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碰瓷”。
但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反而更引人怀疑。
张弛那边,也对我采取了冷处理的态度。
试图压下关于我的讨论热度,并向业内暗示我的“人品问题”。
但我对此并不在意,最终能站住脚的,还是过硬的作品。
10 默契碰撞日子在平静的创作和学习中悄然流逝。
我开始尝试更多元的音乐风格,阅读大量的书籍,汲取不同艺术形式的养分。
而我和陈月的合作,成为了我这段时间里最大的慰藉和惊喜。
自从上次音乐沙龙一拍即合后,我们几乎每周都会抽出时间一起排练。
陈月的性格爽朗而细腻,她的音乐充满了生命力,与我的风格形成了奇妙的互补。
我们不仅仅是合作者,更像是彼此的知音。
“林墨,你这段旋律,感觉可以再……嗯,再‘呼吸’一点。”
她拉着大提琴思索着。
“对,”她用琴弓比划着。
“就是这里,情绪可以稍微缓一下,留一点空间。”
“像深吸一口气,再吐出来那样。”
我试着按照她的建议修改。
果然,原本略显急促的段落变得更有张力,情感的层次也更加丰富了。
“哇!
就是这个感觉!”
陈月眼睛一亮,立刻拉动琴弓,用醇厚温暖的琴声跟了上来。
钢琴和大提琴的旋律再次交织在一起,如同两股溪流汇入江河。
那一刻,我们相视一笑,默契尽在不言中。
我们开始尝试共同创作。
常常为一个音符、一个和弦争论得面红耳赤。
却又总能在激烈的碰撞中找到最完美的契合点。
这种纯粹的、为了音乐本身的交流和碰撞,是我从未体验过的。
我们开始在一些小型的livehouse进行演出。
“林墨和陈月”这个组合,像一颗悄然破土的新芽,顽强地生长着。
11 雨夜忏悔我和陈月合作的EP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我们找到了一个理念相合的独立音乐厂牌,给予了我们充分的创作自由。
录音、编曲、设计封面……忙碌而充实。
偶尔,我还是会听到关于顾清漪的消息。
她的事业似乎陷入了瓶颈。
新歌反响平平,商业价值下滑。
曾经围绕在她身边的资源和关注度,正在肉眼可见地流失。
甚至有传言说,她和张弛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
这些消息,像投入古井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