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重生之无敌战神》,由网络作家“佚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陈子云自小擅长围棋,别无长处。在爷爷的安排下,他入伍参军考了军校,分到某甲种师当了名侦察参谋。在一个雷鸣电闪的夜晚,他回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乱世之中,开始了一场神秘莫测之旅。
《重生之无敌战神》精彩片段
:参谋陈子云的美梦被渐渐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
如果换了别人,他理都不会理,周末睡懒觉是他的最爱。但他知道此时外面站着的极有可能是他未来的顶头上司,后勤部长刘玉河,所以他必须迅速地离开温暖的被窝。
军官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但上校和中尉之间的差别还是需要让陈子云表现出应有的谦恭,他三下五除二就把军容弄得齐整。
刘玉河看到书桌上的瓷碗里还剩下些昨晚的饭菜,拉着陈子云一边往门外走,一边满脸笑容地说:走吧,食堂里的菜我都吃腻了,所有的菜都是一股子味。到我家去,我让你嫂子给你做两个菜,给你改善改善伙食。
一个甲种师的后勤部长哪能隔三差五没事就掏钱请人吃饭?这里面当然是有原因的。
全师都知道陈子云是新来的围棋高手,拥有专业段位的。
而刘部长恰恰是个棋迷,在陈子云没来这里之前,号称下遍天下无敌手,包括他们驻扎的小县城内。以至于找不到对手的时候只能去看电视比赛的录播或打棋谱自娱自乐。这个说法并未得到证实,陈子云后来就认为,以刘部长的棋艺在一个县城打比赛,是绝对进不了前十名的。但这种话,他永远也不会说,这是他做人的原则,也是父亲经常教他的,做人要只种花不栽刺。
陈子云来了以后,刘玉河就像是遇到知音一样,有这样的高手过招,让部长的棋瘾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是节假日,就非得拖着陈子云不可。
男人的嗜好多的好比天上星星,数都数不清。有的喜烟,有的好酒,有的想升官发财,又有的好美色,当然爱好赌钱的也不在少数。更有些人疯狂地喜欢一些竞技体育项目,就像刘玉河经常说的那样,如果他能下到个九段,换个司令也不干。当然这话太过虚伪,未必是他的心里话。
因为夜里又失眠,到凌晨四点才睡着,陈子云的情绪并不高。所以,他一反常态地没有对领导表示应有的遵从,或者又因为今天在刘玉河家帮厨的小护士的原因,又或者他今天想表现一下。总之,他和平时有所不同。
按例刘玉河都是执黑先手,可等了半天,陈子云都没有落子,甚至没有把手伸进棋盒里,还把头微微地低了下来。
刘玉河是个聪明人,他无奈地摇摇头,苦笑着说:小子想让我两子,也好,总得赢一局吧。说着又在左下角落下一子。陈子云这才开始应对。
刘玉河的棋力也算不弱了,业余5段的水平是有的。可是和陈子云差的不是让二子的水平了。
陈子云从四岁开始,父亲就开始训练他下围棋,立志要把培养成宜兴市围棋界的丁俊晖。但事与愿违,围棋与天份还是有一定关系的,陈子云虽然也比较努力,甚至从小对围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到了废寝忘食、手不离谱的地步。但直到十五岁那年,才拿到业余五段,虽然在入伍之前,已经升到专业三段,但父亲花高薪请的一个高手说,今后再下点功夫升到专业五段没有大问题,但再想进步,就不太可能了,何况眼下,国内是高手如云,升段之难比上清华北大之类的名校差不了多少了。
陈子云的父亲是个业余棋手,虽有望子成龙之愿,但家里还是爷爷做主。作为县里的老武装部长,让孙子去参军是他很早之前的打算,也是他力所能及范围的事。为此,陈子云的父亲一度很失望,他认为儿子的身体板吃粮当兵根本就是个笑话。
有一天,父亲仍想让儿子继续学棋的时候,爷爷大发雷霆,说:就算拿个六段七段有什么用,子云打小学习成绩好,如果不是你非要他学下棋,我看清华北大不一定,南大浙大总是考的上的。我想好了,先去当兵,考个军校出来当个军官,多好的事。身体差点,怕什么,当军官是带兵的,又不是让他当特种兵,冲冲杀杀的,再说,当军官待遇多好,你看看我,一个月退休工资比你这上班还高1000多块,别人想去还去不了,你还不乐意了?
爷爷是家里的权威,也是父亲最畏惧的人,他们那辈人教育孩子从来不用嘴,父亲小时候不知道被他抽过多少记耳光,所以,对爷爷的决定,他不敢再提反对意见。
陈子云更不敢说话,其实,他根本不想去当什么大头兵,陈子云和班上一个女生很要好,他们商量一起去考浙广的,就算以后不能进电视台当主持人,现在网络发达,随便找个视频网站当个主持人也是挺拉风的。
别看陈子云瘦小,可特别上镜。女友说,他的脸形就是为做主持人生的。可爷爷的话在家里就是圣旨,任何人都不敢不听,包括陈子云在内。为了这事,陈子云抱着班上的那名女生坐在公园的一个角落里哭了一个下午。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其实爷爷的计划对于陈子云这样的人来说才是最完美的。数年之后,全家人都感受到了这一点。在他老人家的精心安排下,陈子云混得是顺汤顺水,工作是有声有色。
陈子云身高168,按现在的标准看是个半等残废,更重要的是他的体重只有100斤,当初,班上一半的女生体重都要超过他。还好他有一个聪明的脑袋瓜子,这和从小下棋或许有些关系,另外这小子不但智商高,情商也挺高,和领导关系处得也不错,加上爷爷的战友帮忙,第一年便考上了军校。毕业后分配到这个甲种师任副连职侦察参谋。
刘玉河的棋下的一般,可夫人做菜的水平就非同一般了。陈子云到部队后也没少跟着领导去大酒店,可他认为,论起家常菜,很多大厨的水平远不及刘玉河的夫人。
陈子云还是挺愿意陪刘玉河下棋的,一是能过过棋瘾,二是和领导搞好关系总没有错,何况,陈子云并不喜欢当侦察参谋,他更喜欢后勤部,刘玉河已经答应他有机会一定把他调出来,当营房管理员。三是因为刘玉河找了一个相貌一般却手艺非凡的女人做妻子,每次来这里都能大饱口福,虽然他的饭量小的惊人。
今天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刘玉河夫妻要给单身的陈子云做媒。和刘夫人下厨的还有一个年轻女人,是军医院的护士。
陈子云除了对下棋感兴趣,对女人特别是漂亮的女人并不排斥。除了当年的同班女同学,在军校和当参谋这几年,也处了几个女朋友了。
他对这个安排不仅不反感,反而有些期待。因为刘玉河急着把他拉着入座下棋,还没有来得及介绍,没有仔细看过她的正脸,但从身后看,身材多有可取之处。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护士让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或许这就是人的宿命所在。
小护士长得清秀可爱,身材更是一流,是陈子云喜欢的那种类型。
晚上理所当然就由陈子云送护士回医院。很自然地,他就牵了她的手。
开始小护士还有些诧异的样子,意思是你太快太直接了吧。但并没有要把手伸回去的意思,看来人家也是久经沙场,见怪不怪的。再说,陈子云虽然身材瘦弱,但五官端正,长得青春帅气,一套中尉军服又平添了英武之气,女孩子见了总是有些喜欢的。
小护士说:怎么看你脸色不好?陈子云实话实说:老毛病了,动脑多,失眠。小护士很专业地说:你要不怕得老年痴呆,我可以帮你的,开点艾司唑仑片给你。
陈子云以前就想去医院开些安眠药,又听说开这些药的手续烦杂,每次只能开个几粒,就懒的去了。就说:好啊,那真谢谢你了,解决我大问题,回头我请你吃饭。
小护士笑笑说:原来你这人功利心挺强的,帮忙就请吃饭?而且还假的很,人家说了,回头请吃饭,那都是托辞,是没有诚意的。
陈子云心想,小护士并不是很容易对付的那种,于是笑着说:算我说错了,那就下周五晚上吧,我到你们宿舍来接你。到哪去,吃什么,由你来决定。
小护士很开心的一笑,说:那你等我放你的血了,为了这顿大餐,我也得拿药给你。
陈子云在楼下只等了五分钟,小护士就下来了,对他说:一瓶大的,一瓶小的,大的是维生素,你手汗重,有些褪皮,吃些好,小瓶的就是安眠药,这种叫艾司唑仑片和以前的药不一样,毒性非常小,对人危害不大,但也不能全吃了,不然挂了别来找我。
陈子云心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药一瓶一百粒,啥手续没有,说拿就拿来了。他想安慰小护士一下,也是被她妩媚的笑容打动,接过药的时候就想亲她一下,哪知被小护士看穿了,灵巧地跳开了,远远地说:还没请我吃饭呢,我要值班去了,下次再联系。
陈子云无奈,只得向她摆了摆手,心里盘算着下次吃过饭后,怎么把她哄骗到自己的宿舍里。
回到宿舍楼下的时候,远处开始电闪雷鸣,暗夜中隐隐可以看到云层密布。
陈子云没有急着回到宿舍,以前之所以睡不着,是因为晚上喜欢上网看英美剧,这回看的英剧《反击》已经第三季了,今天真是关键的一集。但明后天的演习需要他汇总材料,他还得到值班室再熟悉一下情况。他现在还是侦察参谋,部队演习调动,都是他和科长坐在第一台车上带路。大部队行军,走错路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事。你说GPS,狗屁吧,有个参谋就拿着那玩意硬是让部队绕行了五十多公里。
部队没人相信那个东西,包括现在咱们自个开发的北斗什么的,做个参考可以。实战那都是靠自己的摸爬滚打的经验。战区里,五万分之一的地图,几乎就像一张张棋谱一样,印在自己的脑子里一样。这是陈子云非常引以为豪的事,他几乎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这也是科长非常看重他的原因。
夜里一点,看完《反击》的陈子云没有丝毫的睡意。他拿出艾司唑仑片,扫了一眼,看最多能吃四粒,就着桌上的一杯昨天夜里的茶水,他把四个小药片吞了下去。
外面闪电映照着室内一片惨白,一个炸雷似乎在当空劈开,声音大到让人一阵心悸,陈子云吓得有些胆战。
过了半个小时,也还是没有睡意,他想了想又从瓶子里倒了几片药,这次连茶水都没用,就干吞了下去。他索性把被子蒙上,什么也不想,就迷迷糊糊睡过去了。
似乎睡了没多久,又似乎睡了很久很久,突然一个公鸭般嗓子大声地喊着:之郎、之郎,快快醒来。
陈子云睁开眼睛,看到眼前的一切,头脑里突然一片空白。自己明明在师部干部宿舍楼里睡着了,怎么会来到这样一个地方。这种建筑他从来没有见过,三国城、宋城、横店凡是他去过的地方都没见过,怎么还有这么奇怪的地方?而自己的装扮和喊他的人也都是古装打扮!这是怎么回事?是有人在恶作剧吗?
:陈之云蓦然醒来,足足过了一柱香的功夫,才理出个头绪来。
他确定自己没有失忆,过去二十多年来发生的一切都历历在目。但是,同时又记忆起另一个自己,就好象两个脑袋长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而且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没有人在恶作剧,他突然在一觉醒来,就来到了南朝。
因为,新的身份也如昨日发生一般的清晰明了。他叫陈庆之,字子云。本是宜兴人,因家贫且出身寒微,父亲让他跟了随王的参军萧衍当了随从。
那时有点本事的人给人当随从被称为门客,其实就是侍候笔墨的清客,闲时聊天的伙伴,陈子云读《红楼梦》时里最瞧不起的就是这类清客门人,没想到自己也成了这种人。
来不及细想,门外的三良已经几番催促了。
今天是萧衍和友人相约去杨梅山踏青会文之日,也是为了萧衍赴京任官饯行。这在萧府来说是件大事,谁知他却睡过了头。
匆忙之间他和耿仲一起(就是喊他起来的一名仆人),拿了昨晚早就准备好的器具,和小厮三良往牛棚里去。
车夫墨根早就准备停当,帮着三人把东西摆放好,大车就径直到了萧宅门前接了主公萧衍上车。
到了杨梅山脚下,早有两辆大车在此等候,数位文士纷纷上前和萧衍等人作揖携手互述短长。
良久,众人各寻个僻静处,由下人铺了木几,奉上笔墨,几个人或立或坐,观景闭目,一副挖空心思,搅尽脑汁的模样。
陈子云刚才听萧衍说,今日是“竟陵八友”相会最全之日,什么竟陵八友,他高中毕业之后上的军校,只听说过竹林七贤什么的。竟陵八友,莫名其妙的,估计古时候这种爱好文艺的愤青比比皆是,哪朝哪代都有,那时候结社论文又无需报官登记,方便的很。
不久,当一名长相儒雅的文士写完一首诗后,萧衍等人争相观看,都叹为观止,大加赞赏。
萧衍边点头赞叹边说:灵晖兄,这首《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令人叫绝,你们来看,尤其是这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写得精妙之极,精妙之极啊。
陈之云听了大吃一惊,这才知道自己一定是孤陋寡闻,这竟陵八友定非是等闲之辈。
中国古诗词他会的并不多,但他曾和朋友在安徽宣城谢眺楼游玩过,也知道唐代李白在宣城写过: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这人他应该是知道的,竟然就是宣城太守谢眺。
大家约定来者都要吟诗作画的,连同清客在内,共有十四人之多,很快就要轮到陈子云了。他心想,早知道上学的时候把唐诗宋词都熟背下来,让你们个个是瞠目结舌、五体投地。就这样,我随便挑个两首卖弄一下,也不会比你们差多少,毕竟你们和李白、杜甫、杜牧、李商隐什么的还是有差距的吧?
可是,如何卖弄也是个问题,毕竟毛笔字并不是陈子云的强项,他也不知道之前自己的诗作水平如何,所以不敢过份显摆。他想,魏晋之前的诗当然不能用,那么唐代的诗,这些人一定就不知道了,于是,他并未到几前取笔来写,而是边远眺前方,边踱着方步,一脸的思乡之情,随口吟诵起孟浩然的一首诗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刚刚念完,谢眺首先大声叫好:好诗,好诗。意虽浅,情却深。谢眺眼含热泪继续说:读此诗,竟让我想起我的母亲大人,这样的诗,平和中庸,意味深长,正是诗中高手。之郎之才不可限量啊,原来你一直是深藏不露,早有佳作天成,啊呀,我竟未发觉之郎之才,有愧有愧,此诗必千古流传,好,好,好。之郎可有意到我府中,我愿向刺史保举你到我手下为官。
陈之云这时候已经知道,南朝的人亲切的称呼就叫郎,自己叫陈庆之,所以,谢眺称作之郎是亲昵之举。
陈子云心想,亏得李白老先生对你推崇备至,要知道我是因为抄了别人的诗,你对我如此见待,估计李白老先生得活活气死。
没等陈之云回话,萧衍便抚掌大笑起来:如此人才,我岂可轻与他人,何况之郎若是不在,何人陪我手谈?
当朝著名的诗人如此夸奖自己的门人,让萧衍心中大悦,不过,他也略有遗憾,从前只看重陈子云的棋艺,反而忽略了他的文采。此人必可助自己成就大业,他是个心中有大图谋之人,正四处网罗人才,想到这一点,更是喜上眉梢,乐不可支。
众人听了皆说:是啊,萧侍郎棋艺高深,唯之郎可与对决,他哪舍得放离他。陈子云暗想,难道天意如此,又是一个要我陪他下棋的人?
除了自己的主公萧衍和谢眺之外,另外六人为王融、任昉、沈约、范云、陆倕、萧琛,他们大多都有官职在身,家世显赫。陈子云记得,除了沈约好象在历史上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其他人都没有怎么听说过。
不过,因为他刚才的那首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几个人都和他聊了起来,但诗歌词赋他并不擅长,那些个韵律平仄都不太懂,所以不敢胡言乱语,胡乱应付几句,就躲了开来。他得想着怎么能尽快脱下这身侍候人的青衣小帽,如何想办法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陈子云估计在上午十时的样子,下人们就开始准备食物,看来南朝时的用餐时间和现代人是不一样的。
席间用了酒肉,肉的吃法,也就和现今的烧烤差不多吧,抹了些盐,加了极少油脂和不知名的香料,看上去有点像是胡椒。架上火烧熟即食。
酒的味道有些奇怪,像是米酒,又有些黄酒的味道,但色浊不堪。
陈子云食量本来就不大,吃了些就饱了,看清客们吃的都津津有味,显然对他们来说,这是难得的美食了。
萧衍大声说:“三日不读谢郎诗,必会口臭,一日不手谈必烂手足也。大家各取所需吧。”三良听后,早就取出棋盘和黑白棋子来,陈子云与萧衍在树荫下对弈。其他人有抚琴的,
有作画的,有的仍是背手踱步,吟诗弄句,更有清淡之士,在远处松树下,高谈阔论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
在刚才和竟陵八友吟诗作画之后,陈子云和其他几位名士的门客也有过交流,这些人本也非泛泛之辈,只是南朝做官的制度,采取的是举荐制,要做官必是士族门阀或官宦之后,否则只能给官员们做做清客。想当官必有很深的渊源和机遇才行。
沈约的清客叫做古基的就叹道:晋人左思所言不假,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寒门之士,纵然有才,又有何用,能跟着大人们吃个饱饭也可以知足了。
此话让陈子云听了丧气,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办法回不到现代,在这个朝代不是门阀子弟,只能混混日子了。
小厮三良从布袋中取出的棋盘表面和当代的基本上一模一样,只是棋盘材质极为讲究,居然是陶制而成,高有六寸,下方中空,周边刻缕云朵形状,精致无比。
更让陈子云的惊奇的是,据老师所说,古时弈棋都用卵石,而萧衍所用的均是玉石。就是这棋盘这棋子,要放在当代,那最少也要值一个亿人民币了。
对围棋的历史,陈子云这样的高手并不陌生,据说,魏晋南北朝之时围棋为17道,到隋朝才改为19道,但眼前的棋盘也是19道。看来之前学的历史很多都对不上号。不过,陈子云并无所谓,如果是17道那就更加简单,赢起来更轻松一些。
萧衍手里捏着一颗白棋,没有丝毫犹豫,先落下一子。陈子云这才明白,起码在南朝下围棋是白子先行。要知道围棋界对中国古代何时采取白先黑先的问题曾争论不休,一直以来也没个定论的。如果能回到现实生活,仅凭着这些发现,他就可以写出一篇极有分量的论文来。
萧衍的棋力着实不弱,比起刘玉河水平高出一大截。陈子云初步判断,他相当于业余七段,甚至是专业初段的水平,当然和自己比还要差了一截的,即使不倾尽全力的情况下,他也不能轻易能赢了自己。
一盘棋下了足足三个时辰,萧衍虽然全局形势岌岌可危,但仍思索再三,不轻易投入一子。
古时下棋并无时限,亦无催促之理。陈子云不急不躁,一丝不乱。
这时候的陈子云已经很了解他了,萧衍为官并不倨傲,喜欢文学,是个有真本事,且是个爱才而不妒才之人。对于下围棋更是爱好到痴迷的程度,胜败对他来说并非关键,享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才敢下了狠手,不轻易相让。
天色之晚,萧衍和陈子云相约记下棋局,约了晚间回府复盘续战。
原来萧衍其人,最好弈棋,经常通宵达旦,正襟危坐,没有人能像他这样坚持下来,唯独陈子云可以。
陈子云从小就瘦小少食,喝水也少,经常下棋十几个小时,对手去了几次厕所,他连一次都没去过。这个很对萧衍脾气。加上古人棋艺有限,找出一个像陈子云这样的高手更是难得。
萧衍从见到陈子云那天起,几乎每天都会和他见面下棋,府中之人都知道萧衍对陈子云的器重。因此,无论是衣食住行,无人敢有怠慢。虽然地位不高,但陈子云的小日子过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此时,各人纷纷给萧衍敬酒饯行,恭祝他高升在即。
临行之前,谢眺特意又来寻陈子云说:子郎如有不嫌,到建康之后,可到乌衣巷来谢宅寻我,我备下美酒与你共话。
说着紧紧握着他的手,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陈子云也假装客气一番,心想,我若再多背几首诗,或许能受到你们这些当官的举荐,不过,还是先跟着萧衍吧,怎么说,他现在算是我的主公,官做的也不算小了。
萧衍原是卫将军王俭的参军,因文采出众,后被推荐为随王的参军,正是官运亨通之时,谁知父亲不幸身故,按旧制,只得回乡守丧三年。
守孝期满之时,朝廷下旨,已授其给事黄门侍郎兼太子庶职。
之所以有这样的任命,还亏了萧衍死去的老爸。
萧衍的父亲萧顺之即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曾做到卫尉这样的高官,后来身体不适后才告老还乡。临终前,上书给当今皇上齐武帝,要求照应自己的儿子。
所以,齐武帝才会在萧衍刚刚守丧完之后就马上起用了他,一方面是不负老臣所托,再说毕竟朝廷缺少人手,重用外姓人难免会重蹈政息人亡的悲剧,自家族人,用起来放心一些,所以急召其入宫任职。
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陈子云心下叹道,真如古基所说,我爸何不姓做萧?
陈子云心下盘算,南朝的给事黄门侍郎是陪伴皇帝左右议政并起草诏书的,相当于清朝军机大章京,品级虽然不高,但离军机大臣也就一步之遥,如果萧衍当了军机大臣什么的,他的门人,随便放到个州县也是个官。如果回不到现代,那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了。看来,虽然身逢大变,好像老天对他不薄。如果弄个刺史什么的官做做,以后在宜兴立个碑石,让后人知道自己的事迹也是好事一桩。
谁知陈子云的美梦还没做完,萧衍就摊上了一件大事。
:此时,齐国建国已十四年。
和很多中国人一样,陈子云虽然读过中国通史,一般来说却都不可能记得清爽这段历史。
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混杂不堪,除了专家很少有人能把这些国家和君王记忆周全。而陈子云恰巧有过研究,因为大学里写过一篇关于岳飞之死的论文,认为宋朝皇帝不信任武将的根源就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所以对南北朝还是小有研究,没想到此时派上了大用场。
有些东西不需要从史书上了解,齐高帝萧道成在民间的口碑那是没得说的。他在位虽仅四年,但为人宽厚仁慈,教子有方,儿子齐武帝也是英明神武。
历史上谁都知道,从晋开始到南北朝,兄弟相残,子弑父,叔杀侄,大臣杀皇帝之类的事层出不穷,一桩接一桩的悬案。说一到万,就是谁有权谁心狠手辣谁就能掌权当皇帝。
齐国这十四年,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那段乱世中,就宛若一盏明灯,说是政和清明的盛世也不为过。
十四年间除了发生了一起唐寓之叛乱事件之外,也旋平之。国家基本无内乱外祸,君主不严苛收税,百姓算是丰衣足食。
萧衍带着陈子云等人乘车向都城建康行来。
一路上,集市众多,人群熙攘,一派丰足景象。其时,女人不受理教约束,沿途多有各色娇娘,锦衣布履,衣着华丽,越往都城,姿色出众者越多,让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
陈子云也心有所往,建康即是后来的南京城,他也想看看这个从东吴开始就是都会的城市究竟会是怎么的一派繁华。
到了都城没几天,刚驻入事先买好的宅第,收拾各项物件,萧衍拜见皇上禀职,一切都还没安顿好,更无暇游览都市盛景,京城就出了大事。
齐武帝驾崩了。
一时间,宫庭内外,哭声一片,只是哭的人心情不同罢了。
对历史上的齐武帝陈子云知之甚少,但最近了解之后,对他却是由衷的钦佩。
原来这个齐武帝真是少有的好皇帝,比后世人们书中写的康熙乾隆什么的要好百倍都不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时刻关心百姓疾苦,遇到灾情总是亲往一线赈恤,而且真金白银掏的都是内库里的钱,就是自掏腰包救困救急,并不是拿国家的钱访贫问苦。
这位主子,在位期间,多次奖励农桑,减免百姓租税;他还兴办学校,培育人们的德行,提倡节俭,从不做奢靡之事。
除此之外,陈子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他还做到了两个第一。他是第一个提出要简办婚礼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反腐败最为彻底的一个皇帝,连皇子子犯法贪污也不放过,查到真凭实据后,亲手斩杀,这份狠劲让齐国无数官员变得清廉自重。
陈子云和萧衍闲聊时,下意识地说:真是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真是不易。
萧衍看着陈子云说:之郎常常说些令人诧异的俚语来,偏又如此恰当准确。你还不知道,皇上离驾崩前一天诏书,说:身死之后,布衣俭葬,除随身一把刀剑之外,不入任何葬品,也不大做丧事。官员休息数日后就照常上朝理事。
陈子云沉思了一会,终于下了决心,他认为有必要先向萧衍说明他的一个看法,虽然作为幕僚,这既是应该的,也是危险的。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按说南齐老百姓在乱世中摊上这么个好皇帝是个大好事,所以大家都可惜这个皇帝死得太早,京城百姓听闻噩耗,有哭昏倒者。
此时,宫里也是哭声一片,但其中的大部分人,远远没有百姓悲痛了。甚至有的人迅速地行动起来了。
中书郎、宁朔将军王融第二次来到萧宅的时候,是陈子云出面接待他的。
这是两人的第二次会面了,王融也是竟陵八友之一,文采稍逊于谢眺,也是当世少有的文学名家。何况其身居高位,品级比起萧衍的职务还要高出两级。
陈子云非常恭敬地向他行礼,并让小厮三良沏上好茶。
王融一面还礼,一边拖着陈子云,急急地问道:萧侍郎安在?我有急事要务寻他,子郎快快请他出来与我会面。
陈子云佯装为难,慢吞吞地说:使君大人身体有些不适,实在不宜见客,王大人还是改日再来,或稍等数日他身体好些,在下请他去大人府上相会?
王融一改往常不紧不慢地斯文相了,急匆匆地说:我有急事寻他,马上就要见他,萧待郎安在?
边喊着就要往厅堂里走。陈子云一把拉住他,一脸神秘地说:王大人与我们使君大人也是故交好友,我就不再隐瞒,但您千万不能把这事说了出去,否则使君大人脸面全无,也会怪罪于我。
王融听了这话,觉得事情一定非同小可。于是站定后说:你说便是,我一定会守口如瓶。说着伸手指天,立誓为证。
魏晋时期,虽然男人们崇尚清谈,但把名誉看的极重,发誓的事绝不会拿来开玩笑。他催促陈子云:你快快说来,到底是何等之事。
陈子云看看左右无人,还是凑到王融耳边,显得更加神秘郑重。他轻声说:我家使君大人买了个小妾,前几日公务繁忙,本来下人们昨日预备为他们圆房合卺。可是不知何故,那女子居然用刀子戳了大人胸前,我已经寻了名医郎中,但都无十足把握可以救治。这等丑事,岂能张扬出去?所以万请大人谅解。
王融听了,低头在庭院中来回急走,突然向陈子云说:你家大人现在如何,能否开口说话,我这里确是有要事相商,国事即是天下事,所以我今天务必要见大人一面。
陈子云沉吟一阵,说:也罢,我就帮大人担点干系,带您见上一面,只是刚才我家大人已然神志不清,现在能否开口说话尚不得知。
说着,陈子云向门外的三良使了个眼色,带着王融穿过厅堂向后院走去。
宅中朝南主屋便是萧衍的居处了,除了妻妾二人哭啼之外,一郎中模样的老者也是频频摇头,显是无能为力的样子。
王融仍是不死心,悄然揭开帐帷。只见萧衍上身半裸,缠满白布,鲜血仍是不停地向外渗出,显然刀伤甚重,血仍是未能止住。
他轻唤两声,萧衍似乎想睁开眼睛,又力有不及。王融这才罢了,少事安慰了夫人两句,告辞而去。
陈子云一脸愁云地陪着他向外走,耿仲和三良拉着一名被绳索缚住的年轻貌美女人正往柴房里去,两眼泪垂不止。王融叹道:就是这名女人所为?不知何人使唤,要来害萧侍郎!红颜祸水,真正不假。说完匆匆离去。
第七日武帝出殡之后,齐国宫庭终于发生大变。
原来,太子萧长懋早在齐武帝驾崩之前半年就已病死,武帝临终前有遗诏,传帝位于皇太孙郁林王萧昭业。
长子长孙继位大统,本无非议。但这个郁林王呢,就有些纨绔子弟的味道了,武帝在位清明的时候,他还算是中规中矩。其后一年,武帝病中之时,他就开始胡作非为起来,带着随从整日捕猎玩乐,又好女色。仅王宫妾室就不下二十余人,还经常流连花坊楼,以寻欢为乐,甚至看中人妻以为玩物。为王融等一般大臣所不齿。
因此,在按诏出殡后。王融等突然矫诏,称武帝遗命由次子竟陵王萧子良继位大统。除了王融事先联络好的人员以外,所有宫内王亲贵族与官员都大惊失色。
这武帝次子竟陵王萧子良也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为人贤德,好文喜交友,萧衍、谢眺等竟陵八友之名也因他而来。此前奉命回京由尚书令兼徐州刺史改任中书令。
王融并非一人之力,其实齐从宋制,官分九品,大臣之中六品以上入宫的两百余人中,一半都站在其后,表明态度。
领骁骑将军萧鸾是武帝亲封的辅国大臣。此时,他从容不迫地走上前说:先帝尸骨未寒,你们就敢矫诏另立新君,有又何所恃?郁林王乃皇太谪孙,先帝亲口诏命我辅佐以护其登基,何人敢再口出狂言?
王融大声说:立贤者为君,也是先帝遗诏,你切不可血口喷人。万民仰仗明君,今天连宫中侍卫都一意护驾,又有何人敢阻挡也。
果然,其身后数百宫庭侍卫均立其后,听命于他。
萧鸾哈哈大笑,说:王将军未免一厢情愿,你以为收买几百名卫士就可以一意孤行了。你且看宫外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