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姜甜韩季松的现代都市小说《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畅读全文版》,由网络作家“折耳根的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姜甜韩季松的其他小说《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折耳根的猫”,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呆。她今天出门是撞了什么天大的好运?居然误打误撞,和省道边上的混混头子搭上了线?之前姜甜想怂恿她妈趁着省道还没拓宽,先到那边盖个大房子,把地盘给占上。想法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他们一家是外来户,而且家里连个能打的男人都没有,万一被附近的混混给盯上了,到时候指不定还有多少麻烦呢。可要是她妈跟......
《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畅读全文版》精彩片段
只能照抄了王春鹃的模板,跟着举手赌咒发誓了一通。
然后磕头,喝了一口加了鸡血的凉白开,最后把白瓷碗往地上一摔。
拜把子仪式就算完成了。
王春鹃亲手搀起了新认下的妹子。
还没等胡琼芳想好要怎么和结拜姐姐相处,就听到王春鹃感慨地说——
“好妹妹!要不是你家还有个小子,依我看今晚你就别回去了。”
“我在这镇上还有五个拜把子的姐妹呢,算起来也都是你的姐妹。”
“回头我来出钱办一桌,咱们几个姐妹认识一下,往后在这省道上,也彼此有个照应。”
胡琼芳脚下一滑,差点给这姐跪了。
要不是场合不对,她真想抓着王女士的肩膀问她:
姐呀!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
事实证明,王女士交游广阔,不但有很多好妹妹,还有很多好大哥呢。
有时候姜甜也很疑惑,明明这个年代座机电话还没普及,消息怎么就传的那么快?
听说王春鹃女士又认了个干姐妹,还没到吃饭的点,就有附近卖卤菜的送了半只卤鸭子,卖猪肉的送了一副猪肝,还有一个开理发店的老板娘,亲自上门祝贺,还要给胡琼芳这个新妹妹免费烫个头。
胡琼芳实在架不住这位姐妹的热情,只能答应她,下回过来,肯定去她店里烫头,才被放过了。
看到她妈被一群新姐妹团团围住,姜甜捂着嘴直笑。
真好,其实胡琼芳还很年轻,这个年纪,就应该像这样,多认识一些年龄相仿的姐妹,然后再有一份能养家糊口的收入,对于这个年代的女人来说,有这两样,就能过得非常舒心了。
吃饭的时候,听说胡琼芳现在住在村里,这次来省道是找饭馆卖黄鳝的,其中一个名叫赵华英的姐妹把桌子一拍:
“这个李桂芬也太抠了,野生黄鳝八毛钱一斤?她怎么不去抢?”
“下回你别卖给她们家了,攒够几十斤过来找我,这一片开饭馆的我男人都认识,回头让他给你卖,不说跟早市差不多,起码不能低于一块二吧?”
胡琼芳大喜,想了想,倒也没好意思一直请人给自己白帮忙,吃完饭,收拾好桌子,趁着大家一起喝茶的时候,她把赵华英拉到了一边。
姜甜在一边看得抓耳挠腮。
直到回去的路上,母女俩坐在一起,胡琼芳才告诉她,她决定把家里钓的泥鳅黄鳝,以后都转批给赵华英。
“我跟你赵姨说好了,泥鳅黄鳝每斤比早市便宜五毛钱,她拿过去卖给饭馆多少钱一斤,我就不管了。”
想了想,胡琼芳低声对女儿叮嘱道:“以后见到你赵姨,一定要客气点。她男人在省道边上,是这个。”
说着,悄悄竖了竖大拇指。
姜甜目瞪口呆。
她今天出门是撞了什么天大的好运?
居然误打误撞,和省道边上的混混头子搭上了线?
之前姜甜想怂恿她妈趁着省道还没拓宽,先到那边盖个大房子,把地盘给占上。想法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困难的。
最大的困难,就是他们一家是外来户,而且家里连个能打的男人都没有,万一被附近的混混给盯上了,到时候指不定还有多少麻烦呢。
可要是她妈跟混混头子的老婆成了结拜姐妹……嘿嘿!
老妈,你的福气还在后头呐。
既然去省道边上盖房子,目前来看已经没什么危险了,姜甜想了想,回去的路上,她把自己的想法和胡琼芳说了一下。
就在他妈和他姐僵持不下的时候,神助攻姜诚同学开口了——
“妈,要不就让大姐先休学一年吧,不然初二跟不上,初三就更麻烦了。”
“我已经在看初一代数了,等我弄懂了,就先给大姐补补课,争取让她代数能考到80分以上。”
“这样明年她复学的时候,代数就不用花太多时间了,等领到新书,我再和大姐一起学物理跟几何。”
“大姐其实不笨的,就是初中理科题目陷阱多,大姐老实,看不懂,先休学一年也好,等我学会了,我给大姐补课,争取让大姐能上普高线。”
姜诚跟跟小大人似的,给他大姐认真规划着升学路线。
也不知道他一个四年级的小屁孩,到底从哪知道了这些“升学秘籍”。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学霸天赋技能?
胡琼芳仔细听了儿子的分析,居然赞同地点了点头。
她没有告诉一双儿女的是,其实她小时候学习也不好。
上了三年学,二十六个拼音字母还经常念错。
造孽!
女儿肯定是遗传了她的学渣基因!
想到这里,胡琼芳略有些心虚地搂住女儿,拍了拍女儿的脑袋瓜,安慰姜甜:
“休学一年也好,在家把初一没看懂的书本再好好学一遍。”
“那个代数什么的,让你弟抓紧学!等他学会了再来教你。”
姜甜:“……”
你闺女倒也没有学渣到这种程度。
算了,她妈答应让她休学一年就行。
就这样,胡琼芳陪姜甜去学校办理了休学手续。
班主任还想劝两句,又想到最近听到的传言,说姜家一口气死了两口人,紧接着又分了家,现在姜甜家这边就剩下她们母子三个。
估计是胡琼芳一个人,又要种地,又要管着家里的吃喝拉撒,实在忙不过来,只能让大女儿先休学回家帮忙了。
这种事情,在这个年代还挺常见的。
别说休学回家帮忙了,有些刚上初中就定了亲,婆家那边催着早点结婚的,还有直接退学嫁人的呢。
想到这里,班主任重重叹息一声,帮着盖章办好了手续。
临走的时候,还叮嘱姜甜,要是家里不忙了,最好还是能克服困难,把初中毕业证给拿到,这样以后就算出去打工,好歹也有个初中文凭。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老师,是真的一心为学生着想。
姜甜乖乖点头答应了。
结果没想到,从校长办公室走出来,走到他们班门口的时候,班里突然冲出来好几个同学围住了她。
“姜甜,你真的不能来上学了吗?”
“要是为了农忙割稻子的事情,你别急啊,到时候咱们组织同学去给你家割稻子。”
“就是,你家也没几亩地,大家一起帮忙,很快就割完了,要不你和阿姨说一声,还是回来上课吧?”
同学们叽叽喳喳。
胡琼芳也忍不住动摇起来。
姜甜非常感动,然后毅然拒绝了同学们的好意。
“我爸刚走,家里就我妈跟我弟,我不放心……”
一帮女同学们都忍不住哭了出来。
农村女孩子,能坚持念完初中不容易,她们都觉得姜甜这一走,说是休学,八成是不会再回来继续念书了。
为什么家里有事,牺牲的永远是她们女孩子呢?
姜甜被她们哭得头皮发麻,赶紧拉着她妈跑了。
再待下去,她妈肯定就不想让她休学了。
家里少了两口人,虽然空旷了些,但他们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家庭气氛居然比汪春妹在世的时候还要温馨很多。
因为要“守孝”,他们连平时亲戚间的请客吃饭都不需要去了,每天的生活都非常规律。
早上,胡琼芳天不亮就爬起来做早饭,煮猪食,喂鸡。
那头踩死汪春妹的“肇事猪”,已经在准备汪春妹葬礼的时候杀了待客了,也算是死得不冤。
现在家里还剩下两头猪。
这个年代,农村人喂猪根本舍不得花钱买饲料,都是自己每天去打猪草,煮熟之后,拿稻糠、麦麸搅拌均匀,晾凉之后就可以喂猪了。
有时候往里面加点剁碎的红薯,或者洋芋什么的,就算是给猪改善伙食啦。
家里的大猪开始吭哧吭哧进食的时候,姜甜和姜诚也起来了。
简单洗漱一下,姜甜开始扫院子、擦桌子,给她弟把水壶灌满凉白开。
姜诚去厨房把大锅里煮好的红豆粥盛出来,看到旁边还有两个煮熟的鸡蛋,顿时抿嘴笑了。
汪春妹在世的时候,可舍不得给他们姐弟俩煮鸡蛋吃。
一大碗粘稠的红豆粥,就着胡琼芳亲手腌的泡菜,还有酱豆子,唏哩呼噜一顿狂炫,吃饱喝足,姜诚把书包和水壶背上,赶紧跑着去学校了。
临走的时候,还不忘叮嘱他姐把代数第一单元复习一下,晚上他要出题给姜甜做。
造孽哟~她都休学了,为什么还要看书复习啊啊啊!
还是赚钱最开心ヽ(✿゚▽゚)ノ
吃完早饭,姜甜背上家里打猪草的背篓,胡琼芳拿好扁担和镰刀,挑着水桶,母女俩一起去田里收黄鳝钓子。
家里丧事办完之后,姜甜又开始钓黄鳝了。
没办法,现在农村赚钱的门路实在是太少了,做其他生意都要本钱,只有钓黄鳝属于“零成本”创业。
过了一个夏天,田里的黄鳝和泥鳅都吃得膘肥体壮。
今天她们母女俩运气不错,起了几十根黄鳝钓子,居然钓上来二十多条黄鳝,而且个头还不小。
放在沟渠里的一个鱼笼,也进去不少泥鳅和小河虾。
姜甜掂了掂装黄鳝的水桶,嘴角忍不住高高翘了起来。
要是每天都能有这么多收获就好了。
她找人打听过,那些小贩从乡下收了黄鳝,拿到省城,最多能卖到三块钱一斤。
省道靠近乡下,价格没有省城那么高,但卖到一块五一斤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一次,姜甜决定多攒两天,坐车去省道碰碰运气。
要是能找到固定的销售渠道,她都不用做别的,光是钓黄鳝,每天都能赚几十块钱了。
以现在农村的物价,几十块钱,都够她们母子三个一个礼拜的生活费了。
而且还不用花什么成本,简直美滋滋。
最新评论