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酒花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黑科技崛起与星际远征的狂想诗林深女娲大结局

黑科技崛起与星际远征的狂想诗林深女娲大结局

万辰子墨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的降维打击。林深看着全息沙盘上坍缩成二维平面的敌舰,耳边传来系统冰冷的提示:二向箔使用次数:1/3警告:太阳系空间稳定性下降至92%在北美平原,五角大楼的将军们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毕生难忘的画面——玄甲机甲群以曲率泡包裹自身,像中世纪骑士般冲向敌舰。当王烈用机甲双臂撕开最后一艘母舰的力场护盾时,全球七十亿人听到了他最后的通讯:“告诉老林,反物质燃料舱够烧到半人马座!”“不周山”太空城的生态穹顶下,林深正在培育舱前记录基因样本。系统提供的“文明火种协议”要求他在月球背面埋下三个黑匣子:量子计算机“女娲”的核心代码;二向箔制造原理的加密档案;人类文明的全部文化数据,包括2025年3月24日这天上海街头盛开的樱花全息影像。当狩猎者舰队的主力...

主角:林深女娲   更新:2025-03-28 15:4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深女娲的其他类型小说《黑科技崛起与星际远征的狂想诗林深女娲大结局》,由网络作家“万辰子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的降维打击。林深看着全息沙盘上坍缩成二维平面的敌舰,耳边传来系统冰冷的提示:二向箔使用次数:1/3警告:太阳系空间稳定性下降至92%在北美平原,五角大楼的将军们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毕生难忘的画面——玄甲机甲群以曲率泡包裹自身,像中世纪骑士般冲向敌舰。当王烈用机甲双臂撕开最后一艘母舰的力场护盾时,全球七十亿人听到了他最后的通讯:“告诉老林,反物质燃料舱够烧到半人马座!”“不周山”太空城的生态穹顶下,林深正在培育舱前记录基因样本。系统提供的“文明火种协议”要求他在月球背面埋下三个黑匣子:量子计算机“女娲”的核心代码;二向箔制造原理的加密档案;人类文明的全部文化数据,包括2025年3月24日这天上海街头盛开的樱花全息影像。当狩猎者舰队的主力...

《黑科技崛起与星际远征的狂想诗林深女娲大结局》精彩片段

”的降维打击。

林深看着全息沙盘上坍缩成二维平面的敌舰,耳边传来系统冰冷的提示:二向箔使用次数:1/3警告:太阳系空间稳定性下降至92%在北美平原,五角大楼的将军们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毕生难忘的画面——玄甲机甲群以曲率泡包裹自身,像中世纪骑士般冲向敌舰。

当王烈用机甲双臂撕开最后一艘母舰的力场护盾时,全球七十亿人听到了他最后的通讯:“告诉老林,反物质燃料舱够烧到半人马座!”

“不周山”太空城的生态穹顶下,林深正在培育舱前记录基因样本。

系统提供的“文明火种协议”要求他在月球背面埋下三个黑匣子:量子计算机“女娲”的核心代码;二向箔制造原理的加密档案;人类文明的全部文化数据,包括2025年3月24日这天上海街头盛开的樱花全息影像。

当狩猎者舰队的主力出现在奥尔特云时,全球233座行星发动机同时点火。

林深站在“祝融号”舰桥,看着地球拖着蓝色尾焰脱离太阳轨道。

他的视网膜上跳动着系统最终提示:文明等级提升至1.01级获得称号:星海引路人七年后,半人马座三星的引力井中,新生的戴森云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

林深抚摸着冬眠舱里冰冻的樱花,突然收到跨越四光年传来的讯息——那是地球用最后的能量发送的量子广播:“火种已播撒,文明当永续。”

狩猎者舰队的残骸在星云中漂浮,它们的中央处理器里至今循环着战败前的疑惑:为何这个连行星系都未走出的文明,宁愿冒着降维风险也不肯低头?

林深将手按在舷窗上,窗外的星海倒映着他眼中的数据流。

系统界面缓缓浮现最终任务:重建母星文明(剩余时间:∞)当狩猎者文明的母舰群突破奥尔特云时,林深正站在月球背面的“文明方舟”前。

三座黑匣子的量子锁依次开启,系统界面弹出猩红警告:检测到宿主触发文明自毁协议二向箔剩余使用次数:2/3全息投影中,地球拖拽着蓝色离子尾迹在深空漂移,227亿人类蜷缩在生态穹顶下仰望人造太阳。

林深突然意识到系统的本质——它并非救世主,而是宇宙文明的筛
凌晨三点的西太平洋实验室,海浪拍打防波堤的声音透过双层防弹玻璃传来。

林深将最后一行代码敲入量子计算机,后颈的冷汗浸湿了衣领——他已经连续72小时尝试破解“托卡马克装置磁场畸变”的算法,但模拟结果始终显示着刺眼的红色警告。

“警告!

等离子体约束失效倒计时:5分钟。”

实验室的警报灯突然转为深紫色,这是林深从未见过的颜色。

他猛地起身时,头顶的纳米纤维防护网突然崩裂,一道蓝白色电弧从量子计算机机箱窜出,径直击中他的太阳穴。

视网膜上炸开一片星图般的代码瀑布,耳畔响起机械音:检测到适配者,黑科技中枢系统激活新手任务:72小时内完成微型核卡马克装置(能量输出≥500MW)失败惩罚:抹杀宿主所在时间线林深踉跄扶住操作台,看着全息投影中自动展开的“磁约束等离子体压缩模型”。

那些困扰他三个月的湍流方程,此刻竟在神经接驳头盔里具象成可旋转的三维图谱。

“这比MIT的虚拟实验室先进二十年……”他颤抖着触摸空气中浮动的参数,指尖传来真实的触电感。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实验室的天窗时,林深正用激光切割机雕琢铍铜合金环。

系统提供的“超导磁场拓扑算法”让他着魔——传统托卡马克装置需要足球场大小的空间,而新模型居然能将反应腔压缩到微波炉尺寸。

“我需要五公斤氘化锂!”

他冲进地下三层的战略物资库,指纹识别器却亮起红灯。

守夜的赵教授从监控室探头:“小林,这得李院士的特批……等审批下来,太平洋对岸的间谍卫星早把数据传回去了!”

林深突然举起手机,屏幕上跳动着国安局的加密指令。

这是系统半小时前帮他伪造的,但足以让老教授脸色煞白地打开保险柜。

深夜的粒子加速器实验室空无一人。

林深将微型反应堆核心塞进校准舱时,通风管道突然传来异响。

三个黑衣男人顺着缆绳滑下,胸前的徽章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那是某跨国能源巨头的标志。

“林博士,我们老板对您的新能源模型很感兴趣。”

领头的男人举起电磁脉冲枪,身后的同伴正在拆卸量子计算机硬盘,“
跟我们走,或者看着毕生心血变成废铁。”

林深倒退半步,后背抵住正在过载的粒子加速器控制台。

视网膜上的系统界面突然闪烁红光:应急协议启动:授予临时纳米战甲使用权(剩余能量3%)西装暴徒们只看到目标的手表裂成银灰色流体,下一秒,林深的手掌已覆盖着昆虫复眼状的外骨骼装甲。

“开火!”

电磁脉冲束击中他的胸口,却在纳米层的自我修复中消散。

林深借势翻滚到实验台后方,装甲缝隙渗出蓝光——那是系统紧急调取的微型核聚变能源。

“轰!”

他挥拳砸向地面,纳米虫群顺着混凝土裂缝钻入电网。

整栋大楼瞬间断电,黑暗中只剩林深眼中跃动的数据流。

当应急灯亮起时,入侵者早已被高压电击晕在地,而他们的电子眼正将实时画面传向大洋彼岸的某座摩天大楼。

第71小时59分,林深蜷缩在南海某艘科考船的底舱。

海水咸腥味混着机油的刺鼻气息涌入鼻腔,但他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膝头的金属球体——直径20厘米的微型反应堆正在嗡鸣,内部等离子体的温度堪比太阳表面。

“能量输出稳定在520MW!”

船载计算机的欢呼声未落,整片海域突然泛起荧光。

无数发光微生物被聚变核心的辐射唤醒,在夜色中勾勒出旋涡状光带。

林深的视网膜上弹出新提示:任务完成,奖励‘量子计算机架构图·女娲’警告:柯伊伯带检测到异常引力波动(距离接触预估:397天)他走到甲板边缘,望着被蓝光照亮的海平线。

三架歼-20划破云层,护航着印有“国家新能源战略组”的运输机降落在海南军用机场。

而在他影子投落的方向,某颗掠过近地轨道的美军卫星,正将南海神秘亮斑的照片传回五角大楼。

海南军用机场的会议室里,林深面前的全息沙盘正投射着南海能源网络。

十二座微型核聚变基站如蓝色星辰般闪烁,将整个华南地区的供电成本压至每度0.03元。

肩扛将星的陈少校指着沙盘边缘的红点:“林博士,这是美军‘福特号’航母战斗群的新坐标——距离永暑岛只有370海里。”

视网膜上的系统界面突然弹出警报:新任务:30天内完成量
选器。

那些未能突破技术奇点的种族,终将成为高阶文明的燃料。

“启动‘伏羲’协议!”

他对着量子通讯器嘶吼,月球表面突然裂开数千道沟壑。

纳米机器人组成的银色浪潮涌入地壳,将地核熔岩转化为反物质燃料。

这是系统隐藏的终极指令:以行星为舰,以文明为刃。

木星轨道防御链崩解的瞬间,八台玄甲机甲化作流光刺入敌阵。

王烈的意识早已与机甲量子纠缠,他在引爆反物质核心前向全舰广播:“告诉老林,我看到了三体星的日出——”爆炸的强光中,狩猎者舰队的力场护盾如蛋壳般碎裂。

林深却在此时关闭了二向箔发射器,转而启动“女娲”系统的文明广播功能。

全宇宙的量子涨落中响起人类的声音,那是用三千万种语言重复的同一句话:“我们愿用戴森云技术交换和平。”

狩猎者指挥官的数据核心出现0.03秒的紊乱。

这个征战百万年的文明首次遇到不愿同归于尽的对手,更震撼的是对方提供的技术——竟能解决他们持续十万年的能源危机。

三年后的半人马座三星,戴森云如金色轻纱缠绕恒星。

林深站在“祝融号”的透明甲板上,看着人类与狩猎者工程师共同调试量子迁跃门。

系统界面最后一次闪烁:文明等级提升至1.7级解锁终极档案:宇宙元代码当他的意识与星系级计算机融合时,终于看清了宇宙的真相——那些所谓高阶文明,不过是更早被系统选中的实验品。

每个成功突破维度的种族,都将成为新宇宙的播种者。

公元2149年的地球,晨光穿透太平洋上空的人造臭氧层,在悬浮城市的玻璃穹顶折射出虹色光晕。

曾经的海南发射场遗址上,一座由反物质供能的纪念碑巍然矗立——那是用三万块纳米装甲板拼成的微型核聚变核心模型,每一块装甲都刻着在星际战争中牺牲者的名字。

火星博物馆的“文明之厅”里,孩子们悬浮在零重力展区,指尖轻触全息投影的量子密钥。

当某个金发男孩点开“玄甲机甲实战记录”时,贝加尔湖般深邃的机械音突然响起:“能源核心温度临界,建议启动液氮冷却。”

吓得他撞进了身后展柜——那里封存着林深最后使用的神
子计算机‘女娲’原型机(算力≥1EFLOPS)奖励:等离子隐身涂层技术(雷达反射面积≤0.0001㎡)林深端起茶杯掩饰嘴角的抽搐。

茶杯底座刻着“西南物理研究院”的钢印——这是今早国安局特勤组送来的“入职礼物”,附带三本不同姓名的护照和一枚可释放神经毒素的领针。

“我们需要在三个月内让J-20机群具备光学隐身能力。”

陈少校的副官调出一段卫星视频:六架涂装漆黑的战机掠过南海,机身竟在阳光下呈现水波般的扭曲,“这是用您提供的磁场偏转技术做的试验机,但热辐射信号仍然会被红外卫星捕捉。”

<林深的目光扫过系统奖励的“量子比特纠缠算法”,突然开口:“给我中科院的‘天河三号’超算最高权限,再加二十个凝聚态物理方向的院士。”

中科院量子信息实验室的地下七层,林深正在破解人类认知的边界。

三百组离子阱在真空腔室里悬浮,系统提供的“拓扑量子纠错模型”让传统误差率从10^-3骤降至10^-15。

当第十八个量子比特成功纠缠时,实验室的警报器突然尖啸——防火墙显示五角大楼的IP地址正暴力破解“女娲”架构图。

“启用‘玄鸟’反制程序!”

林深对着耳麦低吼,身后三十块屏幕同时亮起血红代码。

国安局的反间谍AI瞬间接管战场,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入侵信号引向哈萨克斯坦的肉鸡服务器。

玻璃幕墙外,中科院院士们目睹了永生难忘的画面:量子计算机的散热系统喷出零下269℃的液氦白雾,而核心舱内的量子比特数量正以每秒百万级的速度激增。

第29天凌晨,林深突然切断所有外部电源,将神经接驳头盔扣在头上。

视网膜上跃动的不是二进制代码,而是无数个平行宇宙的概率云。

当他以思维直接操控量子比特时,系统界面突然弹出一条血红警告:检测到地外文明观测者(方位:TRAPPIST-1星系)量子计算机诞生的第七天,沧州试飞基地的夜空被六道幽蓝尾焰撕裂。

J-20S改进型战机如同透明的幽灵,在雷达屏幕上时隐时现。

美军的RC-135侦察机在东海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