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允炆的女频言情小说《完结版小说退位让贤by朱允熥朱允炆》,由网络作家“朱允熥”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杨士奇见他说得如此肯定,有些好奇是为何,却也没有多问。他笑道:“不过,此计虽妙,解决的法子,却不用我来教。”“陛下早就告诉殿下了。”朱允熥眼睛骤然睁大:“皇爷爷告诉我了?”“对!”杨士奇道:“陛下深谋远虑,早在燕王出手之前,就已化解。”“那夜蒋瓛与殿下说的话,便是陛下在告诉殿下解决的法子。”“没有明旨,因为这亦是陛下对殿下的考核。”“过了此关,殿下才真正具备争夺储君之位的资格!”朱允熥的瞳孔猛然缩了缩。脑海内无数念头闪过。他早就已经想到了蒋瓛那夜突然莫名其妙的投效试探极不正常。在向老朱告发之后,老朱做出的惩罚,也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但朱允熥却没有看出来,这其中到底潜藏着什么意思。果然。玩政治斗争和阴谋算计,并非他的特长。与老朱等高...
《完结版小说退位让贤by朱允熥朱允炆》精彩片段
”
杨士奇见他说得如此肯定,有些好奇是为何,却也没有多问。
他笑道:“不过,此计虽妙,解决的法子,却不用我来教。”
“陛下早就告诉殿下了。”
朱允熥眼睛骤然睁大:“皇爷爷告诉我了?”
“对!”杨士奇道:“陛下深谋远虑,早在燕王出手之前,就已化解。”
“那夜蒋瓛与殿下说的话,便是陛下在告诉殿下解决的法子。”
“没有明旨,因为这亦是陛下对殿下的考核。”
“过了此关,殿下才真正具备争夺储君之位的资格!”
朱允熥的瞳孔猛然缩了缩。
脑海内无数念头闪过。
他早就已经想到了蒋瓛那夜突然莫名其妙的投效试探极不正常。
在向老朱告发之后,老朱做出的惩罚,也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
但朱允熥却没有看出来,这其中到底潜藏着什么意思。
果然。
玩政治斗争和阴谋算计,并非他的特长。
与老朱等高手中的高手相比,他还差得太远。
不过,朱允熥并不气妥。
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他身为穿越者,自然有穿越者的优势。
与这群政治高手玩勾心斗角,那不妥妥的找虐吗?
现在有了杨士奇这个玩政治的高手,短板也就补齐了。
身为上位者,最重要的就是善于驱使别人为自己所用。
思索了一会儿,仍没有想通,便道:“先生不妨明示。”
杨士奇笑了笑。
将手指伸入酒杯内,沾了一些水酒,在桌子上写下一个“莽”字。
朱允熥盯着这个字看了看,又抬头望向杨士奇,脑海念头飞闪,已然想到了许多。
“殿下在朝堂上,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请求陛下立自己为储君,靠的不就是这个‘莽’字吗?”
“既然已经莽了,为何面对凉国公之事的时候,殿下却又畏缩不前了呢?”
“殿下只要莽到底,进退两难的危局便会自解!”
声音不大,却如同一柄锤子,轻轻敲碎了前方道路上阻拦的障碍。
朱允熥眼内骤然射出两道精芒。
他站起身来,深深一拜:“多谢先生指点迷津,本王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
……
……
皇宫。
一处清净小院内。
朱元璋正与人下棋。
与他对弈的人,乃是翰林学士刘三吾。
虽然翰林学士只是五品官,但与后世不同,在洪武一朝,翰林学士的排位还在殿阁大学士的前面。
品级不高,但因为能经常与皇帝当面讨论国家政事,参与用人选将,制定国家诸多大政方针,权力和影响力非常大。
刘三吾有才华,性格却特别直爽,有话便直说,也因此而更得朱元璋的器重。
今日无事,老朱便召他来宫中对弈。
“不对,不对,这着棋,咱走错了,重新来过。”
老朱一边说,一边从棋盘上拿起了两颗棋子。
“陛下说过,一局只悔棋三次,这已经是第四次了?”刘三吾提醒道。
“咱悔过棋吗?”
老朱回头望了望旁边侍候着的一众宫女太监,道:“你们来作证,朕刚才有悔过棋吗?”
老朱双眸直盯他。
朱允熥脸上神色变化不定。
老朱所言,可谓是字字诛心。
前世也曾看过不少穿越小说。
那些人穿越到古代后,无一不能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各方面降维打击古人。
然而,认真想想,又何偿不是纸上谈兵呢?
现实真的能与他们所想都一样吗?
实际上怎么可能呢?
若非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普通人穿越过去,恐怕只能被古人吊打。
就算你真的掌握着真理,可要劝说古人信服自己,也是难于上青天的。
就好比你即使拥有正确的知识,却连家里的父母都无法说服一样。
“皇爷爷,孙儿对自己有信心。”
朱允熥摆脱脑海中纷繁杂乱的诸多念头。
“皇爷爷当年起事之时,亦不过一介布衣,上马能夺得天下,下马可治理天下。”
“皇爷爷可以,孙儿也一定行。”
老朱哈哈大笑。
“不错,不愧是咱老朱的孙子,信心倒是蛮足啊!”
他随口赞扬了一句,话锋一转,道:“那你可知道,皇爷爷带兵打仗的本事,也不是天生就会的。”
“皇爷爷也是在军队里面摸爬滚打许多年,跟着人家学,总结经验,慢慢摸索,才学会了怎么样治军打仗。”
“你没有入过伍,没有带过一天的兵,真以为自己就可以上马杀敌,甚至是指挥千军万马作战了吗?”
老朱的声音骤然加大,语气加快。
换了一口气,又慢慢平稳。
“至于说治理天下,那就更难了!”
“要不然,咱当初为什么请宋濂,刘基出山,请他们来协助咱治理天下啊?”
“咱是不知道怎么治理啊!”
“跟着他们学,向前朝的官员学,跟前朝的读书人取经。”
“赋税田亩人口,也是用前朝的田亩户籍人口数,再一点一点的,慢慢厘清。”
“学了这么多年,在朝廷上置了这么多官,才算勉强学会了如何治理天下!”
“大明那么多的读书人,考举人,中进士,中状元,他们哪个不是人杰,哪个不聪明绝顶?”
“可即便是他们,过三关,斩五将,高中了状元,想要治理朝政,也还远远不够。”
“他们还得先去翰林院学习,慢慢熟悉实务,才能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你连咱大明有多少府县,多少人口,多少军队,多少田亩都不知道,却敢狂言自己有治理天下之能,你可还真是不知愧啊!”
朱允熥的心,也随之紧张起来。
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学习过如何治理国家的人,能治理好国家吗?
别说是国家,就是后世的公司,哪个大公司,敢交给一个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人管理呢?
即使是接班的富二代,也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培养学习,才能慢慢接手。
而且,大多数富二代接班后,公司都开始走下坡路。
很多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至于说不做任何培养,完全不熟悉任何业务就接班,那与直接让公司倒闭又有何区别?
治理国家,远比管理一家公司要复杂。
哪怕是封建时代的国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业务之广泛,利益斗争之激烈,也远不是任何一家公司能比得上的。
政治和军事,永远是人类组织的最高形式。
在政治军事中斗争失败,丧失的就是生命,影响的是千年百年。
而一家公司失败,充其量失业破产罢了。
两者根本不是一个维度!
老朱的话,如同醍醐灌顶。
他自认若有时间学习,一定能治理好一个封建王朝。
毕竟,身为穿越者,后世几百年丰富的经验,知识,眼光,见识,都远超古人。
说白了,就是拥有远超他们的思想高度。
可若现在就让他去治理天下,他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虽然看过无数历史小说,但那只是小说,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
要真正治理天下,他必须要时间了解,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直至逐渐超越。
“当然,你不懂如何治理天下,你的二哥炆儿,他也不懂。”
老朱道:“咱可以慢慢教,他可以慢慢学。”
“咱这身子骨,虽然大不如从前,但还能撑几年。”
“治理天下,担起大明江山的千钧重担,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你觉得咱说的,对吗?”
朱允熥站起身来,双手拱礼作揖,深深一拜。
“皇爷爷说得极是,孙儿记住了。”
“那就好!”老朱点了点头。
“咱再问你,你和炆儿都没有学过如何统率千军万马,都没有学过如何治理天下,你凭什么就认为,炆儿不行,只有你才可以呢?”
“难道你不觉得自己的话可笑吗?”
老朱目光盯着朱允熥,似乎要将他看透一般。
“不!”朱允熥摇了摇头。
他当然知道为什么。
这不是因为他多么有远见卓识,能比精明无比的老朱看得更透,看得更清。
而是因为他是一个穿越者。
他知道历史!
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于老朱而言,未来是迷雾,身后事更是迷雾。
能推算一二,布置一二,便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秦皇扫六合,是何雄姿?
可他刚一死,赵高李斯便敢改圣旨欺天下人。
历史上无数厉害的英难人物,在他们死后,政局便立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
人再厉害,也终究是人,不是神,无法预知未来。
而他,却知道得一清二楚。
朱允炆当皇帝不行!
这是历史的答案!
“一叶可以知秋,见微可以知着。”
“二哥与我,从小一起长大,他的能力,才华,品性,我十分清楚。”
朱允熥坚定道:“请皇爷爷相信我,二哥肩负不起大明江山的重担!皇爷爷万万不可以传位于他!”
此言落下,老朱的神色,一点点的变得凝重。
院子内的气氛也随之凝重。
刚才还畅谈的爷孙,此刻却仿若都化作了石人,只有从那老朱那双渐渐老去却仍然炯炯有神的瞳孔内,仍隐约可以看得到里面饱含的丰富感情。
没有人能说透,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朱允熥抿了抿嘴,终究没有再开口。
不知为何,面对老朱的注视,他竟忽然有一种坐立难安的感觉。
许久。
老朱长长叹了口气。
“咱爷孙俩,还从来没有似今天这般谈过话吧?”
老朱转头望向刚翻挖的菜地,道:“是皇爷爷疏忽了你啊,以后有空,你便多来宫中坐坐,陪咱说说话儿。”
“是,皇爷爷!”朱允熥轻声应道。
老朱忽地站起身来,踱着步子,走出凉亭,又转头指着凉亭旁两侧的立柱道:“这个地方,咱一直想写一幅对联来着,却想不出该写些什么?”
“朝里的大学士们,自然是学问高,诗词文章都写得好。”
“可这个地方,咱不想让他们看见。”
“瞧你今日在朝堂上写的那首词,颇有几分功底。”
“不如就由你来给这凉亭写一幅对联。”
“记着,对联要与这菜园子,与这亭子,与这院子相衬。”
朱允熥当即让人备马车,出了吴王府,直奔开国公府而去。
到了府门前,便见旁边围聚着许多人,皆是粗衣麻布的装扮,应该只是寻常百姓。
久居深宅大院,难得出门一趟,朱允熥也想体验一下大明的市井文化,便吩咐下人,将马车停下来,他下了马车,向着那群人那里走去。
“你们都听说了吗?”
一群当中,一个粗壮汉子正说得眉飞色舞。
“前几日,西市街头,来了一名疯疯癫癫的僧人。”
“身披袈裟,健步如飞。”
“他一边走,一边还唱着歌,唱的是:吴王立,天下兴,乾坤从此定;八百年太平!”
“大家都只当他是一个疯和尚,也没有人去细究。”
粗壮汉子压低了音量,装腔作势,神神秘秘地道:
“不料,那人出了仪凤门,到了长江边上,竟一路踏江而行,消失在水波天际!”
他猛地一拍大腿,提高了声音。
“原来那疯和尚,竟然是仙佛临凡!”
这番讲述,绘声绘色,声情并茂。
看来此人应该是一个讲故事吹牛逼的高手。
人群中,有人质疑道:“世上哪有什么神仙佛祖?就算有,肉眼凡胎的人也看不到,只能看到庙里的泥菩萨。还踏江而行呢,我却是半点都不信。”
“嘿嘿嘿!”粗壮汉子笑道:“当时在场可是有多人亲眼所见,要不然,消息也不会传出来。”
“你信不信,那就随你了!”
“我信,我信!”人群中有人接言:“世上当然有神仙了。此事我也有所耳闻,却不知那神僧口中唱的那首歌,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粗壮汉子嘘了一声,众人便围得更紧了,一个个皆竖起了耳朵。
粗壮汉子压低声音道:“我隔壁邻居是一个秀才,学问可大着呢。”
“听他说,此事关乎朝廷大政,我可以说给你们听,但你们可别到处乱传,弄不好,可是要掉脑袋的!”
他说着,做了一个割脖子的手势。
众人皆连连点头,却也都越发好奇起来,没有一个人离开。
自古至今,市井百姓对什么宫廷秘闻,皇家轶事,兴趣都是非常浓厚的。
有机会听到,就绝不愿意错过。
至于说什么杀头之类的,他都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说了,那谁还会真的往心里去呢。
朱允熥虽然站在人群后面,却也听得清楚。
粗壮汉子四周望了望,见人围得多很多,胆气也更壮了。
毕竟,在众人面前说一件大家都不知道的秘闻,可是能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
他的声音,又不自觉的大了三分,说道:“这首歌,与咱们大明的未来的皇帝有关。”
此言一出,围听百姓的呼吸声都骤然变得粗重起来。
谁还不想听一听未来皇帝的秘密呢?
越是底层百姓,对这种事的好奇心便越大。
“快说,快说!”有人已按捺不住地催促道。
“前些日子,太子薨,咱们陛下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好不悲伤难过。
“比秦王晋王年少的时候,可听话多了。”
“老大在九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老朱心里高兴,精神也抖擞起来。
又问道:“熥儿呢?”
“吴王搬出东宫后,有一干勋贵子弟和军中将领前去道贺,其中以开国公为首……”
蒋瓛一五一十,将常升如何聚众去吴王府,如何送礼,乃至与朱允熥之间的对话,以及被打了板子的事,都详详细细说了一遍。
“哈哈哈哈!”
老朱听完,拍掌大笑。
“熥儿这孩子,做得还真好啊!”
“既教训了常升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浑小子,又让他心服口服,还维护了与炆儿的兄弟情谊,好啊,好!”
“咱一直担心,咱殡天之后,后世子孙会驾驭不了那群开国将帅,如今看来,倒是有点多虑了。”
说着说着,他的眼眶中竟有些湿润。
自从朱标死后,老朱便在计划着,该如何屠戮以蓝玉为首的一干开国功臣将领。
在此之前,他也曾杀过李善长,胡惟庸等功臣。
可那不一样。
一方面,涉及到君权与相权之间的争夺,他不能退。
另一方面,自建立大明以来,朝中官员将领多为淮西人,他们也拉帮结派,打击其他官员,将整个大明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老朱身为皇帝,必须要扭转这种状况。
实际上,老朱骨子里是一个很重情谊的人,忘不了曾经帮助过他的老乡。
他也和项羽一样,不愿锦衣夜行,想衣锦回乡,炫耀自己的成就。
故而,才将一干乡亲都封官加爵,全部供养起来。
至于跟着打天下的淮西功勋集团,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可同样,为了江山稳定,老朱杀他们的时候,也没有丝毫的犹豫。
现在,当他准备再次举起屠刀的时候,老朱却其实是有点犹豫的。
蓝玉等将领,本来是他给太子朱标留下的班底。
如果不是朱标身死,就算蓝玉再骄横,老朱也不会杀。
但为了大明江山,老朱哪怕再不舍,也狠得下心。
自古成大事者,绝不可能心慈手软。
老朱靠一只饭碗起家,以乞丐之身夺得天下。
他的心,绝对足够硬,也足够狠。
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毕竟也是多年一起共事的人,如果能够不杀,那老朱又何乐而不为呢?
从朱允熥身上的,老朱看到这样的希望。
他虽然年少,但似乎还真有办法,能驾驭得了那群勋贵子弟,功臣悍将!
“在此后的几日,吴王殿下……”蒋瓛的声音慢慢低了下去。
皇帝陛下如此高兴,他不想让其生气发怒。
“怎么啦?”老朱察觉到蒋瓛的声音变化,当即追问道。
蒋瓛只好接着说道:“太监赵瑞帮他找来了一群歌女舞姬,还有小时候玩的器件儿……”
老朱微微皱眉:“难道他就因此而整日沉醉于温柔乡里?”
他的语气骤然提高了许高,狠狠道:“这个赵瑞,该杀!”
旋即,又放缓了声音。
“少年慕艾,也是难免的事。
”
“陛下也不能容他!”
姚广孝慈悲的脸上笑容满面。
“可他不知道消息也就罢了,明知消息却他作壁上观,于蓝玉等勋贵武将而言,便是背信弃义,从此也会与他恩断义绝。”
“不仅如此,陛下要动蓝玉,他却束手旁观,那他便是对陛下不忠不孝!”
“此次,他是进也不能,退也不能,不进不退,也不能!”
朱棣抚掌大笑,道:“也只有你道衍,才能想出这般妙计。”
稍许,又有些不安道:
“不过,我私自将父皇有意动蓝玉的消息透露给他,却不知父皇心里会作何想?”
姚广孝笑道:“这一点,倒也无须太过担扰。”
“其实你我皆清楚,自吴王在殿下直言索要储君之位,索要大明江山之后,陛下心中对于是否还要拿下蓝玉,恐怕有些迟疑了。”
“若真让吴王继位,那蓝玉就不该拿下,也不会拿下。”
“此时将消息放出去,正好逼着蓝玉狗急跳墙,也逼着陛下不得不早日下决断,拿下蓝玉。”
“如若不然,待陛下回心转意,立了吴王为储君,事情可就无法再挽回了。”
朱棣沉默半晌,叹道:“确实是这个道理。”
“我也是被逼无奈,才将了父皇一军。”
姚广孝摸了摸胡须,又道:“这是一举多得的法子。”
“何况,陛下当初找你商议,便是存了心让你做准备。”
“要做准备,就不可能只有你一个人知道。”
“你也必须向一些将领交待一番,才能做好准备。”
“吴王是皇室的人,告诉他,认他早做准备,也是正理,算不得违拗圣意。”
朱棣道:“话虽如此,但你我都心知肚明,自那日朝堂上的事之后,情况已经起了变化。”
“我不过是钻了父皇没有重新再说的空子罢了。”
“当断则断!”姚广孝道:“吴王绝不简单,况且若他真当储君,将来继承大位,以殿下与蓝玉等人素来的仇怨,将来殿下恐怕想要安稳过一生,也是痴心妄想。”
“如今断了吴王的前程,就算是献王受益,最终获得储君之位,结果也好很多。”
“何况蓝玉等人,又岂会坐以待毙?”
“他若临死反扑,我等再从中搅浑,未必没有将献王也一起搬倒的机会。”
“秦晋二王,在贫僧看来,皆不足为虑。”
“到那时候,殿下便未必没有再进一步的机会了!”
朱棣闻言,脸上掠过一抹笑意,道:“一切都得多谢大师帮本王谋划了!”
姚广孝笑道:“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了。”
“我的谋划虽然不差,但他会如何出招应对,犹未可知。”
朱棣道:“这条计策,就算他看穿了,也该是没有任何办法应对,倒也不用担心了。”
姚广孝撩起窗帘,望向外面漆黑如墨的街道和天空。
“贫僧也想不到,他还能有什么应对之道。”
“只是总觉得,此子恐怕没有这般容易认输!”
“或许,他会有我等都意想不到的招数!”
”
“皇爷爷真要重重赏我?”朱允熥嘻皮笑脸道。
“君无戏言!”老朱笑着点头。
旁边的朱允炆,此际心里如有万千奔马,呼啸而过。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朱允熥进献的东西,竟然真是大宝贝。
听到老朱要重赏他,嫉妒得快要发疯了。
又见朱允熥这般模样,心中更是暗觉不妙,可偏偏还无法出言阻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皇爷爷,孙儿的理想,是让天下人人有书读,个个能识字。”
“然而,大量兴办公学学堂,固然能扫除“文盲”,花费却太大,国家难以负担,百姓亦不堪重负。”
“而常人之心,天生懒惰,圣人的教诲和道理,固然不差,常人却不愿意刻苦学习。”
“反而消遣娱乐的东西,他们却都非常喜欢。”
“道德文章千古,人们却不愿意好好认真地读。”
“相反,市井流言,怪诞故事,离奇传说,街头巷尾四传,好事者听到便喜欢得不得了。”
“正因为如此,那些讲书的,唱戏的,才有无数的人追捧。”
“孙儿心中想着,要教导人们读书识字,就要从这里入手。”
“给他们讲书,唱戏文,讲故事,人们才会感兴趣。”
“然后,再从中讲一些圣贤的道理,宣传一下国家的律法和政策。”
“老百姓们喜闻乐见,愿意四处传播,便会慢慢成为深入人心的真理。”
“现在有了滚筒式油印机,孙儿便想用用它来举办报刊,在上面刊登书籍,戏文,故事,吸引大家观看。”
“再从中传播圣贤的道理,宣扬国策,宣扬律法,使人人皆知,个个传诵。”
“百姓们也可以借此读书识字,使他们学的知识,不至于很快遗忘。”
“此举利国利民,还望皇爷爷恩准!”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虽然文盲很多,但更多的是半文盲。
特别是男子。
大多数百姓家庭,哪怕家里很穷,也会想法设法让儿子去私塾读几天书,认识几个字。
这种层次的文化知识水平,因为实在太低,在实际生活中,除了认得自己的名字,会写自己的名字之外,几乎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
但正是这些人,他们喜欢看戏文,喜欢听说书先生讲故事。
他们会成为办报刊最忠实的读者。
后世有伟人总结,要掌握一个国家的政权,最关键是两项。
一是“枪杆子”,二是“笔杆子”。
“枪杆子”即武力。
这一点,朱允熥无须担心。
他的身份,意味着天生就有勋贵武将的支持。
尽管打了蓝玉耳光,打了常升板子,但他们都不可能背叛他而转投朱允炆。
他们还是会支持他的!
朱允熥所要忧虑的,是如何训服他们,让桀骜不驯的武将勋贵乖乖听话,而不是担心他们支不支持的问题。
笔杆子,实际上掌握在朱允炆的手中。
无他,文官集团都支持朱允炆为储君。
尽管武将勋贵集团在朝堂上权大势大,但读书人仍然掌控着天下的舆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