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酒花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异地恋被嘲笑,我们用offer打脸 全集

异地恋被嘲笑,我们用offer打脸 全集

田心如蜜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庆祝。

主角:赵晴沈行舟   更新:2025-05-15 15:2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晴沈行舟的其他类型小说《异地恋被嘲笑,我们用offer打脸 全集》,由网络作家“田心如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庆祝。

《异地恋被嘲笑,我们用offer打脸 全集》精彩片段

庆祝。


他的声音变得异常平静。

我心里一沉:“什么事?”

“前天…我收到了一个offer。”

“陆家嘴的吗?”

我下意识问。

“不是。

是南山区那家互联网公司,技术产品总监助理,年薪四十万起步,两年后有机会进入管理层,薪资翻倍。”

我愣住了。

这正是赵晴提到过的那家公司。

“那…那很好啊。”

“不只这些,”沈行舟继续说,“他们承诺直接解决深圳户口,有员工优惠购房计划,还提供了一笔不小的签约奖金。

从各方面看,都是个无法拒绝的offer。”

我感到一阵眩晕。

无法拒绝的offer,不在陆家嘴,离家更近…赵晴的话在耳边回响:“男生嘛,事业心强很正常”、“为了一段异地恋放弃更好的机会…你…打算接受吗?”

我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沈行舟没有直接回答:“林溪,这个offer确实很诱人。

尤其是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能拿到这样的待遇已经很难得了。”

一滴眼泪无声地滑落。

“我明白。

你应该…接受。”

“我还没做决定。”

沈行舟轻声说,“我在想,如果我去了深圳,我们的约定该怎么办?”

我闭上眼睛:“不要管什么狗屁约定了!

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现实摆在眼前,我们应该面对…林溪,我需要见你。”

他突然说。

“什么?我明天过来。”

他的语气不容拒绝,“等我。”

<---我以为他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第二天下午,沈行舟真的出现在我学校门口。

看到那个熟悉的高大身影站在雨中,我一时不知所措。

“你怎么…你怎么真来了?”

我站在他面前,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沈行舟把雨伞撑在我头顶:“有些话,我觉得应该当面说。”

我们找了一家校外的小咖啡馆。

角落里只有我们两个人,蒸腾的咖啡香气和窗外的雨声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宁。

“所以,你决定接受那个offer了对吗?”

我直接问。

沈行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推到我面前。

“什么东西?”

“打开看看。”

我疑惑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份打印的邮件,来自YY银行。

我的目光定格在那几行字上:“恭喜您通过我行2
遇到什么挫折,我都会站在你这边。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扑进他怀里,泪水打湿了他的衬衫。

咖啡馆的角落里,我们相拥无言,仿佛回到了四年前那个车站,再一次确认着彼此的承诺。

---那天晚上,沈行舟住在了学校附近的旅馆。

临走时,我们站在旅馆楼下。

雨已经停了,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植物的清新气息。

他把我拉进怀里,紧紧抱着,下巴抵着我的头顶。

我能听到他沉稳的心跳,感受到他传递过来的力量。

他没有说什么,只是轻柔地吻了吻我的发顶,又吻了吻我的额头。

那种无声的、带着无限包容和坚定的吻,比任何言语都更能抚平我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我闭上眼,贪恋地汲取着这份温暖。

回到宿舍,我打开电脑,重新审视自己的简历和求职策略。

之前太执着于传统金融机构,忽略了一些与金融相关的新兴领域。

深夜,我收到沈行舟发来的几个招聘链接,都是金融科技公司的产品经理岗位。

“你的设计背景加上金融知识,完全符合这类岗位的要求。”

他在消息里写道。

我点开链接,仔细阅读职位描述,发现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用户体验、数据分析、金融产品设计…这些都是我擅长或学过的领域。

一种久违的希望在心中萌生。

或许,通往陆家嘴的路,不止一条。

沈行舟离开后的第二天,我就开始了新一轮求职冲刺。


同层级的信息展示,如何用可视化设计降低认知负担,以及如何通过渐进式引导让新用户逐步适应复杂功能。

面试官的表情从怀疑逐渐变为专注,不时点头。

当我提出用户旅程地图和A/B测试方案时,她甚至拿出手机拍下了我的草图。


杆效应变成了跷跷板,资产配置变成了彩色饼图,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被我画成了积木结构。

慢慢地,我发现金融世界并非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发现自己的设计背景竟然能为理解这些概念提供独特视角。

“看,我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做成了信息图表。”

我得意地向沈行舟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太棒了!

这种表达方式比教科书清晰多了。”

他惊讶地说,“你知道吗?

金融机构其实特别需要能把复杂概念简化的人才。”

---大三上学期,机会来了。

设计系的江教授在课后找到我。

“林溪,系里有个跨学科创新实验班,和商学院合作,你有兴趣吗?”

“什么项目?”

我问。

“为创业团队提供商业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持续一学期。”

江教授说,“你最近不是对商业分析很感兴趣吗?”

项目很快开始,我被分到一个研发金融APP的创业团队。

团队成员大多是商学院和计算机系的学生,只有我一个设计系的“异类”。

“你能负责UI设计,其他的我们来做。”

组长小马看着我说,语气里有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除了UI,我想参与用户调研和商业模式分析。”

我直接说。

小马愣了一下,“你懂这些?”

“试试就知道了。”

那个学期的项目经历让我成长了不少。

我熬夜研究竞品分析,做用户访谈,设计调查问卷。

团队讨论商业模式时,我不再只关注界面好看与否,而是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提升用户转化率和留存率。

“这个功能设计得很漂亮,但会增加获客成本,影响盈利模型。”

项目中期汇报时,我提出了自己的分析。

教授和组员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你这些在哪学的?”

小马问我。

我笑而不答。

---沈行舟的道路看似更顺畅,但同样充满挑战。

大三上学期,他通过层层筛选,获得了一家知名券商的实习机会。

“每天早上七点到岗,晚上经常十一点才能走。”

他的语气中有疲惫,也有兴奋,“但能接触到实际项目,比学校学到的多多了。”

---我们的进步和努力没有逃过赵晴的眼睛。

那学期,我因为跨学科项目获得了校“创新人才”称号,照片还登上了学校官网。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