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碎的记忆碎片里,她追逐着一束逆行的光。
那曾是她生命中最温柔的慰藉,照亮了她孤寂的角落。
如今,那光却如同遥不可及的星辰,闪烁在遥远的天际,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无法挽回的过往。
她伸出手,指尖触到的只有冰冷的空气,而那光芒,依旧在她的世界里渐行渐远。
在灰暗的小巷尽头,住着一个名叫周文千的女孩,她的童年,是一幅灰暗的画卷。
她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也算不上贫困,父母常年居住在外,将她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
在周文千的记忆里,爷爷奶奶的陪伴是她唯一温暖的慰藉。
她喜欢跟着他们去田间地头,去集市上凑热闹,去跟邻居家的小孩玩耍。
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是她童年里最珍贵的部分。
然而,当她上小学时,父母回到了她的生活里。
她以为父母的出现会给她带来更多的温暖,但实际上并没有,反而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他们希望她能够出人头地,成为他们眼中的“优秀孩子”。
没过多久,父亲承担起了辅导她作业的任务。
每当周文千自信地报出自己的答案,错了,换来的不是温柔的教导,而是冷漠和指责。
她本就胆小,看着父亲紧皱的眉头,她很害怕。
渐渐地,她不敢再开口,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习惯先观察脸色再决定要不要开口。
说出的答案如果正确,得到夸奖她会感到一丝开心,但这种开心远远比不上害怕被指责的恐惧。
她只能选择沉默,但这个样子让她父亲很生气,一巴掌打在她的脸上。
那一瞬间,她感受不到脸上的疼痛,只有眼泪止不住地流。
这件事过后,她父亲不再辅导她的功课,给她安排了课外辅导班,余下时间也会给她布置很多学习任务。
周末本就是开开心心玩的日子,而她却被无情的关在家里,被迫看着那些学不进去的文字,这种感觉,让她对学习越来越厌恶。
她很喜欢的画画,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玩耍,这些对于那个时候的周文千,都是不被允许的。
大人们认为,用孩子喜欢的东西做引诱,她们就一定会努力争取。
他们告诉她:“只要你考得好,就能得到去学习画画的机会。”
然而,这种方法并没有奏效。
周文千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