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酒花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杨春琼林木结局+番外

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杨春琼林木结局+番外

秋光老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春琼不禁感叹,原来都有绝活呢!“好,最近要劳烦两个婶婶照看这些孩子了。”春琼客气道。“没问题。”林木带着孩子们进来,“大姑娘,身契已签,属下一会儿送去衙门备案。”“好。”春琼扬声道,“大家按照个子高矮,自己寻位置坐。今天我来给大家上第一堂课。”胡氏和宋氏等孩子们坐下后端着木盆离开,春琼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一堂授课,先从每个人的名字教起。都是大孩子,没有人调皮捣蛋,春琼教的认真,孩子们学的也认真,两个时辰下来,竟然二十个孩子都学会自己的名字,一时间,春琼感觉成就满满。初夏的清晨,天亮的格外早,早起凉快,就连城门都早开了两刻钟。在天边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食光里已经开门营业。刘掌柜抱着个包袱,食肆一开门就进来了,在坐惯了的位置坐下,照例点了炸...

主角:杨春琼林木   更新:2025-03-27 13:5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杨春琼林木的其他类型小说《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杨春琼林木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秋光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春琼不禁感叹,原来都有绝活呢!“好,最近要劳烦两个婶婶照看这些孩子了。”春琼客气道。“没问题。”林木带着孩子们进来,“大姑娘,身契已签,属下一会儿送去衙门备案。”“好。”春琼扬声道,“大家按照个子高矮,自己寻位置坐。今天我来给大家上第一堂课。”胡氏和宋氏等孩子们坐下后端着木盆离开,春琼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一堂授课,先从每个人的名字教起。都是大孩子,没有人调皮捣蛋,春琼教的认真,孩子们学的也认真,两个时辰下来,竟然二十个孩子都学会自己的名字,一时间,春琼感觉成就满满。初夏的清晨,天亮的格外早,早起凉快,就连城门都早开了两刻钟。在天边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食光里已经开门营业。刘掌柜抱着个包袱,食肆一开门就进来了,在坐惯了的位置坐下,照例点了炸...

《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杨春琼林木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春琼不禁感叹,原来都有绝活呢!

“好,最近要劳烦两个婶婶照看这些孩子了。”春琼客气道。

“没问题。”

林木带着孩子们进来,“大姑娘,身契已签,属下一会儿送去衙门备案。”

“好。”春琼扬声道,“大家按照个子高矮,自己寻位置坐。今天我来给大家上第一堂课。”

胡氏和宋氏等孩子们坐下后端着木盆离开,春琼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一堂授课,先从每个人的名字教起。

都是大孩子,没有人调皮捣蛋,春琼教的认真,孩子们学的也认真,两个时辰下来,竟然二十个孩子都学会自己的名字,一时间,春琼感觉成就满满。

初夏的清晨,天亮的格外早,早起凉快,就连城门都早开了两刻钟。在天边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食光里已经开门营业。

刘掌柜抱着个包袱,食肆一开门就进来了,在坐惯了的位置坐下,照例点了炸酱面加两个鸡爪。

一边等上菜,一边跟柜台前趴着的柳儿聊天,“小柳儿,大姑娘可来了食肆?”

柳儿艰难的抬起脑袋,忍着哈欠眼泪花花的回复,“刘掌柜,您看看外面天色,现在是啥时辰?”

刘掌柜摸摸鼻子,“哎哟,看我!一时忘记了你们年轻人起不来早。不像我们老头子,觉少!看你困的,继续眯会儿吧!”

徐婶端着托盘上来,“刘掌柜有事找大姑娘?晚点儿让翠儿跑一趟。”

“不用不用,我吃完自己去县衙找她。”时间还早,小姑娘估计真的没起床。

“行,那您慢用。”

刘掌柜就着鸡爪,美滋滋的吃完早饭,抱着包袱,来到县衙后门。

“小哥,麻烦通传杨大姑娘,同仁堂刘掌柜求见。”刘掌柜对正蹲在门边啃馒头的小厮说道。

小厮看了刘掌柜几眼,转身进屋,没一会儿,林木出来将刘掌柜迎进待客厅。

“刘掌柜喝杯茶稍等,大姑娘正在用早饭。”

“不急不急。”刘掌柜将包袱放在桌上。

过了半盏茶功夫,简单梳洗后的春琼匆匆赶来,“抱歉,刘掌柜,让您久等了。”

春琼有点囧,也就赖了会儿床的功夫,就有客人上门了。

“无碍无碍。”刘掌柜笑呵呵跟春琼见礼。

春琼看到了桌上的包袱,眼睛亮星星的看着刘掌柜,“刘掌柜,可是有好消息了?”

“不错。”刘掌柜起身,小心翼翼打开包袱,露出里面的木盒子,打开盒子,一阵麻香扑面而来,“姑娘看看可是此物?”

“是,是,是。”春琼激动的扑到盒子面前,抓起一把拿在手里,“就是它,终于找到了!”

久违的花椒,十二年没有见过了。闻到这个麻香味儿,春琼感觉自己已经唇齿生津。

刘掌柜闻言松一口气,“总算没找错,同仁堂幸不辱命!”

“这次真是多谢同仁堂,多谢刘掌柜和陈掌柜,不辞劳苦,跨越千里,将蜀椒给我送来。”春琼将手里的花椒小心放回盒子里,对刘掌柜深深一揖。

“哈哈老朽就是好奇,大姑娘费尽千辛万苦要找这个东西做什么?”

春琼狡黠一笑,“刘掌柜,可否容我先卖个关子?不久的将来,您就知道啦!对了,后续同仁堂能否供应此物?”

“可以,府城陈掌柜专门来信了,若姑娘需要长期供应,可直接到同仁堂订货,半个月可到货郧乡县。价格,三十文一斤。”见春琼不愿意透露用途,刘掌柜也没有追问,但根据他打听到的这蜀椒在川渝那边的用途猜测,可能跟吃食有关。


刘庄头他们很清楚,儿子一旦到县令身边做事,未来无论怎样肯定差不了。

春琼点头,“我自是信得过你们。最近,咱们便开始着手食肆的筹备事宜。我已拟好了些面食和卤菜的方子,等忙完了就在这庄子里先试着做起来,熟悉熟悉手艺和流程。”

翠儿兴奋地说道:“姑娘,我都等不及了,好想赶紧开始。”

徐婶轻拍翠儿一下,嗔怪道:“急什么,得跟着姑娘好好学,可不能砸了姑娘的招牌。”

高兴完徐婶忽然想到庄子里的事没人管了,担忧地对春琼道,“姑娘,到时候我和翠儿去铺子了,家里的猪和鸡怎么办?老头子种地还行,喂养这些就不行了。”

春琼闻言,蹙眉考虑了片刻,“刘伯要管着地里的庄稼,家里禽类牲畜,再在村里找人帮忙。你们有合适人员也可以推荐。”

庄子里养的猪数量不少,也是家里一笔重要的收入来源,不能不重视。每天割猪草就需要不少时间,刘伯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

好在喂养家禽牲畜不是什么技术活,随时能找到替代人员。春琼想着,这几天多留意,赶紧招一个帮工。

解决好铺子的用人问题,春琼打算去地里看看玉米的长势。

杨家栽苗的这片玉米,长势跟其他地里玉米苗泾渭分明,其它地里的苗才刚冒出头三四寸长,而她这片,苗已经长到成人膝盖高了。

“姑娘,移栽的苗长得非常快,比刚栽下去那会儿长了一倍不止。我每天一行行查看,都没有死的。”刘庄头跟在春琼后面,在玉米地里边走边聊。

春琼暗自点头,育苗基质肥沃,玉米苗肯定长得快。

“就连地里的草都长得好,别的地里草还没怎么长出来,这一片草都绿了。”刘伯又是高兴玉米长势好,又是苦恼杂草长得快,“要是有办法能不长杂草就好了。

“……”

春琼闻言沉默不语,有只除草不伤庄稼的办法啊,但可惜那是自己的知识盲区,这时候春琼又遗憾自己不是理科生了,农药真不会配。

春琼安慰刘庄头,“基质肥,给庄稼提供了营养也杂草也受益了。到时候多请些人来清理吧。”

没有技术手段,就靠人工解决。

春琼看着别的地里低矮瘦小的玉米苗,路上过来的时候还觉得绿油油的一片长得挺好,现在有她的苗对比着,看起来惨不忍睹,这瘦小娇弱营养不良的样子,又能结出多大的玉米棒来?

有机肥的制作,刻不容缓啊!

“刘伯,我看村里好像就我们养了猪,其他人怎么不养?”羊粪是最好的有机肥材料,但是郧乡县根本没有养,就用其他的粪便代替吧。

“……”刘庄头沉默了一会儿,才回道,“姑娘,猪仔贵,又不容易活,一般人家买不起的。”

“……”

她怎么忘了,这里不像她曾经所在的农村,没有兽医,更没有预防针。

“一个猪仔要多少银子?”当初要在庄子里养猪,她只是跟她娘随口一说,之后都是杨夫人安排的,她并不清楚。

“十斤以内的四百文,十斤以上的六百文。长得越大越好养活些。”

这价格确实不是一般人养的起的,“咱们家养猪,成活率如何?”

“当时夫人吩咐后一次性买了十头十斤以上的,最后长大了七头。”

只有百分之七十的成活率,这也太低了吧?

春琼脸红,她这算不算何不食肉糜?


天气回暖,水暖棚的苗长得快起来,白天的时候甚至不需要再供热水。春琼将棚顶掀了,让幼苗晒太阳,晚上的时候才重新供上热水。

守了十来天,确认水暖棚的苗长得健康后,春琼准备回县里。

好久未见爹娘,有点想念了。

着柳儿收拾行李,她叫来刘庄头夫妻,交待后续的事情。

“刘伯,水暖棚的苗长得不错,若不降温,就按目前的方式养护,等长到跟油纸大棚的苗差不多大的时候,就可以移栽了。玉米苗养护,记得在苗拔节和玉米穗分化的时候,各施一次肥。其它的跟你们平常一样。”

“施肥两次?”刘庄头蹙眉,“姑娘,我们一般只施肥一次。两次,没有那么多肥料啊!”

“……”她怎么忘了,这个时候没有复合肥,没有尿素。

“你们平时施的肥是什么?”

“就是粪池的粪水,咱们庄子上这几年养了猪,猪粪也能做肥。”

“……”

全靠粪便,能有多少?每家每户人口再多,一年也攒不了多少粪便。更别说,村民大多吃不饱,也没多少要排解的。难怪粮食产量这么低!

怎么办?还要想办法制作肥料。天啊!想她堂堂穿越幸运儿,别人穿越不是将军嫡女带兵打仗,就是丞相千金在后宅升级打怪,她怎么沦落到天天跟这些屎啊尿啊打交道!

有机肥怎么制作来着?春琼烦躁的抓了一把头发,有点抓狂。

“先用现有的肥吧,之后的肥料,我来想办法。”

“对了,您抽时间在院子里搭个凉棚,要能够晒些太阳淋些雨,把屋檐下晾着的枯树木头搬到架子下面按“井”字摆好。过段时间会有第二茬蘑菇长出来,可以直接采摘。新树木头明天我带回县里。”

春琼一一交待着。香菇放庄子上试种是最合适的,但她不可能一直待庄子上,只能搬回县衙。

“是。”

第二天,春琼姐妹俩在大伯的陪同下,回到县衙。

杨夫人正坐在姐妹俩的院子里石桌旁打络子。

“娘,您怎么待在咱们院子?想我们了吧?”丽清扑过去趴在杨夫人背上,一边撒娇。

“是啊,想你们了。你个小白眼狼你姐姐有事回不来,你也不知道回来陪娘,都在外面玩疯了。”

杨夫人宠溺地捏了捏小闺女的肉脸,将人从自己背上扒拉下来站定,仔细瞧了瞧,又转眼把大闺女上上下下打量一番。

“瘦了,也黑了。”

“娘,多晒太阳才好呢,补阳气!我跟姐姐都结实了。”

丽清笑嘻嘻地摸了摸脸,也不在意黑不黑的。

什么阳气阴气,那是补钙好不好?春琼在心里吐槽,也不知道这丫头在哪儿听的这乱七八糟的。

“娘,在您眼里,女儿永远都瘦,我们肯定没瘦,刘婶和翠儿的手艺非常不错,每天吃的又都是庄子里新鲜的菜和肉,我跟清清每顿都多吃一碗饭的。”

“多吃点才好,咱们家不讲究什么以瘦为美。”

“嗯嗯。知道啦!”

“娘,您一个人在家里,赵夫人没来找事吧?”

在庄子里,春琼最担心的就是她娘跟赵师爷的夫人怄气。那个赵夫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事事都想跟她娘比较着来。

因为自己生了两个儿子一个闺女,时不时明里暗里刺她娘没有儿子傍身,幸好杨县令公开放话,他这辈子有两个闺女就够了,才让她娘没有多心想不开。

这两年她两个儿子渐渐大了,可能是两个儿子都不怎么争气的缘故,才少了在她娘面前炫耀。两个儿子大的人挺踏实,读书也努力,但没啥天赋,如今十五了,才勉强过了童生。二儿子十岁,人倒是机灵,但心思不在读书上,一门心思想要学武,每天跟爹娘在家里斗的鸡飞狗跳的。

“没有,最近他们家里乱着呢!”杨夫人压低声音,“他们家老二前几天跟他娘斗气,离家出走了。你爹带着县衙上下找了一天一夜才将人找回来。那孩子差点被人贩子拐走,自己机灵逃跑了,又掉江里了差点淹死。被渔夫救起前,呛了不少水,如今还在床上躺着呢!”

“……”这倒霉的熊孩子。

“娘,这么一对比,您两个闺女是不是简直就是人间小可爱?”

丽清凑过脑袋,跟杨夫人耍乖卖萌,嘴里一边吐槽,“赵阳哥哥真是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之前他悄悄找我,说要离家出走出去拜师学艺,手上银子不够找我借。我就跟他说了,外面很危险,有人贩子,他还不信!”

“所以你借他银子了?”春琼闻言问道。

“你以为我傻呀,他这个年纪跑出去,不是被拐就是被骗,借给他,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丽清冲她姐翻了个白眼。

春琼眯起眼,“所以你要跟林木哥学武,是受了赵小二启发?”

“才不是呢!我想学武是因为看林木哥射箭好厉害好帅!”

丽清求生欲满满,才不要跟赵小二扯上关系,看起来机灵,实际上傻不拉几的。

“清儿啊,你要是真想学武,娘也不反对,女孩子有点自保能力挺好的。但是呢,琴棋书画四项,必须要选至少一项学。”

至少以后不能被人嘲笑是莽夫,文墨不通。

“真的,娘?”丽清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赵小二离家出走还间接帮了自己一把?这样的话,要找机会感谢一下他。

“真的!正好最近买了一批小丫头小厮,丫头们我带着教规矩,小子们丢给林木了。过段时间都由林木领着教他们些功夫,你也跟着练吧。但是丑话说在前头,既然开始练了,就不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许喊累!”

“知道啦!谢谢娘!”丽清高兴极了,“我去看看赵阳哥。”说完一蹦一跳地跑了。

铁定找赵小二炫耀去了,春琼和杨夫人无奈的摇头。

“林木哥忙的过来吗?”春琼担忧,又要帮他爹跑腿办事,还要保护他爹,家里外院的事也都是他的,时不时地还要给她们母女三跑跑腿打打杂。

“林木这些年确实辛苦了,里里外外都是他一个人忙活。你爹已经在物色侍卫了,等这批小厮训练完了一些跑腿打杂的事就有人接手了。”杨夫人愧疚,前几年手头不宽裕,一直紧巴巴的过,确实辛苦那孩子了。

“娘,王婆婆有没有消息来?”王婆婆是杨夫人的奶娘,请假回老家看刚出生的孙子去了。

“还没有。当初说是等孙子周岁了再返回,还要段时间。”

“娘,王婆婆家里是做什么的呀?您见过没?”

“种地,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我嫁人前,跟王妈妈去村里住过。当时王婆婆丈夫已经去世,兄弟俩一个比我大五岁一个跟我同年,互相照顾相依为命,我当时觉得自己霸占了他们娘亲而愧疚,就想着让王妈妈留下。奶兄说他们家因为他爹生病没钱治病,她娘为了给他爹赚钱治病才去给她当奶娘的,因为给她当奶娘,他爹病才治好,他和弟弟才能长大。他们先受了恩惠,不能言而无信。最后,奶娘还是跟我回来了。”

提起奶娘一家,杨夫人语气里都是亲近。

“奶兄们也孝顺,每年农闲都会把奶娘接回去住段时间,也不要奶娘的银子。家里每次让奶娘带回去的礼物,回礼也非常用心。”

“娘,您要不去信给王婆婆,让她带着家里人来郧乡县来玩儿?”

听到杨夫人说了那么多王婆婆家里情况,杨春琼心里有个想法,他们如今手上没有可用的人,他爹亲族不多,亲近的更少,舅舅这边有自己的事业。她想用王婆婆的家人,但需要先见面看看人品。

“太远了,不方便吧?”杨夫人心里有些意动。

“青阳县到汉阳不远,马车三四天就到了,然后坐船可直接到咱们均州府。”

“等晚上问问你爹。”杨夫人已经明白闺女的意图,她想了想,也觉得不错,就是不知道奶兄家里什么情况,愿不愿意,可以去信问问。


回房间后,春琼看了下自己小匣子里的零花钱,零零散散加起来,也有近百两。

第二天早饭后,拉着妹妹一起上街。在出发府城之前,她要打听下各种物件产品的物价,别到时候被坑了。

有开食肆的打算后,春琼已经将需要的调味料和工具图纸都画好了,工具直接找人做就是,调味料有点麻烦,有些这时代不一定有,有也有可能不叫这个名字,保险起见,她把调味料的图形画下来,性状写在纸上,让店家辨认。

“姐,咱们为啥来药铺?”丽清好奇的问道。

“因为这些调味的,很多本身都是药材。”

“哦哦。”

郧乡县只有两家大药铺,一个同仁堂,一个千金堂。同仁堂是外地的大药铺,来此开的分铺,千金堂就是当地的。另外还有几家大夫开的医馆带着小药铺。

春琼先来到同仁堂,毕竟是全国连锁的,药材肯定齐全些。

伙计见到两人,躬身打招呼,“见过两位姑娘,两位姑娘要买什么药?”

“小哥,店里可有花椒?”说着将花椒相关的图纸给他看。

伙计仔细辨认后摇头,“回杨大姑娘,没有花椒这种药材。”

看来这个时代花椒还没有被入药使用。

春琼又问了山柰、八角和香叶,前两种都有,香叶没有。

“姑娘可以去香料铺看看。”掌柜估计听到她跟伙计对话,从后面出来。

“县里的香料铺我去找过了,没有。麻烦小哥帮我把山柰和八角各自打包二两。”

从同仁堂出来,姐妹二人又转道千金堂,千金堂也没有他们要找的花椒和香叶。

“姐,没有这两种材料不行吗?”

“行是行,但是味道就没有那么好了。想要赚钱,就要保证味道足够好和独一无二,否则很快就会被跟风替代的。”

“那好吧。姐,你也别灰心,县里没有,府城说不定有呢!只要这个东西存在,咱们就能找到。”

就怕这个东西还不存在呀!春琼暗自嘀咕,前世也没了解过花椒是从外面引进的还是我们本来就有的,她只记得川渝和山东盛产花椒。

两天时间,姐妹俩走访了县里大大小小的香料铺子和医馆药铺和集市,一一了解各种香料的价格。甚至还去酒楼点了几个大油有荤的菜,仔细辨认里面的调料,可惜大多是葱蒜,并没有这些香料。

这两天逛下去,春琼顺便看好了开食肆的地段,让牙行留意合适的铺面。

两天后,春琼在大伯和林木的陪同下,出发去府城。

出发前,春琼叮嘱妹妹,“清清,我的木头,如果变天了,记得收回到屋檐下,别淋雨了。”

春琼从庄子上带回来的木头,被大伯直接放到她院子里晾晒。

“知道啦,姐姐早点回来。”丽清羡慕的看着姐姐的马车出发,走远。她也想出去,但她知道,爹娘肯定不会同意,所以提都没提要一起。

“好了,别撅着嘴巴了,你姐姐要不了几天就回来了,等你再大几岁,你也可以出去玩儿的。”直到春琼的马车看不见了,杨夫人才拉着小闺女进门回屋。

至于杨县令,一大早村民来报,桃花村村民打起来了,里正管不住,请县衙的人出面管,杨县令带着人去桃花村了。

郧乡县背靠牛头山,面向汉江河,从县衙到汉江河需要经过几个村落,马车要两个多时辰,快马半个时辰。

去府城,需要在汉江河乘船过江,然后再乘马车经过南阳县和安阳县,才能到府城。

马车过江不方便,好在春琼一行人轻车简从,每人就背了个包袱。等他们到江边渡口,就让马车返回了。赶马车的小厮是家里前段时间新买的。

春琼一行三人在渡口找了个茶寮坐着等渡船。看着不远处白茫茫的江水和冷清清的三两只渔船,春琼无奈叹气。

“一天一趟客船来回,货船几天一趟,郧乡县完完全全与外面隔离了,不穷才怪!”

要想富先修路,他们这个路要怎么修?建一座横跨千米江水的大桥?她这个没有金手指的穿越人士,不会啊!

“林木哥,客船和货船是哪家的?”

“官府和扬州曹帮合作的。还是周大人上了奏折给朝廷,申请给咱郧乡县拨船,朝廷拨不出来,就找了天下第一曹帮扬州曹帮派船过来,以此为条件,官府免了曹帮均州府境内十年的税收。”

那时候杨县令还没到任,所以这些事春琼不清楚。

“……”打扰了!

春琼压下建船队的冲动,曹帮均州府境内十年的税收,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了吧?十年的免税,才换来两艘船,船队成本太高了,不是她这个穷人可以肖想的!

就着脑子里天马行空的念头,终于等来了客船靠岸。三人随着人群上船,等着到点了开船。

又等了近一个时辰,船终于出发。船行半个时辰靠岸,安阳县到了。

春琼已经无力吐槽,半个时辰的路程,硬是拖成了两三个时辰,其中一个半时辰在等船来等船开。这落后的交通条件!

“我打听过了,去府城,最好今天到安阳县县城休息,明天一早出发去南阳,后天中午前能到府城。我们先去租马车,今天到安阳县城,明天先不急着赶路,在县城转转碰碰运气,说不定能找到我要的东西。”

春琼跟大伯和林木商量。

大伯完全没想法,一切听春琼的,林木主要护卫安全,春琼说啥也不反对,于是,行程就这么定了。

安阳县比郧乡县繁华多了,一进城,春琼就被街上两边摊贩的叫卖吆喝声和各种小吃的香味吸引,街上人流如织。这才是一个县城该有的样子呀,春琼感叹。

她索性下了马车边走边看,顺道买了几串糖葫芦和一包糖炒栗子。

虽然知道这两种吃食一起吃容易引起胃不舒服,但她还是忍不住板栗的香味,大不了板栗买了先不吃,春琼在心里安慰自己。

三人到一个县城,停留逛一天,第五天终于到均州府。

均州府作为江北路的大府城,下辖九个县城,此地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南来北往客运不断,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而作为均州府境内的郧乡县,仿佛被人忘了似的,偏安一隅,府城的繁荣,别说吃肉,连汤都没喝到一点。春琼百思不得其解。

此时正是正午,城门口还排着长长的进城队伍,有挑着筐子的货郎,有学子模样装扮的年轻人,更多的是装饰低调华贵的马车。春琼等在马车里,跟着队伍移动,随着靠近城门,热闹声逐渐传来。

看着眼前人流如织的繁华府城,春琼情绪忽然有些低落。她一直知道郧乡县穷,但这是个落后的时代的想法根深蒂固,所以即便看到不少书中描绘的其他城市的繁华,她也一直坚定地认为这个繁华也跟如今的郧乡县差不太多。而如今眼前看到的,真的完全是换了一番天地的感觉。

是她闭目塞听了,那么郧乡县当地的人呢?他们是不是跟她一样以为所有的地方都差不多?以为这个时代,不管怎么努力,依然都是吃不饱穿不暖?


随着家里人口增多,赚钱确实需要更加努力才行了,要不然养不活这么多人呀!

“林木哥,这二十个孩子都是从哪儿来的?”也不知道有没有识字的,春琼抱着美好的幻想。

“基本都是从乞丐窝里翻的。也有几个,是家里主动卖的。”林木在来杨家之前,曾做过一段时间乞丐,所以找人很有一套。

“被卖的都是女孩子吧?”春琼问道。

“是的。”

“没事,我会给她们一个不一样的人生的!”无论前世今生,总有重男轻女的家庭,在困难的时候,首先被放弃被抛弃的也都是女孩子,她希望自己能力强大点,能帮助这个世上更多的女孩子,“以后收人,多收女孩子。”

“是。”林木应声。

“林木哥,你去休息吧,跑了一个月,辛苦了。”

“还好,没赶路,并不怎么累。”

给了几天时间让孩子们安置,三天后,春琼来别院跟孩子们见面。

二十个孩子,男女各站成两排,虽然有的站的东倒西歪,但都收拾的干干净净。他们看着春琼,有的眼神懵懂,有的一脸好奇,也有的眼神冷漠。

都是吃过苦头的孩子,对人世冷漠也情有可原,春琼并不在意此刻的态度,只要不是一直冷心冷情就行。

春琼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开始问话,“你们都是自愿跟林木哥哥来的吧?有没有人是非自愿的?”

众人摇头。

“好,既然大家都是自愿的,想必也已经从林木哥哥那里得知要来做什么了。你们日后都是为杨府做事,所以都是要签身契的,大家可有异议?”春琼再次问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一个看起来年纪最大的小伙子站出来,“杨姑娘,林木哥哥带我们回来之前都问过了,也都告诉我们了,我们有的是无家可归的孤儿,有的是被父母家人卖掉的弃儿,签身契没有问题的,姑娘能够收留我们,让我们终于得以安定下来,不用在外面乞讨,也不用再被卖来卖去,我们一切都听姑娘的。”

春琼颔首,这个主动站出来的小伙子看起来是这群孩子的领头,“好,我也不跟你们签死契,所有人统一签订十年。十年后去留你们自行决定。最近会有人来教你们读书识字和算术,以后会安排去做铺子和庄子的伙计、管事、账房等。学习期间暂时没有月银,安排做事后会根据岗位来发放月银。”

刚才说话的男孩子回道,“大姑娘,这些都没有问题。”

“好!你叫什么名字?可识字?带着大家把身契签了吧!”春琼看他彬彬有礼的,年纪也有十来岁的样子,猜测他应该是读过书的。

那小伙子对春琼双手一揖,“回大姑娘,奴才杜小波,曾经读过几天书。”

春琼点头,“身契签了,今天开始,大家开始上课,上午识字和算学,下午习武。武师傅就是你们这几天见过的王叔和何叔。”

众人听到不仅能识字,还能习武,都非常兴奋。春琼留给他们兴奋的空间,先行去了作为学堂的屋子。

屋子里胡娇儿和何兴的妻子宋湘儿正在打扫卫生,见到春琼,忙上前行礼,“见过杨姑娘。”

“两位婶婶不用多礼,在此可还习惯?”春琼还是在他们第一天到的时候匆忙见过一面。

“习惯习惯。”胡氏和宋氏略有拘谨,“姑娘,我们都是做惯活儿的,我会些拳脚,宋姐姐懂医术。姑娘有事尽可吩咐。”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