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酒花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

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

西湖遇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热门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朱雄英朱元璋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西湖遇雨”,喜欢小说推荐文的网友闭眼入:【给爷爷哭坟后,朱元璋求我继承大明江山】高三学生朱雄英有个秘密,他小时候生活在古代!原本他会带着这个秘密度过普通人的一生,直到上大学前他给监护人爷爷哭坟的时候,坟头传来了一个激动的声音。“——大孙,你没死啊?”朱雄英:“你说你是我爷爷?我还秦始皇呢,打钱!”朱元璋:“要打钱?烧宝钞过去!要多少给多少!”当朱雄英看着宝钞被古董商收购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坟头的时空虫洞可以扭曲......

主角:朱雄英朱元璋   更新:2024-08-14 08:0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雄英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由网络作家“西湖遇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门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朱雄英朱元璋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西湖遇雨”,喜欢小说推荐文的网友闭眼入:【给爷爷哭坟后,朱元璋求我继承大明江山】高三学生朱雄英有个秘密,他小时候生活在古代!原本他会带着这个秘密度过普通人的一生,直到上大学前他给监护人爷爷哭坟的时候,坟头传来了一个激动的声音。“——大孙,你没死啊?”朱雄英:“你说你是我爷爷?我还秦始皇呢,打钱!”朱元璋:“要打钱?烧宝钞过去!要多少给多少!”当朱雄英看着宝钞被古董商收购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坟头的时空虫洞可以扭曲......

《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精彩片段


奉天殿内,朱红色的顶梁仿佛高耸入云一般,殿顶的金龙若隐若现,认真看去像是要腾空而起。

殿外,微风拂过檐角,带来阵阵清新的空气与御猫们的“喵喵”声。

午后的阳光透过奉天殿的窗棂,洒在殿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熏香的味道,这是占城国进贡的上好香料。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心情颇为不错,手中的奏章一页页翻过,笔尖时不时在上面勾画几下,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爱批奏章的男人,别人睡觉的时候他在批奏章,别人吃饭的时候他在批奏章,朱元璋这个铁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批奏章。

当然,热爱和权力欲是一方面,没人能代替他批奏章也是一方面。

大明帝国,一京十三布政使司,六千万人口,实在是太过庞大,事情也太过繁杂了,每天在帝国的疆土上,都发生着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事情。

在过去,还有中书省和宰相帮助他筛选这些奏章,处理一些不需要他过目的政务。

但是自从发生了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就再也不信任这些文臣了。

当初杨宪被诛后,朱元璋觉得胡惟庸有才干又小心谨慎,所以重用了他,而胡惟庸当了多年宰相后,便逐渐独断专行了起来,六部十三布政使司,无论是中枢还是地方的奏章,胡惟庸全都先在中书省过目,凡是不利于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

而最终,占城国使团来进贡被胡惟庸隐瞒不报一事,成为了胡惟庸案的导火索。

这种信息隔绝,让朱元璋深恶痛绝,因此他开始亲力亲为,以一己之力,把持着整个帝国的运转。

这样当然很累,但朱元璋在想不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同时自己身体又能扛得住的情况下,也只能如此了。

而今年朱元璋虽然设置了文华殿大学士特侍左右,也仅仅是顾问而已,譬如朱元璋遇到一些聱牙诘屈的词句典故或者遇到不了解的知识的时候,帮朱元璋解答,充当人形百度的作用,并非后世拥有批阅奏章权力的内阁大学士。

而今天的奏章,让朱元璋很高兴,因为傅友德、沐英、蓝玉等人,彻底平定云南的军报传回了应天府,由五军都督府转奏了上来。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好像洪武开国时候,大明就已经完成大一统了。

可实际上这是标准的印象流,因为洪武十五年以前,元朝在中原的统治虽已结束,但退据大漠的北元还拥有着完整的政权组织与相当规模的军队,甚至在岭北之战中使得徐达的明军主力中路军大败而归。

除此以外,北元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云南王忽哥赤的后裔)率领着十余万大军占据着云南地区,北元丞相纳哈出也率领着二十万大军占据着辽东地区。

对于云南问题,考虑到大明开国后百废待兴以及云南当地地形险峻易守难攻,朱元璋一开始是想和平解决的,所以接连派邓邦富、王袆、吴云等使臣前来云南招抚,除此以外,还派了元朝的降臣阿思兰杨完者不花、伯伯等人,可前后五次来昆明的大明使臣,均遭到梁王拒绝。

于是当最后一次梁王杀了大明的使臣后,朱元璋决定动用武力彻底解决云南问题。

洪武十四年九月,明军分兵两路南征云南,征南将军傅友德所率东路军于十二月中旬进抵曲靖,与故元梁王部展开激战,傅友德再次接受沐英的建议,布阵于河岸,摆出渡河架势,将对方精锐牵制于对岸,而沐英则另遣数千人从下游潜渡,出其背后,元军大乱后明军趁势渡江,随后双方正面决战,元军大败。

曲靖之战后,元军主力尽失,而云南是有两股势力的,一股是以昆明为统治中心的梁王,另一股则是在忽必烈南征时投降忽必烈的大理国段氏,于是段氏顺理成章地反水了,傅友德、沐英、蓝玉等将在今年攻入昆明,消灭梁王,并且彻底平定云南。

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这意味着西南边陲已经稳定,接下来可以全力向北方用兵,先解决辽东的纳哈出,最后解决大漠上的北元朝廷,完全消灭了元朝以后,大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再也不用担心元朝卷土重来。

朱元璋亲自对奏章做出了批示:着西平侯沐英留滇镇守。

当然,随傅友德、蓝玉回来的,还有一个叫做马三保的少年俘虏......

就在此时,一阵脚步声打破了这宁静的氛围。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他身穿飞鱼服,腰间悬挂着精致的绣春刀,神情肃然。

朱元璋抬起头,随即放下手中的奏章,缓缓开口道:“毛骧,何事如此紧急?”

毛骧上前一步,低声禀报:“启禀陛下,孝陵那边有要事需陛下亲自前往处理。”

朱元璋闻言,眼眸中闪过惊喜之意,定是大孙来信了!

上次为了救马皇后,通话结束的匆忙,而朱元璋心中,此时还有许多问题想要跟大孙问清楚,因此他迫不及待地下令:“传咱旨意,备车驾,即刻前往孝陵。”

“不,直接备马,咱骑马去!”

很快,一队骑兵护卫着朱元璋离开京城,在官道上疾驰而过,扬起一片尘土,直奔钟山孝陵而去。

——————

夏日的中午,阳光如金色流火,铺洒在钟山的古老石径与葱翠林木间,阳光透过树梢的缝隙,在石碑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如同时间的指纹,忽明忽暗。

林间偶尔传来鸟儿的鸣叫声,清脆而悦耳,为这静谧的午后增添了几分生机。

在虞王陵墓前,刚下马的朱元璋一把揪住孝陵卫指挥使。

“咱大孙说啥了?”

现在整个孝陵卫再加上一部分锦衣卫,每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就负责守护好虞王陵墓,随时派人在那里观察,一旦有动静就马上上报到皇宫里。

“虞王殿下刚才问您在不在,药有没有效,然后又说,陛下您还没告诉他大案的事情呢。”

“你们都没说话吧?”

“没有,都严格遵循陛下的旨意。”

“行,咱知道了。”

朱元璋此时心中有很多疑惑,但毫无疑问,既然大孙问了大案的事情,就说明那头应该已经出现转机了,也就是说,自己消弭大案的决策,改善了大孙的处境。

这让朱元璋心里舒服了不少。

看着阴阳炁海,朱元璋乐呵呵地出声道:“大孙,药很有效,另外,大案已经没了!”

时空虫洞另一头的朱雄英,闻言愣了愣。

答案已经没了?

爷爷你逗我呢?

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燕王朱棣龙行虎步地行走在皇城中,然而此刻他的心头却笼罩着一层阴霾。

原因无它,只是因为朝野间传言如沸,都说“圣孙送药”一事离奇诡异,甚至在民间的流传热度已超越了昔日宋朝的宫廷疑案《狸猫换太子》......阴魂伪装、药石之疑,种种猜测在他心头萦绕。

虽然朱棣新近纳入麾下的僧人道衍曾对此事有所言语,但朱棣对他尚存疑虑,难以全然信服,再加上很多勋臣不方便问,都托他问问,故此,他决定亲自前往东宫,私下向他的大哥太子朱标求证此事真伪,是不是如当日父皇在宴会上所说的那般。

突然,前方一阵骚动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几名胖大的妇人,粗手粗脚地拖着一个宫女往外拽,那宫女身材纤薄,双手死死抠住砖缝,指尖已是血肉模糊,然而她的挣扎在那几名妇人的蛮力面前却显得相当无力,两下就被拖走了。

这个宫女的嘴被布条堵住,只能发出“呜呜”的哀鸣,见到朱棣,她混杂不清的呼救声更大了。

朱棣眉头一皱,上前几步,沉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那几名妇人见状,慌忙行礼,其中一人解释道:“回禀燕王殿下,这宫女诽谤皇后娘娘,我等奉命将她拖下去行刑。”

“诽谤母后?”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她说了什么?”

“她、她传言说马皇后的魂魄已被地府鬼怪取代,如今的马皇后已不再是昔日那个慈祥仁爱的皇后娘娘了……”

那妇人声音越来越小,显然是被朱棣愈发攀升的气势所慑,这不是她的错觉,而是真的随着情绪的变化,朱棣身上那股经历了战场厮杀所磨练出的杀气,已经压抑不住了。

闻言,朱棣顿时怒火中烧,他向来对皇室尊严看得极重,怎能容忍这等荒谬之言在宫中传播?他当即拔出腰间匕首,那是他行军就餐时用来割肉的匕首,锋利无匹。

朱棣扯出对方嘴里的布条,只是一刀割掉了那宫女的大半块舌头,随后任由她在血泊中挣扎。

这一幕让周围的宫人都噤若寒蝉,不敢再出声,朱棣冷冷地扫了她们一眼,用靴子底碾了碾那半块舌头,转身继续向东宫走去。

宫内外的谣言如野草般疯长,朱棣虽行事果断狠辣,但此刻不知道真相究竟如何的他,内心也难免惴惴不安起来。

大家不信皇帝的话也是有原因的,迷信归迷信,但谁都不是傻子,这种听起来就很离奇的事情,确实很难让人相信其中不是另有原因,至少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嗯,心思简单的人在大明宫廷混不下去,但心思复杂同样意味着有些简单的事情都会主动往复杂方面去脑补。

皇宫的格局很简单明了,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然后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后为华盖殿、谨身殿,这是皇宫的核心部分,内廷则有乾清宫和坤宁宫这两处帝后居所,以及东西六宫。

终于来到了东宫门前,朱棣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后才抬步走了进去。

朱棣的忽然拜访显然有些出乎东宫宦官们的预料,他们连忙通知太子一家人,而后朱标在东宫的主殿接待了朱棣。

“四弟,住惯了蒙古人的皇宫,来大哥这东宫可就局促得多了啊。”

“大哥说笑了。”

两人闲聊片刻后,朱棣便迫不及待地私下向朱标询问起“朱雄英在地府显灵”的事情来。

“四弟,你是不是代表那帮勋贵来问的?”朱标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问道。

朱棣尴尬地点了点头:“确实有很多勋贵对此心怀疑惑,二哥三哥和五弟也是,他们都不敢来问,我就替他们问问,若是有冒犯之处,还请大哥海涵。”

朱标了然地点了点头,他对弟弟们都是极好的,只不过年纪渐长,随着威严日盛,很多弟弟不如小时候那般对他亲近了,只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朱棣才敢主动来问他这话。

“没错,英儿确实在地府显灵了,还救了母后的性命。”

接着朱标便详细描述了自己之前在钟山看到的情况,以及朱雄英如何显灵送药的经过。

复述了一遍当时的过程,朱标还是有些心有余悸:“英儿这孩子真是关键时刻出手啊!若不是他及时显灵送药,母后的性命恐怕就难保了。”

听闻此言,朱棣心中好奇更甚,他忍不住问道:“大哥,那药究竟是何物?竟能有如此神效?”

朱标摇了摇头道:“具体是何物我也不清楚,只知道那是几种极为珍贵的灵药,其中有一味名为‘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好霸气的名字!”

朱棣有些惊讶又有些眼馋,心中飘过一个念头......若是能给明军都装备上这种“生死人、肉白骨”的神药就好了。

“那是当然。”

说到这里,朱标顿了顿又补充道:“四弟啊,我看你们也别再疑神疑鬼了,雄英这孩子虽然早夭,但他一直关注着这大明的江山,他的心意我们应该领会才是!”

在谈话间朱棣也注意到了陪坐在一旁的太子妃吕氏的笑容有些僵硬,显然她对于这场谈话以及“圣孙送药”一事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坦然接受,但朱棣并没有说什么......毕竟这是东宫内部的事情,他作为外人还是少掺和为妙。

更何况他现在最关心的也不是如何验证“圣孙送药”一事的真伪,而是背后隐藏着父皇的什么深意。

而就在这时,忽然有宦官来报。

“太子殿下,陛下急诏,请您去钟山圣孙坛。”

“有给在京诸王的吗?”

看着朱棣,宦官连忙道:“也有人去寻了。”

“事不宜迟,四弟我们一起走吧。”

朱棣跟着朱标匆匆走了出去,外面自有属官在准备车马。

或许这次跟着大哥一起去钟山,就能知道这些事情的真相了。

想到这里,朱棣心中不禁升起了一丝期待来......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