子“哇”地一声哭了。兰兰知道,这是孩子饿了。兰兰叫来大军,趴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大军客客气气地说:“大娘大婶们,咱都去那屋喝点茶、吃点糖去吧,去坐坐歇歇。”
人们都走了,兰兰才撩起衣服给孩子喂奶。
“怎么样,我聪明吧?”大军得意起来。
“聪明聪明,”兰兰看着小小的孩子,眼睛弯成了一道月亮,“咱孩子得随他爹,长大了聪明伶俐,干啥都会。”
“那不行,人家都说男孩随妈妈 ,以后随你才能成才呢。”这两人借着孩子随谁作文章,相互“吹捧”起来。
就这样,兰兰在家看孩子已有一年多——大军开着一家饭店,兰兰在厂子里上班打工。这一年,饭店没正儿八经地营业,挣得钱也仅够生活开支。但大军每月给兰兰的钱是不少的。大军总是让兰兰多出去买点好吃的,买几件衣服。可兰兰哪舍得去买衣服,她总是存着,等着以后有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孩子一岁多了,也到了该断奶的年龄了。兰兰心急去上班,便一狠心,将孩子交给公婆照顾。婆婆身体不好,眼疾、耳疾都有;公公身体硬朗,还能去干点短工活。
上班的路上,风儿凉飕飕的,花儿也没有了往日的鲜艳,修路机嗡嗡的声音,惹得人如此心烦意乱。
说实话,兰兰最不愿意放下这么小的孩子,但生活已经不允许她再不去上班了。
但令兰兰没想到的是,没跟爷爷奶奶生活过的孩子,竟和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这也让兰兰放心了许多。
兰兰那天来看孩子,孩子一见妈妈来了,紧紧地抱住妈妈的脖子,泣不成声。兰兰也落下了眼泪。
爷爷告诉他:“晓国,你如果饿了,你就喊:“爷爷,喝奶!””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听懂了,只是在那嘿嘿地笑,露出了小酒窝,甚是喜人。
已是深夜。“爷爷,奶!”孩子很快就学会了。爷爷高兴坏了,哈哈大笑,脸上那几道皱纹也舒展开来。他把熟睡的奶奶叫醒:“刚才晓国叫爷爷了。”奶奶十分惊喜:“真的吗?晓国,你再喊一次。”可这次孩子却没喊,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奶瓶的到来。爷爷一边笑,一边去拿水壶,给大孙子沏奶粉。
咕嘟咕嘟,半瓶奶喝完,便就睡去了。
早晨,奶奶总会先出去忙活一阵,或拾掇拾掇柴火,或洗洗衣服。等奶奶忙活完,晓国也就醒了。晓国醒了以后,一看旁边没人,便又“哇”地一声哭了。奶奶听见哭声,便擦擦手,跑到晓国身边,安慰道:“晓国不哭,奶奶在这呢。”这他才停止了哭泣。和奶奶玩一会,跟着奶奶跑一跑,再玩玩玩具,一上午的时间便悄然流逝。
过了几个月,晓国又长了“本事”。他喝完奶以后,会用力地把奶瓶扔到远处,砸到地上发出“咔”一声,方才满意。奶奶笑了,装作生气的样子:“你个小东西,奶瓶扔了你还咋喝奶啊?”爷爷说:“晓国和大军小时候一样一样的。大军刚会用筷子的时候,也是一吃饱就把筷子一扔。”
“这俩小子,都欠揍!”奶奶宠溺地说。
那年秋收,父母都回老家帮忙收玉米。那几天爷爷奶奶正忙。奶奶在床上铺上凉席,把玩具、水杯都抱到床上,打开电视,播到动画片,把一段卫生纸扔到屋顶的电扇上,开到最慢,让晓国可以看着旋转的电扇以消磨时间。
奶奶把晓国放在婴儿车上,推着他看收玉米。卖玉米的时候,奶奶逗晓国:“把你卖给收玉米的行吗?正好能让奶奶换点钱。”晓国不明白奶奶的意思,只会嘿嘿地笑。
忙完那几天,奶奶带着晓国去了阳阳家玩。晓国奶奶和阳阳奶奶是“老闺蜜”,她俩无话不谈。阳阳是个比晓国大一岁多点的小男孩,在他家,他穿着开裆裤,从床上爬到沙发上,再爬到桌子上。羡慕得晓国奶奶说:“啥时候俺晓国也能这样爬过来爬过去的啊?”
晓国快两岁了,也能把一些话说清楚了。奶奶领他出去玩,他看见比他大不到一岁的菲菲吃着煮花生——菲菲从小就是个小胖墩,五大三粗,皮肤还黑。晓国见她吃,便也想吃。晓国去跟菲菲要,菲菲不但不给,还一把把晓国推倒了。奶奶拉起晓国,气愤得说:“这谁家的小野孩子,怎么随便打人呢?”晓国委屈极了,一头扑进奶奶怀里,哭了起来。
奶奶把晓国送到邻居老李奶奶家,去给晓国买花生去了。
老李奶奶也很稀罕小孩,给晓国花生,问他吃不吃。
“不要不要,我要吃那样的。”
晓国不知道那叫“水煮花生”,只管它叫“那样的”。
奶奶回来了,去邻居家接孩子。晓国高兴坏了,围着奶奶又蹦又跳。
吃饱后,两人正要出去玩,就听到了外面有人来了。
“萌萌来了!”原来是姑姑来了。
“我刚煮了点花生,还挺好吃,给你们娘俩送点来尝尝。”
奶奶哭笑不得:“你咋不早点来呢?晓国说吃煮花生,我刚给他买回来。”
姑姑也笑了,没想到这么巧:“那你得早说啊,不然我怎么知道啊!”这可把晓国逗乐了。
此后,晓国再不听话,奶奶就会说:“你再不听话就让菲菲给你当媳妇。”
晓国好像也能听出点意思来,他撅起小嘴说:“哼!我才不要呢,她光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