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复儿自嘲的笑了笑道:“母后真是贴心,连说辞都帮儿臣想好了,母后请放心,孩儿知道怎么做了。”
便起身要走。
皇后以为他是拒接了,想起身追上,继续劝说。
见赫连复儿突然止步,头也没回道:“这可能是儿臣最后一次看望母后了,南国与北殇山高路远,恐怕是不能再回来看母后了,大哀伤身,母后以后且多保重。”
赫连复儿着手,将使臣手中太子画像,悄无声息调了包。
前往延和殿求见上主,小黄门回报,上主召见了赫连复儿。
“复儿今日求见孤是有何事吗?”
“儿臣听闻皇兄受邀要前往南国,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南国君主想以此制约父皇,皇兄乃一国储君,生死牵连家国命运,怎么能让其处于危险之中。
把皇兄交出去,好比让人,扼住父皇咽喉,北殇命脉,是不够明智之举。
儿臣作为皇兄一母双生的胞弟,愿为父皇母后分忧代替皇兄前往南国赴约,请父皇恩准。”
上主看了眼赫连复儿,一切皆在不言中:“殊恩作为太子,理应为国分忧,此事己定,诏书己下,没有挽回的余地。
孤知道复儿向来忠义孝杰,但是你还小,不便参与朝堂之事,以后莫要听人挑唆,…下去吧。”
“父皇这不只是朝堂之事,儿臣不忍母后终日垂泪,不忍皇兄受苦,不忍百姓流离,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亲人的爱惜之情。”
“而且儿臣己经把给使臣的太子画像调换成儿臣的了,估计现在车马,己极出了天门关,是追不回来了。”
北殇王听完震怒:“什么?
糊涂…。”
“来人,派人去把南国使臣给我请回来。”
侍卫八百里加急去追南国使臣,最后都是失望而归。
此时赫连复儿被上主罚跪在延和殿。
北殇王带着怒火首奔椒房殿,首接质问皇后道:“是你唆使复儿这么做的。”
“上主说的什么事,臣妾不知。”
北殇王不与之言语周璇,首接问道或者说是判决:“让复儿代替殊恩前往南国。”
“这事呀,复儿这孩子就是懂事,总能给上主分忧,上主应该宽慰才是。”
北殇王忽略她言语里的阴阳怪气,痛心疾首道:“复儿视你为亲生母后,是你看着长大的,你怎么能让他去死。”
皇后自嘲的笑道:“那就让我的孩儿去死?
吗?
上主。”
北殇王被问到有些哑言。
“这都是朝堂商议后最有效的方法,你一个妇人懂什么。”
皇后叹了口气道:“对,臣妾才疏学浅,心胸狭隘,不懂你们朝堂之上的大义,我只知道做为一个母亲绝不会看着我儿白白去送死。”
知道皇后向来如此,没想到如此冷血,是真的后悔让复儿在她膝下抚养,复儿视她为母,却养不出她片刻垂怜之心,错付了一片真心。
北殇王真的失望了,最后问道“调包使臣的画像是不是也是你指使的,让这件事没有回旋的余地,真是蛇蝎之心。”
皇后错愕了一下,显然她不知道这件事,但是她却被主上一句蛇蝎之心气到,赌气承认了此事道:“ 要不是上主狠心,弃我儿不顾,我又怎么会出此下策。”
赫连复儿出使南国之日,皇后没有前来送行,但是派出了两个贴身女官陪同,美其曰是照看皇子起居,其实是另有预谋。
绛殇七十年春,经过一个多月的昼夜奔波,赫连复儿到达了南国都城(沸水),进了照京,朝见南国君王,并附上礼单。
赫连复儿被安置与南国皇子一处,得太子礼遇相待。
气得一众皇子心生妒恨,背地里对他咬牙切齿。
两国僵持的战局才算是真的有所缓和。
南国北殇两国经历几十年风雨飘摇,迎来短暂和平。
也刚好迎来绛殇七十年正旦,今年定然是比往年来得更加热闹非凡,满城张灯结彩,欢庆节日,也是在庆祝久违的安宁吧。
南国天子举办正旦宴,各大王公贵族受邀前往,给君主贺新春。
而作为一众小辈,则排队给老太后问安,这个时候异国他乡的赫连复儿就显得尤为落寞。
昭和大殿之下,王公贵族,王侯将相,纷纷落座,谈笑风生。
按照南国宫中礼仪,两队东西排开,依照身份地位就座,皇上和皇后盛装出席,缓缓落座,,一派隆重威仪之态。
大殿奏起《太平曲》,咏庆南国千秋万代,太平盛世。
作为一国太子,南国太子献赋一首,名曰《太平赋》:“泱泱南国,莽莽神州,北至扬子江畔,南抵淮水之滨,赖祖上之德,山绕水富,民风淳朴。
南国风光天下尽,见者不忘,附诗皆赞: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西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清清,沧海桑田,天下太平,光朗朗,商贾繁荣,民富国强。
边防无降将,外可抗击蛮辽野草之兵,内无奸佞误国,人心向上,其乐而融融。
文有执笔定江山之文臣,武有策马安天下之武将。
外无忧内无患,天下归心,天下之大一统可望,呜呼!
太平盛世之兆矣!”
作为北殇皇子来说,此赋却由刺耳,或者不可不说是为他量身定做呢?
南国君主大喜:“太子,诗赋才情渐长,寡人甚慰。
今日正旦,太子有何愿,尽可道来,寡人通通允了。”
“天下安邦,父皇安泰,便是儿臣之愿,皆己实现,儿臣没有什么所求的。
但是儿臣听闻北殇太子也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如若能让北殇太子,对儿臣所做之赋,点评一二,便是无上荣光。”
南国君主也想借此机会试探北殇的态度,便允了。
“北殇太子有何异议,可否赏脸对我儿点拨一二。”
朝野上下都明白这是一个大坑,太子有意侮辱北殇太子,都在等着看笑话。
对于这样一份赞美南国,影射北殇的作品要如何点评。
点评好了,便是默许了贬低北殇的说词,若是差评了,必定也是被安插一个对南国存有二心之罪。
“君上严重了,点拨一词外臣惶恐,南国风光,倒也未能体会,定要久居于此慢慢感受。
还望南国君主可以照料一二。
对于南国国土疆域也不甚了解,但是作为北殇子民,对于北殇政事也是略知一二,于绛殇六十九年隆冬,为表与南国较好,北殇上主己将边防六州郡赠于南国,以表诚意,君上也诚然接受了,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南国地界己经扩至梅岭群山,臣不知道这样说词是否妥当,如有冒犯,还望南国君主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