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手中捧着一份奏章。
“陛下,大同之捷固然可喜,但瓦剌经此一役,必定怀恨在心,恐会卷土重来。
当务之急,是要整顿边防,加强军备。”
于谦神情严肃,目光坚定地说道。
刘禅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于谦展开奏章,侃侃而谈:“臣建议,在大同、宣府等重要边境地区,增修防御工事,扩充守军兵力。
同时,选拔良将,加强军事训练,提高我军战斗力。
此外,还需改善边境军民关系,让百姓协助军队共同防御外敌。”
众大臣纷纷点头称是,对于谦的见解深表赞同。
户部尚书面露难色道:“于大人所言极是,但如此大规模整顿边防,所需钱粮数额巨大,户部恐一时难以筹措。”
于谦微微一笑,说道:“钱粮之事,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清理各地赋税,杜绝官员贪污克扣,确保朝廷赋税足额收缴。
二是合理调配资源,削减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节省钱粮用于边防建设。”
刘禅听后,龙颜大悦:“于谦之策甚善,就依此施行。
众爱卿务必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随后,刘禅又将目光投向张翼与王勇,嘉奖道:“两位将军在大同之战中英勇奋战,解大同之危,实乃我大明的栋梁。
朕论功行赏,张翼晋升为左都督,王勇升为右都督,其余有功将士,皆有重赏。”
张翼与王勇赶忙跪地谢恩:“陛下圣明,吾等定当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经此一役,大明君臣一心,积极整顿边防,加强国力。
刘禅也一改往日懈怠,每日勤勉处理政务,励精图治。
在他的带领下,大明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边防日益稳固。
瓦剌见大明国力强盛,军备充足,不敢再轻易进犯。
曾经可能出现的危机,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悄然化解,大明迎来了一段繁荣稳定的时期。
随着时间推移,大明在刘禅与群臣的治理下,愈发强大,叫门天子之类的悲剧永远没有机会上演,国家在稳定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